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煤化工:从三晋大地走向世界

2018-03-22 13:03■王
支部建设 2018年35期
关键词:煤化工化工

■王 洁

2005年以前,阳煤集团只有一家化工企业——威虎公司,专门生产矿用炸药,产销量8000吨。2017年,阳煤集团化工企业已经发展到了24家,横跨4省13市,生产装置156套,产品种类80余类,年产能1580万吨,年营业收入600亿元,实物年产量915万吨。2018年,阳煤化工集团位列2018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18位。

然而,辉煌的铸成,绝非一蹴而就。

十多年来,无数阳煤化工人踏着改革开放的节奏,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化工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用一个个产品、一项项科技成果支撑着产业阔步前行。

回顾沧桑巨变

2005年左右,煤炭市场正处于疲软期,阳煤高层清醒地认识到,单一产业发展,难以顺应市场潮流;企业将难以摆脱市场周期性震荡的影响。怎么办?集团从实际出发,选择进军煤化工产业,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发展煤化工产业,最缺的是技术、人才,阳煤高层领导经过决策,决定采取并购重组的方式,立足于企业产业基础,立足于企业固有的原料优势,迅速把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自此,阳煤吹响了大举进军煤化工产业的号角——

2005年,阳煤化工的第一个项目——1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项目开工建设。2006年,阳煤兼并重组三维集团,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21.5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2008年,阳煤又利用上下游企业关系,先后控股丰喜集团、参股正元集团,并购重组齐鲁一化、深州化肥、恒源化工、巨力化肥。

“整体算账后发现,2008年收购的这6家化工企业并购投资用了13.9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11.2亿元,这个投资收益算是很高了,对以后发展煤化工产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化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志武说。

化工产业规模急剧增长,产业版图快速扩张。2010年,集团公司托管太化集团,并于第二年启动清徐化工新材料园区项目。仅3年多时间,阳煤化工产业便迅速在华北崛起,化工企业发展到15家,产品涉及农用化工、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80多种,年营业收入逾200亿元,在山西省煤化工领域占据主导位置。

“十二五”以来,是阳煤化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阶段,阳煤化工产业全面进军化工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等领域,成为阳煤的支柱产业。

2012年以来,和顺24·40合成氨尿素项目、昔阳40万吨/年电石项目等先后建成投产,标志着传统煤化工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6年,化工产业管理局撤销,成立化工集团,实现化工板块产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将“管家”变为“东家”。还是这一年,新建项目陆续开车——沧州正元60·80尿素项目、恒通化工3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按时达产达效,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成为阳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的重要标志。

2017年,化工新材料顺利产出优质己内酰胺,标志着全省目前投资最大的化工项目顺利投产。另外,国泰新华产出高品质BDO,其纯度为99.75%,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深州乙二醇、寿阳乙二醇实现高负荷稳定运行,全年贡献利润2亿元以上,成为化工系统新的利润增长点。恒源PC项目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效果明显。

2018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阳煤化工再加力,前行的步伐不停歇——按照年初化工集团“三会”制定的目标,天津大学、惠生工程合作的1000吨/年甲醇制乙醇中试装置正在寿阳化工完成10万吨级工艺包的设计工作。丁二烯氰化法制备己二腈技术已打通全流程,正在进行1000吨/年中试装置的工艺包设计和部分现场工作。中试装置建设方面,1000吨/年PVC特种树脂中试装置在昔阳化工建设完成,年内进入调试运行;合成氨驰放气制备甘氨酸技术开发已搭建完成10至100吨/年放大实验,优化工艺参数,正在设计1000吨/年甘氨酸示范工程装置。

如今,一个又一个现代煤化工项目拔地而起。“乌黑的煤炭经过这些项目变成了无色或有色的化工产品,身价也从每吨几百元飙升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冯志武介绍,“经过努力,化工产业的年营业收入已经从2008年的63亿元升至2017年的600亿元,增长近10倍,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飞跃。”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效益不断增长的背后是阳煤化工人对工艺技术的不断改造创新。

“阳煤化工产业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总体向好,但任务艰巨,经济压力巨大,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冯志武介绍,“近年来,我们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与国内外顶尖技术研发团队合作,在煤气化炉、煤层气提纯和综合利用、催化剂、超重力技术应用等领域联合进行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行业难题,目前已取得诸多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果。”

目前,化工集团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280多项专利技术,设有独立的化工研究院、设计院以及化工装备制造企业。

为提升阳煤化工整体气化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一方面由阳煤化机、丰喜集团和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北京清创晋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历经十数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二、三代晋华炉,其中晋华炉3.0技术,成功解决了高灰、高硫、高灰熔“三高”煤的气化难题,实现了两个全球第一:全球首次将“水煤浆+膜式壁+辐射式蒸汽发生器”组合,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全球首次将原气化炉通过改造,直接升级为更高效、可靠的联产炉,开创了新型煤气化技术改造的先河,还被评为中国煤化工行业的“国之重器”。另一方面与美国燃气技术研究院(GTI)合作开发R—GAS煤气化技术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为解决“三高”煤低成本气化难题提供了阳煤方案。

此外,甲醇氨氧化制取氰化氢技术、甲醇苯烷基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己二腈催化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利用合成氨驰放气或煤层气制备甘氨酸技术开发项目,促进国内甘氨酸技术更新换代,摆脱高端甘氨酸的进口依赖;CPVC特种树脂工艺技术开发项目,已研发成功10余种PVC专用树脂和CPVC特种树脂,昔阳化工正在建设1000吨/年中试装置;甲醇制乙醇新技术开发项目正在建设1000吨/年中试装置;甲醇苯烷基化技术开发项目正在设计中试装置及工艺包。

作为“科技兴企”的一个重要部分,阳煤化工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也好戏不断。

——2007年以来,正元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JR2400、JR2600、JR3000系列氨合成节能技术,ZY型等温变换技术,直接装填还原态触媒技术等一系列氨合成综合技术,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自主研发的直接装填还原态触媒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为国际首创,节省一次开车费用,保证了氨合成触媒的活性,目前已在行业内多家合成氨企业推广使用。

——2008年,齐鲁一化独立攻克的丁辛醇生产技术与国外技术相比,具有产量大幅度提高、消耗明显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等竞争优势,是当时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技术。

——2013年以来,恒通化工在氯碱行业首家建立了甲醇制烯烃—乙烯法聚氯乙烯产品链,实现了清洁生产,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恒通化工围绕MTO生产装置开展技术创新,先后开发了含碱废液处理工艺、综合污水分质处理工艺、乙烯液化、灌装系统技术改造等,降低了产品消耗,实现了装置的高产稳产,成为科技创效的典范企业。

阔步新时代 做出新贡献

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十三五’后两年,阳煤化工按照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结合集团公司‘127’发展战略,以打造煤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坚持技术、产品、体制机制‘三大创新’,全面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形成集团内部产业循环、产业内部产品循环、企业内部物料循环的‘三大循环’发展格局,努力将化工集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冯志武仔细盘算着未来的发展。

做大做强乙二醇产业。依托现有总产能60万吨/年的三个煤制乙二醇项目,加快建设平定二期、齐鲁一化新建乙二醇项目,使得集团公司乙二醇总体规模达到120万吨/年以上;以建设气凝胶高新材料为契机,与国内下游企业合作,完善乙二醇产业链,发展下游功能性聚酯纤维产品和特种树脂等其他高附加值化学品。

向下延伸化工新材料。以化工新材料和国泰新华现有公用工程为基础,用小投资撬动大收益。国泰新华向下延伸建设下游10万吨/年γ—丁内酯项目;化工新材料延伸建成20万吨/年尼龙6和20万吨/年尼龙66项目;恒源化工建设10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未来,阳煤化工产业将形成尼龙工程塑料系列、聚碳酸酯、乙二醇和1,4—丁二醇下游聚酯等多条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产品将占据阳煤化工的半壁江山。

做好搬迁改造产业升级。依托阳煤化工现有研发创新科技成果,利用晋华炉、R—GAS气化炉对阳煤化工现有气化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平原化工3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以及齐鲁一化48万吨/年多元醇项目等,推动企业在升级改造、搬迁入园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

“十三五”末,阳煤集团再一次锁定了新的目标———化工产品产量将达到1600万吨/年左右,其中传统产品660万吨/年,现代煤化工产品410万吨/年,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530万吨/年,传统煤化工比例降到30%以下。

壮阔东方潮,扬帆新征程。10余载风雨砥砺,走过万水千山的阳煤化工人,仍需不断跋山涉水,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团结一致,实现化工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把阳煤化工建设成为山西省能源发展的排头兵、经济转型的新榜样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煤化工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做好煤化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年
煤化工专业建设探讨
浅析压缩机在煤化工工艺中的应用和实践
真正的挑战在于系统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