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林 ,王建保
青白釉瓷器,是我国宋元时期著名的窑业产品,生产地域广阔、窑口众多,产品行销国内、外市场,影响巨大。有关青白釉瓷器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多有著述,成果丰硕[1-2]。在此,本文拟根据出土器物资料,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依据的资料是《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6卷本,下称《全集》)所收录的青白釉器物。《全集》由张柏先生主编,权奎山、秦大树、孙新民、胡志勇和李保平先生执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全书共收录全国范围出土的各类器物3840件(组、套),涵盖面较强。该书作者汇聚了国内权威的考古学和古陶瓷专家队伍,历时数载、呕心沥血,皇皇巨著。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基础资料。
《全集》作为研究资料,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全面性和权威性。由于收录的器物,全部源于考古发掘,所以真实性毋庸置疑;按照地域分卷,各地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均有收录,概括性较强;凝聚众多权威学者心血和智慧的劳动成果,窑口及时代判断应该是可靠的。当然,《全集》限于篇幅和版面,每卷只收录240件(组、套)器物。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瓷器,显然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遴选与割舍难题,这就有可能造成某些器物无法收录进来,稍显美中不足。
《全集》共收录青白釉瓷器306件(组、套),经过检索和整理,现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资料类别,亦即资料来源的不同类型,主要涵盖了墓葬、窑址、窖藏、遗址、塔基和古城等,相当部分的基本建设考古发掘资料,由于规律性不易把握,所以列入其它类。
(1)如图1所示,《全集》收录的青白釉瓷器,其中墓葬出土125件(组、套),占总数的40.85%。1984年安徽省繁昌县50万伏变电站墓葬群出土器物(4件)较具代表性;以1998年北京市颐和园内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和1971年山东省邹县(今邹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鲁王朱檀墓等级较高(表1);(2)各窑址出土24件(组、套),占总数的7.84%,以福建省德化县盖德乡碗坪崙窑址(5件)、江西省景德镇湖田窑遗址(3件)和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土地堂青山窑遗址出土器物(3件)较具代表性(表2);(3)各窖藏出土21件(组、套),占总数的6.86%,以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南宋窖藏(10件)、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城子古城窖藏出土器物(4件)较具代表性(表3);(4)各遗址出土器物8件(组、套),占总数的2.61%,以北京市安定门外(新街口)元大都遗址出土器物(4件)较具代表性(图2);(5)各塔基出土器物6件(组、套),占总数的1.96%,以1964年北京市丰台区瓦窑一号塔基出土器物(3件)较具代表性(图3);(6)各古城出土器物5件(组、套),占总数的1.63%,以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城子古城出土器物(3件)较具代表性(图4);(7)其它以基建工程为主,共出土117件(组、套),占总数的38.24%。以1970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郊洋湖大队出土器物(5件)较具代表性(图5)。
图1 《全集》中青白釉瓷器资料的类别Fig.1 Different types of bluish white porcelain samples in Complete Collection of Ceramic Artifacts Unearthed in China
表1 墓葬出土器物Tab.1 Samples excavated from graves
表2 窑址出土器物Tab.2 Samples excavated from kiln sites
表3 窖藏出土器物Tab.3 Samples excavated from hoard sites
图2 元代青白瓷笔架Fig.2 Bluish white porcelain penholder of the Yuan Dynasty
图4 元青白瓷狮子戏球雕塑Fig.4 Bluish white porcelain lion sculpture of the Yuan Dynasty
按照《全集》标示的年代,最早出现的青白釉瓷器是1972年安徽省灵璧县城郊出土的青白釉刻花乳钉钵(图6)。《全集》收录的纪年墓葬出土器物,时代最早的青白釉瓷器是2003年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北宋景德三年(1006)悟空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青白釉褐彩长颈瓶(图7)等器物。
图3 宋代青白瓷观音坐像Fig.3 Bluish white porcelain Guanyin statue of the Song Dynasty
图5 北宋青白瓷胡人牵马俑Fig.5 Bluish white porcelain Hu people and hors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表4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收录青白釉瓷器地域时代流布表Tab.4 Age and region distribution of the bluish white porcelain wares in Complete Collection of Ceramic Artifacts Unearthed in China
按照《全集》标示的年代,出现最晚的青白釉瓷器是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羊群庙乡羊群庙祭祀遗址出土的清代青白釉罐(图8)。
统检《全集》,表4统计数据显示,宋代(含辽、金)出土的青白釉器物达到了214件,占总数69.93%的绝对多数,所以将宋代(含辽、金)确定为青白釉瓷器的高峰期,是毋庸置疑的。
(1)按照数量排比,出土资料最多的是江西省42件(组、套),占总数的13.73%;其次是安徽省40件(组、套)和福建省38件(组、套),这三个省份共出土120件(组、套),占总数的39.22%。
(2)出土数量较少的地域,有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云南和贵州等24个省、市、自治区,共出土186件(组、套),占总数的60.78%。
图6 唐代青白釉瓷乳丁钵Fig.6 Bluish white porcelain nail bowl of the Tang Dynasty
(3)根据《全集》收录资料,黑龙江、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没有出土青白釉瓷器。笔者以为,这7个省、区绝对没有出土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在编辑、遴选过程中忽略或忍痛割爱了,所以在此统计中没有显示出来。
(1)器类丰富,日常生活用器主要有碗、盘、杯、盏、壶、罐、钵、瓶、盒、炉、枕等;文房用器主要有水盂、笔插、砚滴等;宗教器物主要有各式宗教造像和供器等;明器主要有堆塑瓶、俑类和谷仓等。其中出土数量10件(组、套)以上者如表5所示;表5显示,出土数量最多的是瓶类,达到48件(组、套),占总数的15.69%。但是,表5所反映的出土器物数量比例,与实际情况可能不尽一致。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碗、盘、碟、盏之类的消费数量肯定要比瓶、壶、罐等器物多,这是生活常识。最大的可能是《全集》限于篇幅和版面,在遴选和编辑过程中偏于精品,对于数量巨大的碗、盘、碟、盏之类日用器皿择优、择要取舍的结果。
图7 北宋青白釉褐彩长颈瓶Fig.7 Bluish white porcelain flask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图8 清代青白釉罐Fig.8 Bluish white porcelain jar of the Qing Dynasty
(2)装饰技法多样,可分为胎体装饰和彩绘装饰两大类。
(a)胎体装饰主要有雕塑、印花、刻划花、瓜棱、花口等等。相关统计数据见表6。以上统计,胎体装饰的器物达到了189件(组、套),占总数的61.76%。其中,印花、雕塑和刻划花成为主流。如上所述,这个统计结果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此可见当时窑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器物的美观、表现社会流行的审美情趣,精雕细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b)彩绘装饰主要有褐(黑)彩和点彩等。根据粗略统计,彩装饰的器物有25件(组、套),占总数的16.99%。由此可见,彩绘装饰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已经崭露头角,开启了彩瓷时代的序幕。
(c)复合装饰技法的运用,亦即胎体装饰与彩绘装饰的结合使用,充分显示了当时的窑工独具匠心、追求时尚,创造了令人叹服的艺术成就。福建省浦城县上横街徐氏祠堂后山出土的青白釉褐彩堆塑瓶,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图9)。
(3)装饰题材丰富,各种生活习见的花卉、人物、动物多有表现,特别是人物雕塑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情趣。龙纹装饰,一般认为是与宫廷和王公贵族有关的,《全集》收录的资料中,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朝晖路元代窖藏出土的青白釉刻花龙纹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图10)。
表5 出土青白釉瓷器主要器类数量比例统计表Tab.5 Ratios of bluish white porcelain types
表6 出土青白釉瓷器装饰技法数量统计表Tab.6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the bluish white porcelain decoration methods
图9 南宋青白釉褐彩堆塑瓶Fig.9 Bluish white porcelain bottle with brown decoration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图10 元代青白釉刻花龙纹罐Fig.10 Bluish white porcelain jar of the Yuan Dynasty
青白釉瓷器的创烧时代是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2013年10月景德镇举办了青白釉瓷器的专题研讨会[3],其中就有很大的篇幅探讨青白釉瓷器的创烧年代。在《全集》中,最早出现的时代为唐代,即前例资料(图6)。不过“有学者认为此件器物的年代应属北宋”[4],这是“全书主编委员会关于器物年代的不同意见”[5]。笔者愚钝,认为此“青白釉刻花乳钉钵”的时代定为北宋比较妥当。具有可靠纪年的考古发掘资料,《全集》收录最早的青白釉瓷器是2003年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悟空寺塔基地宫的出土器物(图7)[5]。但是,就此青白釉褐彩长颈瓶而言,工艺成熟,“是北宋青白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6]。依照常理推断,这不可能是最早的青白釉器物。另据《全集》资料显示,尚有五代时期的器物(表7)。如表7所示,1956年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出土青白釉高足罐是《全集》主编委员会没有异议的五代时期的产品;1964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尾冲群利砖厂出土的青白釉龟形盒和1984年安徽省繁昌县50万变电站墓葬出土的高足杯,则是意见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此盒和高足杯的年代应属五代——北宋[7-8]。据此,青白釉瓷器创烧于五代时期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根据统计资料,出土数量最多的省份以江西、安徽和福建省为代表;其中,窑址出土最多的省份以福建、江西和湖北省为代表。此间不排除局限性的因素存在,但也是基本对应的。证明窑业生产与地域性消费的一致性。
《全集》在编纂过程中,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不排除各自工作习惯的对出土器物称谓、描述的不一致。但是,表8所列的四件器物的命名或者称谓,似与大体不合,故单列出来请教诸位方家。
首先,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市郊出土的元代“青白釉贴花四灵纹塔钮盖罐”,“肩腹贴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龙、虎翘首相望,四周流云纹衬托,腹下部贴饰双勾不共边的仰莲。”从图片判断,在这些贴饰的表面有红褐色的彩绘,初步判断是釉里红装饰;“颈上青花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12字铭文,肩部青料书‘刘大使宅凌氏用’7字款……面施青白釉,以青花和红釉点缀。”此器物应该如何命名,笔者不敢冒昧,但是现有的称谓似有不妥。
其次,1976年江苏省吴县通安华山出土的元代“青白釉釉里红刻花龙纹盖罐”,按照通常的称谓“釉里红刻花龙纹盖罐”即可,不必刻意强调“青白釉”。
第三,四川省平武县古城小坪山王玺家族墓出土的明早期“青白釉加青花人物瓷塑”和1994年湖南省郴州市罗家井市场基建工地出土的“青白釉青花道姑像”,按照通常的称谓“青花人物瓷塑”和“青花道姑像”即可,也不必刻意强调“青白釉”。
“景德镇为了发展,摆脱了仿烧已经过了时的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它与南方龙泉窑北方的定窑耀州窑一样,走上了‘弃仿、创新’的发展道路,烧制出了冰清玉洁,光致茂美的‘青白瓷’器来。从此,景德镇的青白瓷既可与南方传统的青瓷争奇斗妍,又可与北方先发展起来的白瓷媲美,它洁白如玉,明净透彻而别具风格。正如蒋祁在《陶记》中所说:‘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其视真定红瓷,龙泉青秘相竟奇矣’。从此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江西瓷器生产步入了一个空前兴盛、超群拔萃的新阶段。”[9]此处虽然只是论及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但是对于整个青白釉窑业生产而言,应该是一个高度的概括。青白釉瓷器的出现,不仅是窑业技术上对隋唐以来“青”、“白”基调的突破与创新,更是社会大众审美情趣发展变化的物态表现。
表7 五代时期的青白釉器物Tab.7 Bluish white porcelain wares of the Five Dynasties
表8 四件器物命名表Tab.8 Names of 4 bluish white porcelain artifacts
就《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6卷本)所收录的青白釉瓷器而言,出土器物占绝大多数,主要来源于墓葬、窑址、窖藏、遗址、塔基、古城等考古发现;流布地域广阔,以江西、安徽和福建明显具有数量优势,并与当时的窑业生产基本对应;综合纪
年墓葬和其它出土资料,青白釉瓷器应该创烧于五代时期;根据统计资料,宋代为其高峰期;青白釉器类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不仅是我国古代陶瓷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也是社会大众突破隋唐以来“青”、“白”基调、审美情趣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
[1]中国古陶瓷学会. 青白瓷研究[M]. 北京: 故宫出版社, 2015.
[2] 黄义军. 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M]. 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0.
[3]新华网.专家认为景德镇青白瓷是中国最早的青白瓷,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10/19/c_117787683.htm
[4] 张柏.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8(安徽)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77.
[5]张柏.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安徽)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6]刘涛. 宋辽金纪年瓷器[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 98.
[7] 张柏.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7(江苏上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94.
[8] 张柏.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3(湖北湖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201.
[9]李辉柄. 景德镇瓷业发展的"三部曲". 中国古陶瓷学会编中国古陶瓷研究, 第10辑[M].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4,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