程亚锋(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科,重庆 4040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全髋置换手术主要并发症之一[1],人工全髋置换术后使用药物等预防DVT已是治疗常规[2],低分子肝素预防DVT是经过临床验证有效的西药药物预防方法,但使用有一定局限性[3]。我们用化瘀通脉灵汤预防DVT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共140例,均为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完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男62例,女78例;年龄34~80岁,平均64.6岁;术前住院2~5天,平均2.8天;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头坏死40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4例,骨性关节炎20例,髋关节强直1例。均为初次单侧置换手术,无合并其它部位骨折手术,不同程度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内科疾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基本诊断可综合病史﹑体片和辅助检查。病史包括年龄﹑职业﹑病程﹑诱因等,一般检查﹑特殊检查﹑影像学X线片﹑CT以及化验检查等。
纳入标准:①诊断髋关节疾病并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②受试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②肠胃功能差,不能服用中药治疗;③凝血功能障碍疾病;④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⑤未按规定治疗,无法确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⑥正在接受其它相关治疗,可能影响研究效应指标观测。
两组均用全麻,术后第1天开始用药。
实验组口服化瘀通脉灵汤血栓形成。丹参20g,郁金15g,桂枝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枳壳10g,牛膝15g,地龙10g,木瓜10g,防已15g,茯苓15g。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50mL。
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钙3000IU,日1次,术后第4天起5000IU皮下注射,日1次。
两组均连续用药至术后14天。
记录术后48h伤口总引流量,术前﹑术后7天﹑14天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imer),并分别测量患肢髌骨上缘15 cm大腿的周径。术前及术后14天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平均244mL,对照组术后平均引流量26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肢体周径变化比较:测量髌骨上缘15 cm处大腿周径及内踝上缘15cm大腿与小腿的周径,结果显示术后7天大腿周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dimer变化比较。治疗前与术后7天﹑14天两组PT﹑INR﹑D—dime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14天DVT治疗组发生4例(5.7%),对照组发生6例(8.6%),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人工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卧床及手术﹑麻醉创伤,使得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不正常凝结引发DVT至下肢功能不全。据统计,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临床表现,又往往因为担心抗凝治疗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故对DVT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DVT发生率42%~57%,致命性PTE发生率0.1%~2%[4-5],故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DVT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理念,中药预防静脉血栓疗效确切[6-8]。深静血栓属中医“血瘀证”范畴,多由静脉血液瘀滞﹑津液运行受阻所致。下肢肿胀明显,多为实证表现,治当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黄帝内经》就有“脉道以通, 血气乃行,疏其血气, 令其条达”的论述。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中提出了“有疲血肿痛者,宜消疲血,疲血消散,则痛肿自除”的观点。化瘀通脉灵汤方中丹参﹑郁金活血通脉﹑破瘀行气;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活血化瘀,桂枝既能温通经脉,又能通阳利水,郁金﹑枳壳擅长调畅气机,地龙缓解经脉挛急,木瓜﹑防已﹑茯苓防治下肢水肿,牛膝引药下行兼能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可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消肿之功效,可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对肢体肿胀有明显消肿作用。
化瘀通脉灵汤及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减低DVT的发生率,疗效相当,但改善血流,消除下肢肿胀优于低分子肝素钙,化瘀通脉灵汤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