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宇,李艳霞, 查天柱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乌鲁木齐830028)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Cerebral palsy,CP),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脑性瘫痪的病理表现为胎儿时期或婴幼儿时期由非进行性脑损伤造成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等[1],同时患儿还伴有认知、交流、感觉和知觉以及行为障碍等多种障碍,是一种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有巨大影响的疾病[2]。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对脑瘫病因的进一步认识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瘫患儿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却有上升的趋势[3],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中为0.1%~0.3%,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15%~0.5%[4]。特别是在新疆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落后导致人们对于脑瘫的认识和预防工作并不到位[5],使得脑瘫发病几率增加,对儿童的成长造成威胁同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6]。父、母亲脑瘫家族史、早产、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脑感染、新生儿ABO溶血是脑瘫的危险因素。对脑瘫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预防和降低脑瘫的发病,指导脑瘫患儿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于治疗脑性瘫痪的手段多种多样,针灸是其治疗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患儿身体的创伤较小但由于治疗过程较长,频繁的针刺治疗会使得患儿疲乏难以配合治疗,往往会导致治疗半途而废,从而无法获得最佳的疗效[7]。皮内针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脑瘫患儿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通过埋针的方法对患儿的穴位进行持续性的刺激,避免了传统针灸疗法反复针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繁杂[8]。本研究通过将在本院治疗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别治疗,观察组采用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结合手法训练的方法。旨在通过实验结果为治疗脑瘫患儿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3~12岁,平均年龄(9.56±1.38)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皮内针组和针灸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通过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2 治疗方法 针灸组进行传统针灸疗法,对头部运动区的6个穴位进行治疗,在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之后进行针刺,每次针刺持续30 min,15 d为1个疗程,每天针刺治疗1次。两个疗程过后对患儿进行疗效观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每日一次的手法训练。皮内针组选择与针灸组相同的6个头部运动区穴位进行皮内针疗法,具体措施为:在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进行皮内针埋针法,埋针后留针2 d,隔1 d后继续治疗,治疗5次15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过后对患儿进行疗效观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每日一次的手法训练。 在两个疗程结束以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
3 评价指标 ①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后1个月以内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②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的量表,量表共有88项内容,其中分为5个功能区,包括卧位和翻身,坐,爬和跪,站,走、跑和跳。由医生根据患儿对不同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每项分值具体为0、1、2、3分,分值越高证明患儿完成情况越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是脑性瘫痪的经典评定方式之一,且具有良好的可信性和权威性。但由于责任医生本身评定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最终评定结果一般由两位医生的评定结果取平均值得出。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患儿卧位和翻身功能比较 皮内针组患儿卧位和翻身功能评分为(34.68±12.26)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31.49±9.47)分。表明皮内针组在治疗患儿躺和翻身功能上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组(P<0.05)。
2 两组患儿坐功能比较 皮内针组患儿坐功能评分为(50.71±7.63)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49.49±7.42)分。表明皮内针组在治疗患儿坐功能上的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组(P<0.05)。
3 两组患儿爬和跪功能比较 皮内针组患儿爬和跪功能评分为(30.78±9.35)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28.02±8.67)分。表明皮内针组在治疗患儿爬和跪功能上的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组(P<0.05)。
4 两组患儿站功能比较 皮内针组患儿站功能评分为(26.46±7.83)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23.02±8.24)分。表明皮内针组在治疗患儿站功能上的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组(P<0.05)。
5 两组患儿走、跑和跳功能比较 皮内针组患儿走、跑和跳功能评分为(32.64±9.71)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21.33±7.24)分。表明皮内针组在治疗患儿走、跑和跳功能上的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组(P<0.05)。
脑性瘫痪虽然是非进行性的脑损伤,但其对患儿自身的功能障碍却是长久存在的[9]。因此脑瘫给患儿带来巨大的生活困难,同时也加重了患儿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10]。近年来,随着对脑瘫病因的发掘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脑瘫患儿的致残率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如何限制脑瘫发病率,提高脑瘫患儿的治愈率仍是刻不容缓的问题[11]。脑瘫的治疗方法包括整形外科手术;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脑部手术包括脑部核团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等,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中医主要采用中药、推拿、针灸等手段,其中更以针灸为主。目前针灸成为脑瘫患儿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针灸有着费用低廉,直达病源,副作用小的特点[12]。因此针灸疗法被广大患儿及家属接受,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但传统针灸疗法也有其局限性,年龄过小的患儿对针刺承受能力差,容易受到惊吓,且皮肤浅薄,稍有不慎造成针刺事故,导致患儿的心理受到创伤[13],使其无法良好的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治疗。皮内针俗称“埋针”,是针灸疗法的一种发展。它是将微小针具埋入患儿皮下,固定两至三天,在此期间无需反复针刺便可达到持续刺激穴位,治疗患儿的效果。皮内针避免了传统针灸反复针刺的痛苦和麻烦,为治疗脑瘫患儿提供了新的方法[14-15]。
本研究中对针灸组患儿施行常规针灸疗法并结合手法训练,皮内针组施行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疗法。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皮内针组患儿卧位和翻身功能评分为(34.68±12.26)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31.49±9.47)分(P<0.05)。表明皮内针组患儿在卧位和翻身功能上的恢复状况要优于针灸组。皮内针组患儿坐功能评分为(50.71±7.63)分与针灸组患儿的(49.49±7.42)分差异明显。因此皮内针持续、缓和刺激的疗效要比传统针灸更为有效。皮内针组爬和跪,站,走、跑和跳功能评分分别为(30.78±9.35)分、(26.46±7.83)分和(32.64±9.71)分均高于传统针灸组的功能评分(28.02±8.67)分、(23.02±8.24)分和(21.33±7.24)分。因此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的治疗方案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比传统针灸结合手法训练更好。
综上所述,皮内针是传统中医针灸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兴医疗手段,临床操作便捷、留针长久,结合手法训练的治疗方案能够避免传统针灸给患儿造成反复针刺的生理疼痛和心理恐惧,能够潜移默化持续地加强刺激患儿穴位[16-17],达到改善患儿脑瘫症状的效果。本研究中皮内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为今后治疗广大脑瘫患儿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总之,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治疗方案可行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1]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2] 介小素,侯玉晋,单海军,等.中药蜡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7):55-57.
[3] 王素娟,孙 忠,尹 岚,等.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问卷的内容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5):516-520,559.
[4] 邱 霞,姜志梅,孟 静,等.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3):269-273,285.
[5] 介小素,侯玉晋.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性瘫痪幼鼠模型的作用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45):7309-7313.
[6] 梁树艺,臧菲菲,杨 红,等.全身运动评估对双胎多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4):264-266.
[7] 林滨榕,徐国兴,刘家瑞,等.脑性瘫痪儿童视觉障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9):979-983.
[8] 邹新艳,余志华,何雁梅,等.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924-926.
[9] 侯玉晋,康豪鹏.针刺康复疗法影响脑性瘫痪模型大鼠大脑病变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和突触小泡蛋白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7):3999-4005..
[10] 王 罡,蔡 玮.皮内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11):1080-1081.
[11] Matthiasdottir S,Hahn M,Yaraskavitch M,etal.Muscle and fascicle excurs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4,29(4):458-462.
[12] Kiernan D,Walsh M,O'Sullivan R,etal.The influence of estimated body segment parameters on predicted joint kinetics during diplegic cerebral palsy gait[J].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14,47(1):284-288.
[13] Emilia D,Francisco R,Julia T,etal.Safety sign comprehension by students,adult workers and disabled persons with cerebral palsy[J].Safety science,2014,62:175-186.
[14] 李 颖,陈秀华,陈全新,等.飞针联合俞穴埋皮内针治疗失眠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4):631-634.
[15] 王廷祥,陈益丹,娄国强,等.皮内针疗法对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23):2033-2035,2048.
[16] 何亚娟. 疼痛病人皮内针治疗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4,12(6):492-493.
[17] 刘丽艳.体针结合腕踝针和皮内针法治疗偏头痛45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11,27(3):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