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建设

2018-03-22 06:46张维娟1池秀芝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实训职业

张维娟1,池秀芝

(1.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402247;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基础部,四川 成都 610213)

当前,在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以及“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有必要进行高职英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从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人才培养战略是在充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职业能力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秉承这一战略理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时,除满足学生基本需要外,还要满足其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当前,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的融合度不够,教与学绝大多数都停留在书本、教室的层面。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高职英语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 当前高职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重笔试轻能力

许多高职院校把学生能否顺利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与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挂勾,也与任课教师的考评、业绩相连。故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A/B级考试,安排的教学内容也多与考试题型、题目相关,不少教师压缩正常的教学内容来增加考前训练。为了考试过关,学生盲目搞“题海战术”,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积累。过分关注考级,误导了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正确认识,也束缚着英语课程建设的进程。

1.2 师资队伍专业知识不足

多数英语课教师是学语言类专业的,对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涉足不深,缺乏相关专业实践,故在教学设计时,难以较好地把专业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不能很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1.3 课程设置的偏差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多,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其中,“单招生”不乏少数。单招生底子薄,对学习缺乏兴趣。单一的基础英语课程设置,一味强调考级,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其愈发厌学,形成恶性循环。当前,企业招聘毕业生时看重实际的业务能力,仅靠学习基础知识,缺乏职业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对现行课程进行富有职业特色的开发与设计,使其顺应新形势下的高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 高职英语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意识条件理论

课程建设的意识条件理论在此处指的是教师教学的意识指导理念。正确的指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引着事物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因此,意识条件理论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课程建设须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由教师占主导地位演变为学生主导课堂,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教学目标也相应由过去的应试能力培养转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显语言的实用性。课程教学应鼓励和提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全方位激活学习者的兴趣。 建设英语学习第一课堂的同时,打造并丰富英语第二课堂,加强课外语言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语言实践环境和机会。

2.2 认识理论

笔者认为,认识理论(congnitive-developmetal theory )强调机体对当前情境的理解,知觉的动力和学习的动力原理一致,研究由经验引发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认识理论也是课程内涵建设的先决条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求的服务型、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课程建设须服务于这一总体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为基础,打造特色鲜明的实用课程。

2.3 范式理论

笔者研读了不少课程建设的理论知识,认为姚恩全提出的范式理论颇具参考价值[1]。姚恩全指出,先进理论和正确认识是课程建设的先导。课程建设是项系统庞大的工程,需长远规划和重点建设。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是建设工作的保障。课程建设应采用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互融合的管理方式。

3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建设

3.1 方向

教育家泰勒[2]认为,课程设计与开发需围绕目标、内容、方式、组织和评价5方面展开。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不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技术的专业性,强调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因此,高职英语课程建设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进行。

3.2 思路

3.2.1 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科学的课程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绝不能孤立于其他专业,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体现职业定向的要求。时代发展呼唤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教学中更应强调与未来职业岗位衔接的英语技能的培养。

3.2.2 优先设置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需人性化,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培养和提高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岗位服务意识,以素质和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本位,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中做”的职教新模式,开发和优化课程[3]。因此笔者认为,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有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在纯基础英语中增添职业要素的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体现英语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可加强对英语说明文、科技类、广告类文体的阅读,强化应用文的写作。

目前,多数院校英语课程开设仅一学年,对此笔者建议将教学安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上学期,打牢语言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业务交际技能的培养;第二阶段即下学期,开设职业英语课程,围绕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开发设计职业英语课程。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某些王牌专业开设专业英语等课程。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学校适时地在轨道运营专业中增设了客服英语口语、轨道交通专业英语。针对铁道机车专业,笔者提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开设机车英语课程,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学生的学习也从单纯的言语习得过渡到对行业知识的获取。此外,学校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如“经典英文歌曲赏析”等来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

3.2.3 改革教学手段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及岗位需求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借助大数据时代网络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试行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综合应用情景法、项目驱动法、交际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法,全方位激活课堂元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训练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此外,打造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平台,如英语模仿秀、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角等。

3.2.4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高职英语课程应在某种程度上弱化理论学习,突出实践教学,体现英语的实用性、应用性功能,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的实践学习,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丰富实践环节,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应用的有机结合。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客服专业英语课程教师可充分依托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拓展学生实训的空间,把校内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但这一措施目前面临的一大客观现实是,国内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办学能力较弱,即使是有经费条件建设更多实训基地的院校,也多数倾向于对工科专业的投入,忽视了对文史类课程的扶持建设,这样势必阻碍先进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有效实施。此外,高职院校应依据各行业对英语的不同要求,深入企业、行业,调查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邀请行业专家共同编撰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的高职英语教材。同时,编写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涵盖学生在未来岗位中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

3.2.5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改革也应对考评体系做出相应改革。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以往的考评遵循4:6原则,即平时成绩占40%,包含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卷面成绩占60%。该考评方式暴露的问题是笔头成绩所占的比例较大,体现不出学生的口语应用表达能力,也不符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英语教师可借鉴国外外语课程的评估经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高职英语课程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确保预期目标的稳固实现,使课程教学与职业目标一致。因此,笔者提出弱化卷面成绩比例,增加口语考核。比例可调整为“平时30%+基础口语20%+期末卷面30%+职场交际口语20%”,这也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

3.2.6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学语言出身的教师仅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已远远不够,他们不但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还需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深入企业一线,从实践中学习一手的专业知识。学校也可邀请企业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工作,传授经验。校企双师可同上一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负责准备教学的常规资料,企业专家为专任教师提供企业一线资料和经验[4]。此外,要依赖“团队作业”,以课程建设为平台,发挥“传帮接带”的集体优势,构建“老-中-青”的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技能特长,分工协作、相互交流,促进教学研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给教师提供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2.7 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充足的经费是课程建设的前提,也是英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英语实训基地建设上基本是一片空白。想要实现理实结合、工学结合,建设实训基地尤显必要。笔者认为,在试行初期,可小规模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仪器,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

4 结语

高职英语课程建设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与专业课程进一步融合,适时增设实训环节,从而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建设高职英语课程,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建芬.高职英语课程建设理论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3):85-86.

[2] 余秀琴.“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8-131.

[3] 刘翠平.论高职英语学科建设[J].文教资料,2006(21):117-119.

[4] 李志萍.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翻译教学探索[J].外国语文,2017(8):146-147.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