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迪安
沈锡纯(1910—2008),字硕舜、石纯、石洵等,号武夷山翁,福建诏安人,美术教育家、福州画院创始人之一。1933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师从潘天寿、诸闻韵、汪亚尘等。后在福建、广东等地从事美术教育数十年。抗战期间投身敌后与战地宣传工作,与沈耀初、沈汉桢创办“燕石画社”。擅画花鸟、草虫兼山水、人物,尤精画虎。曾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海峡书画研究院顾问等。出版有《沈锡纯画集》《沈锡纯画虎》等。
沈锡纯先生是福建籍画家。相对而言福建和全国的美术交流不多,和北京的交流更少,因此,对沈锡纯先生艺术的研究和推广也就做得不够充分。在很长的时间里,就全国性的画坛来说,大家并不太了解沈锡纯先生的艺术。在许多反映20世纪中国美术,特别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些大的活动,比如展览、研讨活动中,沈锡纯先生的艺术状况没能进入人们的视野。我想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把在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那些以往注意不够的,或者说其艺术价值、艺术特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的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的成就,给予及时地发掘,做进一步的研究,尤其要做好我们今天媒体时代的推广工作。这样做,有助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中国美术整体的格局。在这个整体格局之中,既有在不同时代创造流派,通过艺术创新引领整个画坛的许多艺术大家、艺术大师,同时也有在祖国各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既反映社会主流,又体现了浓郁地方特色的一些地域性名家。这样才能够构成我们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更为总体的认识。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中,对这些很重要的老一辈艺术家,以往关注得很不够,特别是针对他们所做的研究性工作不多。在沈锡纯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对他的艺术做进一步的汇总,同时开展必要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加深对沈锡纯先生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思考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丰富的整体格局,很有意义。
沈锡纯 芙蓉江上秋更趣 纸本设色
沈锡纯先生是20世纪早期就进入画坛学画,并且得到许多艺术名家指导。20世纪真正从福建走出来的画家并不多,沈锡纯先生很早就从福建的诏安到上海,在当时的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一个重要的教育园地,他在那里学习,有比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他早期的作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很好地研究了传统,譬如把明清以来的花鸟画做了很认真的研究,所以他的四条屏的花鸟,在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很有来自传统的功底。二是感受生活、感受现实。从沈锡纯先生的花鸟画来看,他比较早就很好地形成了一方面向传统学习,一方面感受生活的这样一种创作的方法。因此,他在20世纪的前半叶就活跃在中国画坛上。他的名字和他的艺术成就被收录在反映当时整个画坛状况的画册和辞典里,这说明沈锡纯先生从青年到中年时代,他的作品就已经得到当时画坛的认可。
沈锡纯 五虎图 纸本设色
沈锡纯先生的艺术,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鲜明特点。第一,沈锡纯先生艺术的道路和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有很紧密的联系。他既接受了20世纪新式的绘画教育,又注重继承传统,吸收传统绘画的技法,既有工笔的也有写意的,很好地融会贯通。他笔下的花鸟画有两个面貌,一个是工笔的,一个是写意的。在他的工笔画里面,可以看到有写意文人的气息;在他写意的花卉、老虎题材中,可以看到有很好的造型和造型能力。一个画家,在工笔和写意两个领域都能够比较好地贯通,这可以说是沈锡纯先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点。
第二,沈锡纯先生的艺术很鲜明地带有福建的绘画传统和文化传统。福建远离中原、远离北京文化中心,但是翻开中国绘画史,我们可以看到,从明代开始,福建的画家就创造了一种特别有动感的造型风格,通过画家走出福建得以传播,形成了对全国画风的影响。沈锡纯先生的画作,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乃至于人物,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福建绘画的传统,也就是画面很活泼、很富有生机的这种景象。在造型上特别注重形象的动感动态,由此使得整个画面非常活跃。这种活跃的生机,很好地传达了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和气象。沈锡纯先生的作品,在这方面的特点是相当明显的。
第三,沈锡纯先生的艺术经历了早期、中年和晚年的不同阶段,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受到时代的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度过了很长的寂寞时光,但是他一直坚守着对艺术的信念。无论是在省城福州,还是在武夷山区,无论是在八闽大地的哪个地方生活,他都一直坚持画画,同时和福建的许多老一辈画家组织了很多有益的活动。如果把他和福建画坛的这一代人摆在一起,就更能够看到福建画坛无论是在创作的风格,还是创作的内容方面,都很好地丰富了地域的文脉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