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子
中国书画历来是拍卖场的晴雨表,2017年秋拍,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无论人气还是成交率人气爆棚,尤其是近现代书画板块,热门大师的新一轮行情又卷土重来,这些亿元价格进一步稳固了明星大师的亿元地位。而古代书画板块,相比近现代书画高涨的人气,较为冷清和理性,仅有3名古代书画入驻亿元榜单,本刊编辑部对2017秋拍中国书画亿元榜单进行梳理。
2017秋拍保利书画夜场,两年前曾有机会上拍却最终被意外撤下的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呈现在全球藏家面前,此作以4.5亿元起拍,经过多轮次的竞投,终以9.315亿元成交。由此改写了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史,刷新全球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并成为第一件进入“1亿美元俱乐部”的中国艺术品。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创作于1925年,每屏高180、宽47厘米,形制划齐规一,是白石老人风格转型期里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同时也是目前社会可流通的尺幅,作品流传收藏过程清晰有序,从题跋可知,这是齐白石送给民国时期北京名医陈子林的贺寿礼。陈子林专为高官、缙绅、名士问诊看病,其中包括蔡元培、徐悲鸿、张大千、于非闇等名人。这幅作品上世纪50年代转至齐白石女弟子郭秀仪与黄琪翔夫妇秘藏,历经“文革”至80年代由现藏家接棒珍藏至今。《山水十二条屏》集合齐白石山水画的全部造诣,每屏上均题有自作诗,且钤盖齐白石常用印,可谓“诗书画印”四绝俱全。且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展览著录累累,已发现20余次,最重要的如1954年中国美协在故宫举办“齐白石绘画展”,1955年国家拍摄纪录片《画家齐白石》,1958年苏联展览文化馆举办的“齐白石遗作展览会”。
白石老人画作多以简笔朴素胜出,就创作题材而言,蔬果、花卉、人物等题材占绝对多数,而老人毕生创作最“惜墨如金”的则是其山水画。齐白石目前存世的《山水十二条屏》仅有两套,一套是1932年齐白石为川军将领王缵绪所绘,现收藏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另一套即是此次秋拍北京保利艺术馆推出的这套《山水十二条屏》,这是齐白石游历中国大江南北的“五出五归”后,对山水创作升华后的集大成者。强烈的色彩以及率真、欢悦的气氛置于简洁的形式构成之中,这是齐白石少量的山水画最富原创性的作品。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立轴
吴昌硕《花卉十二屏》镜心
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李可染《韶山 革命》
北京保利2017秋拍,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起拍价为7200万元,现场买家应价十分积极,很快就突破了一亿元,最后落槌价为1.82亿元,加佣金为2.093亿元成交。这幅《花卉十二屏》原为日式六屏一双,属吴昌硕存世总体尺幅最大的绘画作品,十二屏是极为罕见的题材,无论官方收藏机构还是私人收藏均未见与其相近规模的作品,应为吴昌硕日本友人特殊定制,此作曾在2004年以1650万元成交价创吴昌硕书画作品最高拍卖成交纪录,再次开启吴昌硕作品市场价值的新高点。
吴昌硕在55岁以前是广泛涉猎、不断学习、转益多师的艺术孕育时期。从55岁左右开始,他的绘画艺术进入了升华创造阶段,同时仍然不断向前人和同时代人不断学习借鉴,在56岁做了一月安东县令后彻底放弃入世济世的想法,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中,到60岁时,开始自定润格鬻画。吴昌硕无疑自始至终都充当着金石大写意花鸟风领袖人物的角色,《花卉十二屏风》创作的年代是1915年至1916年,正是吴昌硕艺术人生的高峰时期,他的书、画、篆刻艺术在这个阶段已是炉火纯青。这幅作品集合吴昌硕平生喜爱的所有题材,首幅牡丹,次幅玉兰,第三紫藤,第四兰花,第五梅花,第六松树,第七荷花,第八石榴,第九菊花,第十白菜,第十一竹子,第十二水仙。蔚为壮观。他自成面貌的挥洒间,流露出强悍而内敛的金石气味,苍润古拙,别见洞天。
要说2017秋拍,拍场上最为关注的莫过于赵孟頫的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件在拍卖前期就被热追的手书心经以1.2亿元起拍,最终由天庆博物馆以1.909亿元竞得,这件赵孟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唯一一件在市场上可流通的赵孟頫心经书法作品。赵孟頫手书心经,目前存世两件,除了这件,另有一件现藏辽博。此次拍卖的《心经》册明显风神更飞扬舞动,体势更挺秀端庄,下笔更坚定利落,线条更研丽滋美,使人感到扑面喜气和蓬勃朝气。
赵孟頫是一位能力非常全面的通才,书画诗印无一不精,书法方面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此次上拍的为日林和尚所书《心经》,大约创作于赵孟頫45岁至55岁之间,是其临习二王阶段的登峰之作。赵孟頫《心经》册,流传有序。清代李佐贤《书画鉴影》中,前两件都为赵孟頫作品,此册是第二件。民国时期,有正书局于1925年为此作专门印制过珂罗版单行本,即戴季陶所说的“以珂罗纲目雕钢等美术制版印行之,并遍赠与东西半球各图书馆、研究所、大学共藏之”。1944年,文信书局又在其书法艺术类专业期刊《书学》第二期出版,戴季陶的九则题跋亦全文列印于后。建国后所出版的诸多《四家书经心》《六家书心经》《王羲之赵孟頫心经合册》等诸多出版,均为此册的影印。书画鉴定界泰斗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壹》中也对此册有详细记录。此册还出版于《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法书全集》卷9,此书由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纂,王连起先生亲自负责本卷的编纂工作。其在古代书法研究上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2017年北京故宫举办赵孟頫书画大展,此件《心经》亦收录于故宫为此次大展而出版的《赵孟頫书画全集》一书,在目录中,有“真迹”二字,这二字也代表了故宫诸位专家学者的一致的鉴定意见。
傅抱石《琵琶行》
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
而辽宁博物馆的赵孟頫《心经》为檀香木雕花夹板,册页名《赵孟心经墨迹》。梁清标题签条。后纸王登、张照、励宗万题跋,最后还有张照白描观音、韦陀像各一纸。有乾隆五玺及《石渠宝笈》著录。此册是赵孟頫为中峰明本书,并谦称为弟子。
北京保利2017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不仅仅齐白石创造出了天价,已是“亿元俱乐部”成员的李可染《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在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中以1.38亿元起拍,最终以1.7825亿元成交。这件拍品在1996年由李可染家属提供,为筹备“李可染基金会”而委托拍卖,其后又在2012年以1.24亿元人民币成交。5年间,从1.24亿元升至1.7825 亿元,也是收藏家对李可染艺术的再次认可与肯定。
此作创作于1974年,是一幅革命圣地题材的山水画,构图严谨,画面层次分明且灵动。此作曾经过多次的再创作,是李可染先生同类题材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且在整个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可染的《韶山》所表现的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具体环境,连取景角度都难于改变,画家把旧居一组房屋置于画面中间偏左下方部位,在葱茏的树木环抱下,以其明亮的色调突出成为画面视觉的中心,背后韶峰层叠,构成高山仰止的观赏效果。
佳士得香港2017秋拍为傅抱石于1945年创作的《琵琶行》特设千秋名韵—孔祥熙家族旧藏傅抱石《琵琶行》专题拍卖,此作由孔祥熙家族珍藏,被视为傅抱石人物画创作的巅峰之作,拍品以咨询价形式上拍,7000万港币起拍,1.8亿港币落槌。
本次拍卖的《琵琶行》作品年款清晰,为乙酉惊蛰前二日所作,具体应为1945年农历正月22日(公历3月4日),乃是抗战时期的尾声,也是傅抱石创作最成熟之阶段。其题款方式、画面构图类比1944年南京博物院作品,乃同类题材之仅见,但明显此幅更加成熟、大胆。枫树当心而立,左下右上贯穿画面,上遮天下压地,整个空间立刻显得紧迫逼人。枫树用笔肆意纵横,而人物描写精细整饰。六人一马,由枫树隔为两组,人物画幅更大,表情表现细腻,为傅氏人物画所难得一见。右下角的侍从马夫相对较大,近大远小的对比使画面产生强烈的纵深感。画面中心自然放在左上三人,其背景以淡灰绿色渲染,右上依稀可见半轮明月,表现出月色映照在江面上所产生的朦胧恍惚之感觉,正所谓“别时茫茫江浸月”,颇有戏剧舞台的效果,此为博物院作品所未能比。画中六人神态各异,整体调子阴郁,倒是一匹白马成为画面亮点,黑白反差的强烈对比更强化了画面的戏剧效果。相较于1944年之作品,此幅晚写一年,画中更钤‘抱石得心之作’,画家经过更多思考,其创作也更加成熟果断。
此幅《琵琶行》的创作题材来源于中唐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名篇《琵琶行》。画中傅抱石营造对角呼应的缜密构图,以精妙的笔法和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将造型和色调完美融合。画中枫树枝繁叶茂,笔触恣意豪迈;人物神情丰富,刻画入木三分,画家尽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愁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宛如寒夜中传来的人间可哀之曲,由此创作出一种既纵横挥泪、无所拘束,又鲜艳精工、高古典雅的人物画新面貌。
傅抱石对历代文学艺术研究深入,并对诗画关系具备独到理解,《琵琶行》亦成为他入蜀之后最为钟情的题材之一,以《琵琶行》诗意入画的创作延续整个40年代。据傅抱石的女儿傅益瑶回忆,她见过其父最早的仕女画,就是《琵琶行》,乃是入蜀后早期的作品。现存《琵琶行》作品以1944至1945年间创作为多,并且多是馆藏于博物院中。目前,在南京博物院就馆藏几幅傅抱石于1944年间创作的《琵琶行》。
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夜场,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以咨询价形式上拍,9500万元起拍,1.29亿元落槌,1.4835亿元成交,创其作品拍卖纪录,跻身亿元俱乐部。
沈周一生交游极广,他的朋友中有学者诗人,有书家画家。有在朝的显宦,有在野的隐逸。有乡里贤达,亦有里中寒士。无论先辈后学,都能礼待之,善与之。而其一生中最为倾心相知的朋友,则首推吴宽。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也是吴门人,比沈周小8岁。年少便以诗文著称,科举考试不顺,36岁那年终于以会试、廷试皆名列第一而入朝为官,并始终得到皇帝的厚爱,官至礼部尚书而卒。尤擅书法,书法学习苏轼,堪称大家。他与沈周在青年时代起就相交相知,诗文唱和,书画酬答,友谊至老不变。吴宽卒,沈周已78岁,闻之痛哭不已,有诗:“白头野老宜先死,翻向秋风泣所知。”是真正的生死之交。
二人交往的数十年间,沈周赠吴宽的书画极多。其中以现藏南京博物院的《东庄图册》最为著名,这件作品画的是吴宽在家乡的别墅。吴宽45岁时他父亲去世,沈周就在吴宽为父守孝三年间里帮他绘制了这件《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在这3年时间,他以十日一山五日一水的苦心经营,精心绘制,堪称他一生精品中的精品。
《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因为是千里赠行,沿着卷首的那条山路一直往左走到达北方,这条路一直在山岗、水涧、峭壁之间穿越,隐隐现现,总有道路参差其间。而深山密林之间,到处有泉流乔柯,有山庄兰若,有茅亭可以憩息抚琴,有舟楫可以渡江涉水。构境立意,带着知友的脉脉温情,迢迢千里的险山恶水皆为造化之美造化之神奇所取代,带着如此美好的祝愿,沈周以千日之功,画出了他一生最为壮观的山水画作品。正如他心中的温情一样,他的笔底也格外虔诚,一树一石,栈桥精舍,画得皆极严谨,又无不精力弥满,轻松洒脱。有宋人的雄远,兼元人之逸韵。
卷后除王世贞洋洋近千言诗跋外,复有张九一、程应魁、周天球、王顼龄、王芑孙、陈介祺等明清十三家长跋。此卷最早是在吴宽家里收藏,之后被明代大收藏家王世贞得到,在他看来,此画在《东庄图》之上,东庄图是册页,而《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是10多米的长卷,需投入更多心血,称赞“当是翁第一笔”,后明万历时归首辅常熟严讷家所有,到明末崇祯间入袁枢之手。清初为一代大鉴赏家梁清标及王顼龄递藏,乾、嘉时转手入松江沈慈家,晚清时归杭州许乃普,继归宗室盛伯羲及爱新觉罗宝熙,则已至民国初矣。多位藏家收藏,上面的鉴藏题跋都在卷首尾,画心保持原貌,可见藏家们对此卷的爱惜程度。
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大观,张大千盛年巨制《江堤晚景》以6800万元起拍,1.15亿元落槌,1.3225亿元成交。
受李瑞清和曾熙的影响,张大千早年入手的门径是石涛、八大,兼及弘仁、髡残、梅清。在研习黄山诸家的过程中,张大千逐渐上溯至元代董巨派大家王蒙,反复临习揣摩。在过去,张大千都是通过明清董巨派的作品,略窥其风格,至1938年才接触到传为董源的作品,当年他在北平见到这幅欲购而不得的《江堤晚景》,同年他还在桂林徐悲鸿处见到传为董源的《溪岸图》。此后张大千的笔下,董巨披麻皴法开始出现,题跋中也屡屡提及“北苑法”。张大千曾经说:“予得《江堤晚景》《潇湘图》后大悟笔法”。1946年,张大千得到了这幅董源《江堤晚景》,欣喜若狂,遍邀诸家题跋欣赏。张大千收藏古画是为了从中汲取营养,借古开新,此画对其创作影响巨大,他对这幅董源极为钟爱。在海外由于种种原因,曾散出许多古画,但这幅董源却一直伴随左右,最后在临终时,张大千将这幅董源捐赠给了台北故宫。由此可见大千对董源的钟情。1946年张大千在昆明湖上终日揣摩原作,体悟笔法,将此前所有的学养融会贯通,终于以自己的理解完成这本《江堤晚景》。在完成这幅《江堤晚景》之后,这本的诸多画法就开始出现在张大千笔端,都被他加以熔铸化入后续的创作中,如前景的老树、巍峨的山头,都成为日后大千笔下的典型符号。而张大千对这幅董源的临习也并没有就此停步,1950年在印度大吉岭就曾再次作有两本:一本为缩临本,在一套临古册页中,后赠与好友高岭梅;一本为双拼绢本,后留赠夫人徐雯波。
徐渭《写生卷》
1947年5月,这幅 1946年本《江堤晚景》出现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办的“张大千近作展”上,编号71,售价800万元,在所有售价中位列最高价。这幅《江堤晚景》被来自云南的实业家王振宇购藏。王振宇雅好艺术,尤其与徐悲鸿相交深厚,徐悲鸿在昆明为抗战筹款举办画展时,王振宇是最积极的支持者。解放后,王振宇迁居香港,这幅《江堤晚景》也从此秘藏,自1947年上海画展售出,迄今已70年。
中国嘉德2017秋拍大观夜场,《石渠宝笈》著录的徐渭《写生卷》以咨询价形式上拍,6000万元起拍,以1.27亿元成交。徐渭是中国大写意画的开创者,一个才高八斗的文坛奇人,齐白石曾用“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来形容对徐渭的崇拜之情。
这幅《写生卷》分绘鲤鱼、荷花、螺甲中植菖蒲、石榴、蔷薇和芭蕉梅花,每一画幅之上均有画家自题七言诗,并乾隆帝依据每幅画意御题自作五言诗。“此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为《石渠宝笈》著录徐渭十二件作品之一,更是市场可流通的唯一一件。”
据嘉德官方介绍,此卷在清早期收入清宫,乾隆在每段画上都有即兴诗题。他题荷曰:“了了挥数笔,超超见一花。出尘唯净直,照水亦横斜。……不衫还不履,君子定无差。”题《芭蕉梅石》则有句云:“得神胜得情。……泼墨寄幽情。”对徐渭的人品画艺颇为称道。在《石渠宝笈》收藏的另一件徐渭作品《泼墨十二种图》卷上,乾隆也有诗表达了对徐渭的赏识。“淡墨写意不写形,恰似野人不衫履。”“焦墨一淡扫,写意何超超。”“落落几卷古,疏疏几朵新。尽得风流趣,菊石传其神。刻画丹青者,应知非菊人。”将徐渭的画品与人品联系在一起,讥讽那些涂朱抹绿的画家,并不是真正的赏菊人。对徐渭“写意不写形”“菊石传其神”的艺术精神与“超超”画艺看来颇有深切体会。一个锦衣玉食的帝王,能对徐渭这样潦倒落魄的画家如此赏识,应该说是很有识见的。此外,据《赏溥杰书画目》可知,此作由溥仪于宣统十四年(1922年)十二月初十日赏溥杰,后流出清宫。
苏富比香港中国书画专场,李可染的六尺山水巨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以估价待询的形式上拍,以1.07亿港元的价格落槌,最终成交价为1.22亿港元。
李可染山水画,构图、笔墨、设色、风格独特,笔下尽见山河大地之雄阔壮丽,亦摄山川氤氲自然之美,“李家山水”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中独树一帜。1978年底,在“十年动乱”已过,对外文化交流渐次恢复的背景下,荣宝斋与日本西武百货店洽商,于1979年底在东京举办大型艺术推广活动,以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展览遴选、组织35位最能代表当时中国画创作水平的艺术家作品参展,李可染参展作品9幅,本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无论水准、尺幅以至订价,在参展作品中最为瞩目。
张大千《江堤晚景》
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张大千《水月观音》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句出自《世说新语》,乃晋顾恺之答客问,称会稽之山川秀美处。1956年,李可染八省写生,于浙江会稽境内,过山阴道中,偶然遇雨,见茂林葱郁,听奔流如管弦,已成心中意象,再读前贤名句,遂有感而发,日后引此为创作题材,遂成“千岩万壑”之图。本幅作品中画家重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为代表之“丰碑式山”—山高林茂,气势浑然,用笔多积墨,色墨交融,雄强浑厚,将前人句意与胸中山水意象经提炼重现笔端。
中国嘉德2017秋拍默斋掇英专场中,张大千《水月观音》以7100万元起拍,880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012亿元成交,该作敷色醇厚,勾以金线,为市场仅见的工笔重彩勾金水月观音。这是张大千以榆林窟第一窟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像”为范本临摹的《水月观音》,堪谓对盛唐精丽画风的诠释,也是市场唯一所见工笔重彩青绿描金的水月观音。此本绘于特制的画布之上,敷色精丽,满幅华彩描金。
众所周知,上世纪40年代初,张大千曾在敦煌临摹长达两年之久,1943年5月,他又前往榆林窟投入到榆林窟的壁画临摹。同年8月,张大千在兰州举办临抚敦煌壁画展,大千将展品分两处陈列—礼堂内悬挂临摹敦煌的壁画,共21幅,包括莫高窟《维摩变》《观音大士》,榆林窟《西夏时水月观音》,这幅作品现藏四川省博物馆。而北美曹氏墨斋的《水月观音》正是在这次展览之后所创作,他在榆林窟创作的《水月观音》,被公认为临摹敦煌壁画最具神韵之作。这幅作品曾在1991年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举行的“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成为焦点。据悉,大千在敦煌时曾让画僧精工制作画布,他们先将画布衔接得天衣无缝,再绷在木框上。为易于着笔,还要涂抹胶粉三次,用大石磨研七次。同等重要的任务还有调制颜料,佛教壁画的颜料有其悠久传统,与传统中国画大相径庭。敦煌之行起初,便沿途重金购买数百斤藏蓝、藏绿、泉砂等昂贵矿质颜料,故而默斋本与川博本所见敷色都至为醇厚,画面立体感更强,不同的是这幅拍卖品还使用了大量描金。
观这幅水月观音,头饰珠翠,身披璎珞,露臂跣足,斜倚岩石,凝望水月,怡然自得,衣带飘舞。该画除璎珞、珠宝、衣带、山石全是用金粉勾勒线条外,所有线条都复线描金,祥云更是大面积施以金粉。甚至连湖石背光空隙处都填有金粉,画面纵深感甚强,其余皆用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矿物质颜料点染,使得整幅作品金光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