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奥运机会”,朝鲜需要吗?

2018-03-21 21:08雷墨
南风窗 2018年5期
关键词:韩朝平昌文在寅

雷墨

2月25日,为期16天的冬奥会在韩国江原道平昌郡闭幕。3月9日,为期10天的冬残奥会又将开幕。预计3月18日冬残奥会闭幕后,韩美推迟的年度联合军演才会重启。奥运带给朝鲜半岛的这一个多月的和平氛围,却给人一种隐隐的不安感。

盡管出席平昌冬奥会的国家领导人只有20多位,但这注定是一次“政治奥运”。朝鲜派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金永南,以及金正恩的胞妹金与正赴韩,可谓把象征意义做到了极致。

而从韩国舆论、民意来看,平昌冬奥会所激起的“热情与期待”远不如以往。时移世易,如今奥运的“和平意愿”已难以承载半岛和解的功能。平昌冬奥会提供了契机,但留下更多的是悬念。

政治奥运

2月9日晚的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韩代表团举着“朝鲜半岛旗”,踏着著名民族歌曲《阿里郎》的音乐共同入场。类似的一幕此前在奥运史上出现过3次(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2006年都灵冬奥会)。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共同入场”首次出现在朝鲜半岛本土。

这种“历史重现”在美朝关系紧绷的当下,意义非同一般。1月中旬,朝鲜与韩国在位于朝韩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通过副部长级会议商定,两国在冬奥会开幕式上举“统一旗”共同入场,并共同组建女子冰球队参赛。此前朝韩有过共同组队参加国际赛事的先例,但在冬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安排“很政治”。

2008年北京奥运前,朝韩曾商议共同入场,并共同组建一支参赛队。但双方经历近一年的讨价还价,在参赛队人员构成上无法妥协,最终不欢而散。那时,朝鲜提议人员构成上,朝韩各占一半,韩国则坚持按运动员水平挑选队员。这次组建女子冰球队,朝鲜几乎是全盘接受韩国的要求,即以运动员水平作为挑选标准,主教练由韩方人员担任。无疑,朝鲜的政治动机,是重要的促成因素。

2013年底,金正恩视察位于朝鲜东南部的马息岭滑雪场建设工地。当时有敏锐的韩国分析人士指出,建设滑雪场耗资巨大,资金有限的朝鲜不惜重金打造这种设施,很可能瞄准的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2013年9月,国际奥委会朝鲜籍委员张雄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说:“一旦马息岭滑雪场建成,就可以用于像奥运这样的国际赛事。”

目前看来,朝鲜精心打造马息岭滑雪场,的确与平昌冬奥会有关。在地理位置上,这个滑雪场距离韩国平昌并不远。在1月17日朝韩副部长级会议上,双方达成的一项协议,即是朝韩两国运动员在马息岭滑雪场共同训练。

朝鲜的参赛选手不到30人,平壤却派出了近500人的代表团,并由朝鲜名义上的国家元首金永南带队,其对于平昌冬奥会的“重视”可见一斑。

早在冬奥会开幕前,朝鲜的先遣队就在韩国社会刮起了旋风,赚足了韩国舆论的眼球。平壤对平昌冬奥会的精心布局,甚至使韩国舆论感慨“平昌冬奥会”变成了“平壤冬奥会”。

“更政治”的是韩国。文在寅当选总统后不久,就多次在公开场合邀请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并为此投入了很大的政治和外交资源。

由于此前平壤迟迟不对是否参会做出回应,首尔与国际奥委会合作,把参赛报名日期延迟到平壤确认参赛。为了尽量不让朝鲜参赛过程横生枝节,青瓦台官员甚至非正式地要求韩国媒体,在报道上顾忌朝鲜人的敏感性。这在“新闻自由”的韩国并不多见。

1月21日,朝鲜三池渊管弦乐团团长玄松月抵达韩国,为朝鲜艺术团冬奥会期间在韩演出提前“踩点”。韩国出动了700多名警员负责安保工作,这事实上已经是外国高官访韩的安保级别。金永南一行抵韩后,韩国的接待礼遇更是国家元首级别。文在寅政府从政治高度来运作平昌冬奥会,是朝方在接待和参赛上享受高礼遇的重要原因。

去年底,美国媒体传出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代号为“流鼻血”(Bloody Nose)的作战计划,拟对朝鲜的导弹发射基地与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

文在寅政府这样做,是冒了政治风险的。关于韩朝共同组建女子冰球队一事,韩国民调显示70%的人持反对态度。根据韩国民调机构Real Meter1月25日公布的民调,文在寅的支持率从就任之初的82%,下降到59.8%。有分析称,支持率首次降至60%以下,与文在寅政府对平昌冬奥会的“政治运作”不无关系。

这些年韩朝关系的恶化,朝鲜核导威胁的现实,已经明显强化了韩国社会对朝鲜负面形象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对朝鲜的任何善意,可能不仅不会有政治加分的作用,甚至会成为政治风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在寅政府顶住压力对朝鲜释放善意,也有助于平壤判断韩方的政治诚意。只不过,这种判断是否会转化成对等的回应,则是另一回事。

最后机会

“没人会对与朝鲜的对话氛围能否持续表示乐观。如果朝鲜参与冬奥会不能促进更多的对话,那将很难再找到另一个对话机会。”文在寅1月22日在一次青瓦台高官会上如是说。

“最后的机会”,这是文在寅政府对平昌冬奥会“政治作用”的基本判断。正是基于这一判断,韩国以平昌冬奥会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外交。

有韩国媒体援引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为了把朝鲜“拉入”平昌冬奥会,文在寅政府官员与朝方官员在中国进行了秘密会谈。这样的密会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得到韩媒证实的是,早在特朗普与平壤进行“火与怒”的言辞交锋时,韩国执政党、情报部门官员以及平昌地方官员,就通过不同渠道与朝方接触,并向对方发出参加平昌冬奥会的邀请。

作为金大中、卢武铉“阳光政策”衣钵的继承者,文在寅在政府中任命了多名熟悉朝鲜事务,精于对朝接触的高官。比如,韩国对外安全情报院院长徐薰,就是“阳光政策”实施期间,负责韩朝幕后沟通的核心官员之一。这些熟悉朝鲜事务的官员,也最明白金正恩成为朝鲜领导人以来对体育的重视,意味着通过体育这个渠道把“政治信息”传递到平壤的可能性。

文在寅政府对“机会”的把握,另一突出表现是对美外交。文在寅入主青瓦台后不久,就公开邀请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此举也是在向特朗普政府传递信息—韩国新政府不会继承前任的对抗性对朝政策,至少会首先尝试接触。这是在给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预热,同时也给美国的对朝政策施加影响。

目前,文在寅的对美外交至少取得了部分成功。韩美关系不仅没有因对朝态度的不同而出现嫌隙,还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外交默契。去年11月访韩期间,特朗普当面问文在寅:“我能为韩国做些什么?”文在寅的回答是,可以在平昌冬奥会这事上提供帮助。其言外之意是,韩美以推迟联合军演向朝鲜释放善意,为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创造台阶。

特朗普答应推迟美韩联合军演,表明美国也在为“最后的机会”做努力。从美国副总统彭斯访问日韩并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期间的表态来看,特朗普政府在对朝“极限施压”上并未松口。某种程度上说,美国“不松口”意在强调,平昌冬奥会这个机会的“最后”色彩。机会之窗关闭后,就会是“其他选项”。

去年底,美国媒体传出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代号为“流鼻血”(Bloody Nose)的作战计划,拟对朝鲜的导弹发射基地与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从而迫使平壤回到谈判桌。虽然从克林顿到布什、奥巴马政府,美国都做过对朝鲜进行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的宣示,但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宣示很可能是最接近现实的。

平昌冬奥会可能是首尔主动向平壤伸出的最后一根橄榄枝。作为朝鲜战争期间从北部逃到南部的难民之子,文在寅总统对韩朝和解有着不同于历任韩国总统的特殊情结。但就是这么一位总统,与同属韩国政党进步阵营的金大中、卢武铉相比,对朝鲜的耐心也在降低。换句话说,文在寅很可能是最后一位愿意“无条件”对平壤释放善意的韩国总统。

韩国政治和社会生态的变化,很能说明问题。韩国社会对朝鲜的态度,代际之间的变化不可避免会反映到政治生态上。韩国统一部去年7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认为韩朝能实现统一的比例是47.3%,但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這个比例仅为20.5%。这意味着,未来的韩国政治人物,主动对平壤抛橄榄枝的民意基础将越来越弱。

在首尔把对朝外交作为主攻方向的同时,平壤却在降低“对韩和解”在战略上的优先度。

认知错位

“最后的机会”,这是韩国的看法,但朝鲜却不一定这么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平昌冬奥会上,朝韩代表团“共同入场”,但运动员还是会“同台竞技”。这无意间成了朝韩错综复杂关系的政治隐喻。平昌冬奥会能否成为和解的契机,不取决于奥运本身,而取决于朝韩在战略认知上,是否存在最起码的契合。

韩国前副外长金圣翰近日表示,虽然体育能成为外交的催化剂,但并不能改变最根本的政治盘算。“最好的情况是能促成韩朝高层对话,以及关于弃核的多边对话,但我对此并不乐观。”

朝鲜半岛的事,乐观的理由向来稀缺。如今又出现了新的不乐观的理由。

文在寅总统在政府中,配备了不少对朝事务的政坛“老司机”,全力以赴利用“奥运机会”缓解韩朝对抗。但在首尔把对朝外交作为主攻方向的同时,平壤却在降低“对韩和解”在战略上的优先度。

据韩媒报道,目前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的负责人李善权,属于对韩强硬派,并可能与“天安舰事件”有牵连。2015年金大中遗孀访问朝鲜,金正恩的避而不见,曾让韩国主张对朝和解的人大失所望。

朝鲜借平昌冬奥会对韩国展开了强大的“魅力攻势”,但这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平壤的外交主攻方向是美国,而不是韩国。从朝鲜的角度看,只要能打开对美外交局面,韩国的人道主义援助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朝鲜,朝韩经济合作也会随之提上议事日程。那时,朝韩关系是否缓和并不重要,至少不会起决定性作用。

反之,如果朝鲜不能在对美外交上实现突破,韩国能给朝鲜的“善意”就会相当有限。在目前这个阶段,不论是重开开城工业园区,还是开启新的朝韩经济合作,都会直接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对朝经济制裁决议。如今韩国唯一能做的是对朝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规模太小对平壤没有吸引力,足够大又必须得到华盛顿的默许。

与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相比,金正恩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年龄、经历、视野决定了,对韩和解只会是战略筹码,不会是战略目标。金正恩更在乎的是朝鲜在国际社会更大的生存空间,朝韩关系不会是首要考虑。这些年朝鲜在核导技术上的突破,更增加了他对美外交的底气。朝鲜不会像韩国那样在乎平昌冬奥会是不是最后的机会,因为手中还有最后的筹码。

文在寅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周”(也被称为他的“命运黄金周”)的一系列首脑外交,被韩联社称为是替“朝美对话”搭桥。就此而言,韩国政府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是否要抓住奥运机会,除了美国的态度之外,关键还是取决于朝鲜的战略判断。

猜你喜欢
韩朝平昌文在寅
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比赛主要场馆
解除武装
再见平昌,相约北京
韩朝组三项联队参加亚运会
安利助力平昌冬奥会
走进平昌
“文在寅手表”在韩国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