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毒药还是荣耀?
是“精神鸦片”还是为国争光?
如何理性面对飞速成长的网游产业?
如何应对其带来的深层次文化挑战?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杂志专门刊发文章,提醒读者注意网络游戏这一文化产业中的“新生代”。
据统计,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营业收入约达2189.6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23.1%,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从国家经济构成这个宏观层面上来讲,网络游戏已经超越了出版、电影等在文化产业中的份额,甚至达到了一款《王者荣耀》就能“碾压”出版行业的地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网游从概念诞生到属性归位,从发展雏形到形成规模,从陌生认知到深度影响,已深入到公众生活中,而且不断引发舆论的“撕裂”,争论从未中断。
诚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媒介迭代,受众迭代,虚拟的网络游戏已经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看待网络游戏,也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及早规划好发展道路,不能野蛮生长。同时也不能忽略其意识形态的内涵,认真应对网络游戏在深层次上的文化挑战。
特别需要注意到的是,由于部分游戏格调不高,存在低俗暴力倾向,个别作品歪曲历史、恶搞英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触碰道德底线,有的作品抹黑英雄人物、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宣扬淫秽色情、凶杀暴力、赌博等,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产生负面社会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辣眼”,更“堵心”,由于未成年人缺少自制力,缺乏分辨力和分寸感,非常容易代入游戏,由于模仿游戏造成的自残、伤人惨剧时常发生,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这些游戏可以说是精神海洛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在纯净的心灵世界里散播雾霾。
目前网游市场经营行为问题也较为突出,部分企業主体责任缺失,低俗营销、诱导消费现象严重,用户权益保护不力,无序竞争时有发生,私服外挂等侵权盗版行为屡禁不绝。网络游戏系统安全、用户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个人信息泄露、账号非法交易现象较为普遍。这充分暴露了当下对网络游戏的管理体制机制与市场发展还不完全匹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方式手段还不够完善,纠错惩戒不足以形成震慑。
为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效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推动我国网络游戏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集中规范整治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各相关部门要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对价值导向严重偏差、含有暴力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坚决予以查处;对内容格调低俗、存在打擦边球行为的,坚决予以整改;对未经许可、擅自上网运营的,坚决予以取缔;对来自境外、含有我国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坚决予以阻断。
治乱当用重典,我们对违反社会公德、触及社会底线的网游产品坚决不能手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赋予其正能量,合力推进转型升级,提升文化内涵,让中国网游真正做强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