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馨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正从一家一户向联户经营、合作经营转变,如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村“两委”的主要任务,这对带头人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村基层选举的发展
最初的农村基层选举来源于“海选”,我国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就是村民按自己的意愿由村民自主投票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选出的村民委员会干部,按照法律规定和政府要求,直接为广大村民服务,这种选举,俗称“海选”。
“海选”发祥于吉林省梨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以后,长春市进行了三次换届选举,借鉴“海选”的经验,由试点到逐步推开,民主选举获得成功,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海选”率逐届上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近10年来“海选”经验被确定为法律的重要成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广大农村选举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农村民主选举的特色。
选好美丽乡村带头人
村级选举是广大村民行使民主权利投票选举村级干部的一种选举,是广大村民行使权利的一个最重要的平台,候选人一般由年满18周岁的本村村民推选,然后经乡镇确认,最后从候选人中选出村级干部。村级选举一般是每三年一次。
在每个村庄几乎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选举精英”,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
選举期间,平时略显平静的乡村又热闹起来。选民登记、民主推荐、公布候选人、发选票、投票选举、公告选举结果、环环相扣的选举激动一颗颗朴实的心。
满头白发的老人、劳作归来的妇女、经商回来的青年,在古厝里、道路旁、工坊间填上庄严的一票。
为了确保投票环节圆满完成,工作人员或入户分发或集中组织,确保选票不漏一人、不多一人,对行动不便者则送票上门、农忙无暇者送到田间地头、出门在外的则要委托亲朋,总之他们在工作上细致入微。
新农村民主大选,民主、公平、公正、公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经过环环相扣的选举程序,村民终于选出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村主任,一个美丽乡村的带头人,引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发挥乡村人才的正能量
以致富能人的资历背景,进入村“两委”,乃至当选村级班子“带头人”,在近年来的乡村治理格局中蔚为气候。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经济社会转型期,农村公共服务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矛盾问题不断凸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广泛调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资源。能人眼界宽、路子广,在整合各方资源上拥有独特优势。其二,农民对发家致富的强烈渴望,让他们易于追随致富道路上的成功者,以获得其经验与指导。其三,一些能人在经济上取得个人成功后,追求政治地位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带领乡亲共建家园,既合乎造福桑梓的朴素情感,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渠道。
“能人治村”的确给乡村面貌带来诸多积极变化。能人较高的威望和较强的凝聚力,改变了一些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局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了村“两委”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从采访中可以看出,村民对能人村干部大都是肯定的、拥护的。
看到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能人治村”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能人有财力、有资源,也愿意为乡村建设出钱出物。但在一些基础薄弱的村庄,从修路架桥到办公经费,村级事业过度依赖能人的个人投入。此外,在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中,一些村干部自己的企业参与其中,倘若监管不力,容易产生利益输送等腐败隐患。
如何兴利除弊,充分发挥“能人治村”的积极作用?从眼前来看,完善自上而下的监管、增加对基层的资源投入是当务之急。向基层特别是基础薄弱的村庄投入更多财力、物力,才能避免村级公共设施建设成为能人“村官”的个人慈善事业。
从长远看,根本之道还在于提高基层民主自治水平,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近年来,村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全面推行,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健全。相关部门正可因势利导,在实践中引导群众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公共理性,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振兴 乡风要清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明兴盛为支撑的,乡村也不例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把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向而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才会深化乡村振兴内涵,增强乡村振兴动力和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能稳步推进。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必须从培育清纯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入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毋庸讳言,一些地区农村组织纪律涣散、基层管理乏力。主要表现在:村规民约逐渐失去约束力,乡风不正;商品经济时代,有的农民也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村民之间矛盾较多;有的乡村“村霸”肆意侵吞村集体资产、侵害村民利益;赌博风气较盛,有的乡村深受麻将、地下六合彩之害,弄得鸡犬不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风气不足,封建迷信活动仍有一定的市场。
收拾民心、清正乡风,乡村振兴少不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走“善治”之途——在乡村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最终实现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活力与秩序相统一,建立完善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成为和谐善治的农村。2018年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其中,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的“村霸”等黑恶势力,成为扫黑除恶重拳打击范围。此举深受农民欢迎,必须抓实抓好,还农村一片晴朗天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