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思想蕴涵

2018-03-21 05:48:10兰庆庆何世春
关键词:干部队伍年轻干部领导

李 志,兰庆庆,何世春

(1.重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2.陆军勤务学院 基础部,重庆 4013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1]。所谓干部队伍建设,是国家党政机关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理念及其实践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习近平同志结合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新环境、新目标、新任务,继承并发展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对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新时代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规则,提出了要求,奠定了基础。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思想来源与发展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系列论述,是指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干部队伍系列谈话内容所形成的思想精粹,它涉及面广,针对性强,立足新时代并从干部的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干部队伍建设的系列论述产生于中国语境,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思想蕴涵。事实上,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系列论述其思想主要来源于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和领导实践之中。正如习近平所说,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36。

(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继承发扬

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的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发扬“知人善任”的干部任用智慧,提倡“五湖四海”的干部团结方针。毛泽东还依据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重要论断[3]。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具有战略性的干部队伍培养方针。“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4]。在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上,邓小平再次一语中的地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5]306此后,邓小平继续强调“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四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5]380。

江泽民继承和发扬了邓小平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并结合新形势的需要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理念。他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认为:“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6]胡锦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号召全党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他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造就一支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有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坚持正确政绩观,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7]这种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干部政绩观归纳起来就是一种“求真务实”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和“四有”要求,拓展了党的干部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由此可见,从毛泽东的干部“德才兼备”,邓小平的干部“四化”标准,到江泽民、胡锦涛的干部“素质”观、“求真务实”观,以及习近平的新时代干部“四有”标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路线、方针一脉相传,并更加具体、明确。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他运用了大量的传统经典名句抒写了治国理政情怀的时代篇章,同时号召领导干部要积极从中吸取立世和修身的智慧。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8]。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光大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的人才观。新时代的干部任用观充满了先哲的政治智慧和人才观念。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尚贤者,政之本也’。”[9]411并将古训进行了时代转换,把重视贤才的为政之本转换为当今党和人民事业的立足之本,是古为今用的经典范例。

二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习近平十分推崇古人修身立德的崇高品格,他对领导干部说,“要不断体会和弘扬先人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并列举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德不孤,必有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修身立德名言,认为这对当今领导干部的“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提供重要启示”[2]149,应该成为领导干部修身立德的座右铭。

三是“公生明,廉生威”的廉政文化。习近平经常从传统廉政文化中吸取警句名言警示各级领导干部。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学习时说:“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9]390习近平曾引用顾炎武的“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10]175,以此告诫领导干部要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三)长期领导实践的经验总结

习近平长期担任地方领导工作,熟悉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也对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研究。习近平早年的文集《之江新语》《摆脱贫困》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是他在福建宁德和浙江省主持工作期间的思想结晶,同时也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主政浙江时从2004年4月到2007年3月期间发表的短论,共计232篇文章,涉及党建、法治、经济、社会、文教、三农、生态等七个方面内容。其中直接或间接论述干部队伍建设的有65篇,占整个论文集的28%,其中论述最多的是干部思想建设(21篇),其次是干部作风建设(20篇),领导班子建设(6篇)。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在这里都能找到其思想原点和形成轨迹。例如,习近平在《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一文中提出,“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四自”要求[10]113,与他后来所提出的“四有”干部标准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如在《权力是个神圣》一文中,习近平认为“要牢记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用权要接受监督,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正确方向,确保权力行使的神圣性”[10]260。这和习近平2013年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观点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之江新语》等习近平早期论述为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来源和发展,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首先是“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干部队伍建设所处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正是这种“变”,才有了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一是邓小平的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建期;二是新世纪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期;三是习近平的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期。也正是这种“变”,才带来了中国干部队伍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例如习近平对干部新标准等论述,就是符合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新要求的重大创新。其次是“不变”,即在时代的演变过程中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优良传统没有变,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没有丢,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根”与“魂”。具体体现为“党管干部”这一基本原则的“魂”得以承袭;传统文化倡导的“官德”和清廉之风的“根”得以光大。并通过新时代的从严治党、“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更加严格、务实,制度更加系统、全面,反腐更加严厉、有效,时代精神更加突出。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创新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创新的国内形势为中国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同志及时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针对“宏大”的干部队伍和“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着重从干部标准、干部作风、干部能力、年轻干部培养、干部制度等五个方面创新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提出新时代的干部新标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已成为新时代党的执政基本理念,这就为干部培养、选用、评价赋予了全新的标准。习近平在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提出了“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并将干部新标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各环节之中。对于高素质干部的具体要求,习近平在2013年将其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1]162的20字标准,并认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还生动形象地将其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2015年,习近平又进一步将好干部标准凝练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标准[2]141。“四有”标准中,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坚持了干部的政治方向和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习近平历来强调的第一标准。而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则更加重视干部的责任担当和遵纪守法,体现了当前干部队伍建设重视责任观、权力观的时代新要求。习近平把“四有”标准视为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始终坚持的用人方向。

新时代“四有”干部标准的创新之处在于赋予了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正如习近平所说:“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干部的德才兼备要求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9]413。

(二)严格新时代的干部新作风

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特征还表现在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对权力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等方面。2013年6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将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概括为“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盛行将危害党的事业和腐蚀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对此,习近平提出了“三严三实”的干部新风尚,即要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11]169。这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为政之要,同时也为新时代干部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树正气。腐败源于权力的滥用,而反腐败关键在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2]。对此,习近平掷地有声地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1]85。并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及“对腐败分子零容忍”等强大的反腐决心。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层级示范效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此,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自清自正的同时,要勇于同一切不良习气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严”上,从严治党重在从严治吏。习近平指出,“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主要保障。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13]。可见,从严治吏是干部管理的重要准则,也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集中体现。

(三)构建新时代的干部新能力

新时代的主要表现形态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而改革的推进和目标的实施需要干部队伍有本领、有能力。习近平早在2009年就提出,干部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14]。其中后三种能力就是结合当今风险社会、网络社会特点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干部应对能力的要求。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又结合深化改革的需要,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四种能力,即领导能力、谋划能力、推动能力,以及落实改革的能力,四种能力的提出是为了确保改革任务的相互协调、改革进程的前后衔接、改革成果的彼此配套以及改革实施的矛盾化解。2017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高级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干部的“第一能力”。对于怎样提高政治能力,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定力”及“三不要求”,即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要求领导干部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新时代干部能力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干部能力结构的构建方面,以及这一能力结构与新时代要求的高度适应性。从干部应该具备的六种基本能力,到改革所需要的四种能力,再到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政治能力,可以清楚地看到干部能力的层次性、系统性,其中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是政治能力,为干部的能力建设明确了方向。

(四)培养新时代的干部新生代

新时代要着眼“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重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的培养。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15]对青年怎样进行培养,习近平归纳了四种主要培养方式。一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来培养。习近平强调:“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二是通过“压担子”来培养。习近平说:“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16]三是通过实践来培养。习近平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16]四是通过选拔来实现培养的目的。习近平指出;“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各级党委要“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16]。

新时代年轻干部的培养,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更明确了年轻干部培养的内容、方式,激励了广大年轻干部为实现理想抱负而奋发上进,为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青年干部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五)重塑新时代的干部新制度

新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制度完善,进一步推进干部队伍的制度化建设。2013年,习近平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原则概括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9]41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等具体制度。尤其是提出了全新的“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通过合理区分和分类选用“委任制”干部和“选任制”干部,有利于干部的政事分开、职位分类、选用方式多样等改革,也有利于干部管理过程中的选用、考核、监督等具体制度的科学化、法制化与规范化。

新时代干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把党管干部原则放在首位、落在实处,并贯穿于整个干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党管干部原则是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也是邓小平在新时期所强调的基本原则,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的基本原则。习近平进一步强化了党管干部原则,并将其具体化为“管方向、管政策、管制度、管选任”,同时在干部选拔任用等各项制度上充分体现了党的意志和党的要求。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的践行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系列论述是用来指导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工作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但由于干部队伍建设外在环境和队伍本身的复杂性,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蕴涵的丰富内容及其现实影响力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很好贯彻,这些论述对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的实际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性,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对干部的队伍、作风、能力、年轻干部成长路径、制度等五个方面建设的推动和促进上。

(一)把握标准,优化干部队伍建设

狭义的干部队伍建设包括了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等干部管理的各环节。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9]411把好选人用人的环节关,就是把握好选人用人的标准,要用“四有”干部标准这把“尺子”来公开、公平、公正地衡量和考察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有”干部标准运用到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中。2015年在全国100名优秀县委书记的评选、表彰活动中,受到中组部表彰的102名县委书记就是“四有”干部的典范。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政治坚定、勤奋为民、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是改革中的排头兵、实干家,是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评优是干部选拔的一种主要方式,评优一年以后,102名优秀县委书记中就有54人获得提拔,其中2人晋升至副省部级,4人为正厅局级。优秀县委书记的评选和提拔,说明真正达到“四有”标准的领导干部随时都能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这也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的标杆。

2014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修订为优化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制度规范,“条例”突出了习近平倡导的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把关作用,在干部选拔任用原则中增加了“以德为先”原则,把好干部标准写进了总则第一条,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条件,把群众公认度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因素,明确规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干部不在选拔任用范围。这些规定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法治化奠定了基础。

(二)立足政德,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2]165,并将“三严三实”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破题之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压缩会议24.6%、文件6.7%,清退超标超配公车11.4万辆,调整多占办公用房2 200多万平方米,压缩 “三公” 经费27.5%,达530.2亿元,查处公款送礼、公款吃喝3 000多起。清理违规会所500多家,排查整治奢华浪费建设146个[17]。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为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的新举措、新途径。

反腐倡廉是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性措施,干部违法乱纪往往都是作风上首先出现缺口,进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国掀起了建国以来最为严厉的反腐风暴。中央在反腐斗争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立案审查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达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 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18]。反腐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也为广大干部清正廉洁的作风建设把好了关。

习近平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19]严格干部作风除了反腐祛邪以外,还要提倡“头雁效应”。在树立优秀领导干部典范方面,习近平多次为各条战线的优秀干部点赞,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如兰考原县委书记焦裕禄、呼和浩特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浙江永嘉县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歼-15总负责人罗阳等,都先后受到过总书记的表扬,成为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2018年3月,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又号召广大干部学习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20]。

(三)注重培训,加强干部能力建设

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工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党情世情实际正在经历新的变革,同时通过强化教育培训促进干部能力建设依然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培养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新时代干部学习与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中共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5),旨在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此外,中央还制定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3),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了分阶段、分层次的战略规划。全国“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和领导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举行了各种层次的干部能力培训班。针对一些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坚持精准化地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为提升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能力出众的领导干部,使全国干部队伍整体实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象征中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实践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大胆培养,拓宽年轻干部成长路径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需要不断扩宽干部成长路径。2014年6月,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提出选拔年轻干部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从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把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作为培养和考验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通过台阶式和递进式的培养锻炼,把经过基层扎实历练的,有理想、有信念、敢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出来,使年轻干部有盼头、有奔头。

2018年6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会议提出,培养年轻干部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来进行,并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具体要求来落实。培养年轻干部,基础是大力发现培养,重点是强化实践锻炼,根本是确保选准用好,保障是从严管理监督,链条机制是健全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的各环节。显然,这为今后年轻干部的培养与成长指明了方向。

(五)锐意改革,完善干部制度建设

按照新时代干部管理制度化的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一是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4年),增加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新规定;二是在干部培训方面,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5年),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规定了培训机构和教师的责任义务,强化了从严管理、依法培训的导向;三是在干部考核方面,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2013年),改变干部考核中的“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现象,尤其是纠正了以GDP增长为决定性指标考核干部的偏差,强调了干部的工作实际成效和群众公认度;四是在干部任用的监督方面,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整治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同时结合中央巡视组对干部选拔的专项检查,切实把好了领导干部的“入口关”。

干部监督是干部制度的重要环节,而监督制度又需要首先在国家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中进行体现。2016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揭开了十八大以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序幕。2018年3月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在制度上整合了反腐败的职能和力量,把监察对象扩大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标志着中国干部队伍法治监督体系基本建立。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系列论述,对于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具有以下意义。一是坚持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国特色。作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干部队伍建设有其特殊要求,即“党管干部”的鲜明党性,“四有”干部的中国特色。这说明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党的优良传统,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二是坚持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性要求。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论述紧密结合新时代的需要,对干部标准的要求更高,对干部作风的要求更严,对干部能力的要求更全面,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更重视,对干部制度的要求更规范,也更符合新时代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三是坚持干部队伍建设的“顶层性”特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论述不仅涉及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等横向结构要素,更涉及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度等纵向结构要素,具有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鲜明特点,中国的干部队伍建设因此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更为清晰的战略规划。从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出发,从干部队伍选拔任用的微观环节入手,中国干部队伍建设必将不断创新,永葆活力。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年轻干部领导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0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0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8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2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2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