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000)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互联网+”的新时期,而利用该高科技网络技术能够使我国进入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以此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而将互联网技术同电子政务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进而构建和谐绿色健康的服务型政府。但实际情况是,当今的互联网阶段,因为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破坏,使得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遇到挑战,所以,相关部门务必要对如今处在“互联网+”阶段的电子政务实行优质的安全化管理工作,这对整个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政务的公开程度将决定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以及民众知情权的状况。相关部门采取政务的公开化处理,可以更加全面的构建政府信息的共享平台,加强广大民众对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的认识。同时,由于政府政务的日常工作内容就是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相应服务,所以说政务的相关信息公开化处理也能够提升政府政务的透明度。在当今“互联网+”阶段,政府部门需要提高业务办理的能力,向民众实行政策公开化的服务,保证每一个公民对国家相关政要的知情权。而在信息化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政府实行的公开化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即利用网络构建互联网交流平台,政府相关决策的信息在该平台上展示,此外,利用该网络平台,政府还能够将日常办公内容,相关利民工作发布到该网站上,使得我国公民可以实时了解国家发展动向。
因为政府服务中心是处理政府日常业务的相关部门,又由于政府需要处理的政务量过多,而利用政务中心,可以将任务较重的政务实行高效的集中管理,简化了繁复的办公流程,增强了政府处理政务的工作效率,满足公民相关需求。这里应该注意,在有关政务处理阶段,因为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所在区域存在差异,且政府级别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在实际政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断层,进而降低政府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基于此,在当今的互联网阶段,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级别不同的各地方政府的政务中心处构建一定的内在联系,避免管理出现断层的现象。此外,在实际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能够利用网络通讯软件实行服务的追踪及信息共享的服务,如此便可解决不同地域间的信息共通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高科技互联网增强各地方政府处理相关政务的工作质量。例如,各地方政府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群众及非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且遇到投诉问题,也能够及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相关问题。而新型的政府服务水平,可以很大程度上维护广大群众对相关决策和政府处理进度的知情权。
在当前阶段,建立同“互联网+”时代保持一致的网络安全系统成为重中之重,以下为构建该系统需要做到的几点原则。
在互联网运行过程中,务必将安全因素带入到每一个环节的业务关系里,主要做法为:(1)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线上政务管理系统,进而优化管理工作。(2)在统筹权限的云端信息中心采取统一运行模式实现建设管理的维护工作。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其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在网络中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模式,结合“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做到该系统的构建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协助,并在日常共享服务中总结经验,认真分析,进而营造安全性极高的政务云的大环境。
因为大数据背景下的各类信息更新速度极快,这就对信息的安全性带来各种各样的威胁,而为了建立一整套运行完备的信息安全系统服务就应该时刻注意运用动态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手段解决问题以及培养相关技术人员,只有持续参考学习不断更新的高端技术核心,信息安全系统才能做到科学完善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1)在政府电子政务的日常工作中,部分网络黑客常运用SQL命令对电子政务实行入侵,此种行为的具体操作就是在网络表格里插入相关SQL命令,且输入域名,进而完成登陆,给政府服务器造成内部人员登陆的假象,并让其完成错误指令,进而在政府的数据库中就存在了错误命令。
(2)在政府的电子政务运行时,黑客还能够利用DDoS完成入侵操作,具体做法就是采用有效的服务请求占用政府相关信息资源,以此让网络运行服务超载,进而不能及时响应其他服务请求。
(3)黑客还能利用政府网络用户在相关网站中的漏洞,进行个人信息的盗取,此外这些黑客还能在用户正常浏览网络过程中,就能利用相关攻击手段完成用户与黑客间的某种连接,最终实行网络恶意的入侵。
(1)信息安全保障法律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电子政务应用时间比较短,而且应用水平比较低,因此对于电子政务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在电子政务信息处理过程中,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建立健全相关信息安全保障信息。
(2)电子政务软件安全性较差。设计人员在对电子政府软件进行设计时,只关注对于政务信息的处理能力,没有意识到加强安全保障设计的重要性。在电子政务软件运行过程中,系统可能会暴露出一些安全漏洞,比如信息拦截、信息监听、越权管理、非法使用等等。
(3)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也逐渐推行了电子化政务工程模式,并取得了应用成就,但是,在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意识不足,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黑客就会恶意攻击电子政务网站,窃取政府政务机密,损害公共利益。
在互联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律规范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法治力量,提升网络执法能力,彰显互联网法律管理的权威性。另外,政府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普法宣传,并且结合虚拟网络空间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在诸多的安全环节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电子政务信息泄露和被破坏的案件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虽然造成信息泄露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出于操作者自身的原因。在电子政务信息的风险管理中,如果不能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保密意识,确保信息流转的安全,政务信息就可能会外泄,就极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从而给国家和组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普及国民的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国民特别是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首要措施。为此:
(1)要通过多种媒介,广泛宣传、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人们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认知水平;
(2)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信息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术;
(3)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明确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4)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强化其工作责任心。
因为电子政务的安全性管理是确保互联网体系中各硬件安全运行的有效保证,而安全管理对象同样包括对互联网中的各款软件实行安全保护工作。要想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指数,相关管理人员就需要全面维护网络平台的整体完全性以及各软件的运行安全性。因为在我国运行的多数硬件及软件需要从国外进口引进,所以我国对相应的电子政务管理能力就比较有限。而目前阶段,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的需求量不断加深,且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相关部门务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推进数字加密的高度安全技术,将加密操作实施在网络信息本身之中,这样在发生入侵者攻击政府网络时,网络系统不能被黑客影响操作,相关信息得到了高度的保护,这样我国的电子政务安全系数才能够得到维护。
由于电子政务的安全监管工作包括多项环节,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在该工作开展之前就对安全管理实行规划掌控,且根据电子政务的实际运行情况给予适当调整优化。具体操作为:
(1)构建统一的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该部门负责对日常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整理工作,此外,还需要设置一整套信息安全监管的标准规则,务必在电子政务运行阶段全面实行安全监管操作。
(2)完善人员安排。首先,对电子政务实行安全监管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对此设置专业技术过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的维护工作,以此防止单一个人利用职务之便破坏信息安全体系,给维护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3)完善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制划分。在管理部门对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求相应工作人员进行职业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以此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且相关部门还可以定期设置职业考核,定期对员工实行工作资格的查验,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身上,以此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结合以上所说,当今高速发展的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各项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力。而要想使电子政务的日常运行得到保障,就要加强其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互联网沟通平台,实现对我国人民的信息共享,还可通过完善技术,防止黑客入侵提高安全运行指数。做到以上安全方面的管理,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可稳步发展。
[1] 倬冉.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0).
[2] 孙奕,毛琨,陈性元,杜学绘.面向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定制数据安全交换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04).
[3] 张军力,李清华,任丽.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系统初探[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