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四川省苍溪县农业局畜牧业股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较为复杂,以免疫力下降、消瘦、贫血、黄疸、生长发育受阻、腹泻、呼吸困难、母猪繁殖障碍、内脏器官及皮肤出现广泛性病理变化为特征,内脏器官肾脏、脾脏及全身淋巴结呈现高度肿大、出血和坏死较为常见。该病还可引起猪群产生较严重的免疫抑制,一旦发病常导致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
1997年加拿大和新西兰学者认为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与该病毒感染有关,目前,该病已经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在2001年首次发现,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圆环病毒感染已在猪群中广泛流行,给猪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将一例猪圆环病毒感染的诊治和体会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2017年11月,笔者接到某养猪户电话咨询,养殖30多头母猪,自繁自养,从9月份陆续出现断奶仔猪出现生长慢,甚至出现僵猪,比例在40%左右,有的拉稀,有的气喘,有的卧地不起,曾经使用止痢、克喘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今日发病数有增多的趋势。
该养殖户圈舍建筑按规模化猪场设计,产房和保育舍在一栋舍内。产房母猪和仔猪不见明显临床症状,保育舍中仔猪有扎堆现象,每10头中有4头左右,其他猪表现正常。随机对几头猪进行测量体温,扎堆猪的体温在39.5℃~40.5℃之间,外表健康猪的体温在38.5℃~39.5℃之间。病猪精神沉郁,运动无力,有的共济失调,呼吸时胸、腹部起伏明显,眼睑肿胀、发红,被毛较长、呈苍白色,消瘦,与同栏猪比明显发育不良,随机采集病猪抗凝血液样品5份经养殖户介绍,病猪已经断奶2~3周,猪群接种过猪瘟疫苗、蓝耳病疫苗、支原体疫苗。
取两头死亡不久的猪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查,两头猪剖检变化基本相同。皮下脂肪蓄积量较少,皮肤苍白,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土黄色,切面湿润多汁,切缘外翻,充血、淤血。腹腔积液,脾脏稍肿大。肾脏肿大呈苍白色,表面有白色坏死灶。肺脏外观有红褐色斑块,质地似橡皮,剖检刀不易切割。心脏肥大,心包积液,心冠脂肪萎缩呈淡黄色水肿。胃肠黏膜充血、潮红,黏膜上粘液增多,有出血和坏死灶。
1.血液常规检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均低于正常值。
2.血液涂片检查。制备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显微镜检查见红细胞淡染,分布稀疏,白细胞个数少。
3.微生物学检查。无菌采集心脏、肾脏进行涂片,经美兰染色、革兰氏染色不见明显致病菌。
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初步判定为一例猪圆环病毒感染。
1.接种疫苗。目前,国内圆环病毒-2疫苗有较好的保护率,免疫后可大幅度降低圆环病毒感染的机率,针对健康群进行紧急接种。
2.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尤其是刚断奶的仔猪。针对没有注射过疫苗的可断奶时给药进行预防,如泰妙菌素、金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可预防本病或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在换料期间,给予促进消化吸收的添加剂、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等,提高仔猪断奶期的抗应激能力,增强猪群的抗病力。
3.治疗。对已经发病的猪只隔离治疗,给药以注射给药为主,如有腹下现象可口服土霉素、多西环素等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注射给药可给予头孢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给药的剂量不能太小,疗程不能太短,否则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后回访,发病猪极个别死亡,大部分已经恢复正常采食。猪群已经接种疫苗,新断奶仔猪未出现类似现象,猪群正常。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在我国猪群感染较为严重,其需要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参与下方可导致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发病,现阶段,只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给予优质日粮,结合接种疫苗即可预防该病和降低发病率。但对猪圆环病毒感染防控的研究不容轻视,张爱琼,梁海英等在《新型猪圆环病毒(PCV3)在患有心脏和多系统性炎症病猪中的首次鉴定》中表明PCV3在心脏组织中是存在病毒复制现象的。在今后的临床上,针对猪圆环病毒感染的诊治需要更为广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