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默
近年来,“黄花梨”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已被“黄花黎”取代,黄花黎并非某一树种的科学名称,而是文博界及收藏家有关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木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取名黄花黎原因有三:第一,史籍中多处有“花黎”之称,如《诸蕃志》《海槎余录》《黎岐纪闻》及海南、广东的地方志都有所记录。第二,“花黎木皆产于黎山中,取之必由黎人。”花黎木为中国之特产,也是中国硬木家具中唯一完全生长于中国本土的木材,主产于海南岛黎母山及其周围林区。将“黄花梨”称为“黄花黎”,也是为了凸显这种植物的海南黎族地域特色。第三是区别于进口的豆科紫檀属花梨木类的树种。目前,当下的主流观点认可将“黄花梨”称为“黄花黎”。近几年,已经出版的有关北京故宫、恭王府的明清家具的著作中,已将“黄花梨”称为“黄花黎”。其他学术性杂志或论文中也将“黄花梨”改为“黄花黎”。
黄花黎的特质主要可从其颜色、纹理、光泽、比重、香味、油性、手感七个方面来研究,这七个方面决定了明朝文人为什么将黄花黎作为首选而用于传世家具的制作。
1、颜色
为何在花黎之前加上“黄”字呢?当然说法很多,而我们从流传下来的明朝或清中期之前的黄花黎家具的颜色可以看出,多数黄花黎家具的颜色呈黄色或金黄色,很少有红色或深褐色、咖啡色者,这是花黎之前加“黄”字的主要原因。
清雍正开始,黄花黎家具逐渐退出主流的最重要原因,除了黄花黎来源减少外,上层或文人的审美趣向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其决定性因素。雍正及乾隆朝的家具多采用楠木、紫檀,特别是紫檀的使用在乾隆朝达到顶点,“紫檀工”的出现就是明证。当紫檀来源减少后,又开始寻找国产的所谓“花黎”,这时才发现真正呈金黄色的“花黎”已越来越少,这种花黎往往源于采伐条件优越的海南岛东部、东北部。而向西部、西南部或南部寻找时才发现花黎的颜色并不止于金黄色,灰白透黄、浅黄、黄、金黄、褐色、紫褐色、紫褐色近黑、红中带紫的花黎从东北至南部环形分布。清晚期及民国时期开始采伐西部这些深色黄花黎,故有人将深色黄花黎家具视作清中晚期或民国时期的家具是有一定依据的。(图1)
一种木材的基本色一般分为一种或两种,银杏木、乌木、紫檀、杉木、红豆杉、桐木、榧木为一种颜色;酸枝木、缅甸花梨有两种颜色。而海南产黄花黎有7至8种颜色,差别很大,这是海南黄花黎之于其他木材,特别是硬木最不同的一点。黄花黎虽然颜色差别大,地域过渡性明显,但每一种颜色均十分纯净而无杂色、杂质。无论何种颜色的黄花黎,如果置于自然阳光下,采用不同角度观察,所呈现的是一片片跳跃闪亮的金光,其余的颜色几乎全部退除。“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
2、纹理
黄花黎的纹理如同其颜色一样多姿多彩、变幻莫测。黄花黎之美,主要指向其形象生动、逼真或浪漫、飘逸的纹理,或如画的图案,如著名的鬼脸、晚霞、狸斑纹、虎斑纹、虎面纹、鹿纹、飞鸟纹、贝壳纹、花卉纹、蝴蝶纹、水波纹、沙丘纹、山形纹、弧形纹、梯田纹及其他各种如梦幻般美丽的图案。
图1 清黄花黎方桌桌面 金色条纹细密有致面无杂纹 为一木所开
图2 黄花黎根雕 作品取自直径为十厘米左右的黄花黎树根 将表皮及边材刮净磨光后所得到的火焰纹 这种纹理一般出现在黄花黎原始林或萌生林 人工林很少产生这种花纹
图3 黄花黎活节对开双拼所产生的狸面纹 如天工开物 自然流畅
图4 黄花黎树根打磨后的光泽与纹理
图5 黄花黎半弧纹 形成原因为活的树枝在生长过程中被主干吸收 而与周围木质部分融合的结果
图6 上部紫黑色的黄花黎沉于水 金黄色者半沉半浮
黄花黎大树,一般心材直径超过40厘米以上者,纹理规矩,其主干部分如没有节疤且采用径切,则直纹较多;旋切也不会有让人心狂的画面,颜色深浅不一的条纹不规则地分割金黄的底色,自然形成有序、平静而深遂、隽永的景象,绝无平庸、乏味或拖沓之感。奇纹多出自于径小枝节者。黄花黎野生者,分杈较低,不断出现分枝,分枝与主干的变换多由台风或其他条件决定,但其互换之频繁也是没有一个树种所能相比的。这为产生连串的鬼脸纹提供了可能,所谓的鬼脸即活树节或活树瘤所产生的形似鬼脸的各种纹理。接近树根之主干或树根部分,无论采用何种切割方法,同一根木材均会产生多片同一花纹的现象,而每一根原木或树根之纹理迥异非常,令人意想不到。
黄花黎瘿是所有瘿中最美妙奇特的,几乎每一个瘿之纹理都各具特色,难有相同之处,纹理清晰,浓墨重彩,远山近水,精彩纷呈。(图2、图3)
黄花黎之纹理有如《文木赋》所赞:“或如龙盘虎踞,复以鸾集凤翔。青紫绶,环璧珪璋。重山叠嶂,连波叠浪。奔电屯云,薄雾浓雰。麚宗骥旅,鸡族雉群,蠋绣鸯锦,莲薄芰文。”
3、光泽
黄花黎如同紫檀、金丝楠一样有一共同特点,光泽内敛,即光泽由里向外而出,似半透明的琥珀光,而与黄花黎同属的其他木材则很少产生这种现象,如我们熟知的老红木、酸枝木,另外与紫檀同属的花梨木也很少产生这一现象。所谓的“水波纹”,波纹细密、皱折,在自然光下波光涟涟,似湖水渗金。这种现象只有金丝楠木可与之媲美,紫檀次之。尤其是潮化时间很长的木料或黄花黎阴沉木、旧房料,这种现象更明显,光泽柔和内敛,低调而奢华。(图4、图5)
4、比重
我们一般通过手或眼的观察来看木材的轻重,或用水来测试,认为沉于水的木材是最珍贵的,以重为贵。《红木》标准中黄花黎,即降香黄檀之气干密度为0.8~0.94克/立方厘米,根据这一数据,黄花黎绝对浮于水。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颜色较浅的黄花黎浮于水,颜色中性者半沉半浮,而色深者接近于沉水,有的油黎的比重大于1,故沉于水。目前,一般人认为,接近于沉水或沉水的油黎是黄花黎中的上上妙品,价格高于其他黄色或金黄色的。实际上,高等级的明式家具或文人所好的刚好是后者,即干净而金黄色者,这也可能是审美趣向的差异。(图6、图7)
黄花黎的这一比重特别适宜于家具的加工,如雕刻、起线。木工加工时不会感到艰涩、阻手或费力,故黄花黎家具起线干净利落、饱满圆润。由于其比重适中,油性很好,黄花黎家具的雕刻极少有崩茬现象,能十分准确地反映雕刻所要达到的原意,即达意、传神。
5、香味
味道或香味是古人制器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一般选择无味或有香味的木材,有臭味或其他异味的木材是很少使用的。黄花黎新材切面辛香扑鼻,浓郁而持久,成器后味道渐弱。红色或颜色越深的黄花黎,其香味较之色浅者要更浓一些,主要原因是黄花黎心材中富集芳香的各种挥发油。
6、油性
天然生长的或颜色较深的黄花黎,上漆比较困难,除了比重较大、木材致密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即黄花黎的油性重。黄花黎本身内含丰富的降香油,经过长年的潮化,降香油浸润全身而使木材的光泽、手感均处于最适宜的状态。这一现象也是其他木材从一开始就不具备的。(图8)
7、手感
黄花黎经过加工处理后,手感滑腻柔润、光洁如玉。影响黄花黎手感的三大主要因素为潮化、比重和油性。一般经过潮化的原木比未经潮化的原木手感要好,潮化时间长者其手感更佳;比重大者手感优于比重轻者;油性大者,其手感好于油性差者。手感除了物理指标外,还有心理偏好的因素,如好色、好纹、好净,这些因素均与手感的好坏有关。文人十分注重手感,手感决定了其对材料的取舍,阻手发涩的木材是很难用于文人家具的。
图7 浅黄泛白的黄花黎靠背椅座面 旧料见新 源于澄迈、临高 比重较轻 一般浮于水
图8 东方市大广坝黄花黎老料,刨花自卷,膏润粘手
图9 黄花黎四面平架几画案
我们从遗存下来的明式家具中所看到的黄花黎家具多为一木一器,即一件器物用一根黄花黎原木解析而成,其颜色、纹理一致或接近,这是黄花黎家具设计与制作的难点,也是至高的境界。我们几乎没有发现较早的黄花黎家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黄花黎,也许黄花黎本身的颜色与纹理足够使人陶醉,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即使在黄花黎大料充足的明朝或清前期,黄花黎家具的所谓一木一器,也是十分讲究颜色与纹理的组合,除了同色以外,所有边框或腿足均采用径切直纹的材料。除了力学方面的考虑外,首先还是考虑黄花黎家具的审美,柜门及案心多采用弦切且纹理对称的黄花黎,当然也有不少径切直纹的。标准的黄花黎家具极少违反这一原则,如果边框或腿足均采用花纹美丽的弦切,或心板为径切直纹,边框、腿足用弦切,则眼花缭乱、秩序颠倒,尽失黄花黎家具的自然之美。如这件黄花黎四面平架几画案(图9),画案面板为稀见的满身狸斑黄花黎一木而为,顺纹弯拼,如野藤缘石。活泼的鬼脸纹、伞形纹、蜻蜓纹顺序连接,密而有序。面板似“一块玉”,实为双层空心,穿带内藏,伸缩在内,整体抽涨,法度谨然。架几各设抽屉一只,便于存贮零碎之物,使整体器形饱满,简洁实用。画案无一机心之作,遍见天趣,如云林云:“爱此风林意,更趋丘壑情。写图以闲咏,非在象与声。”
随着黄花黎资源减少,黄花黎大料的来源也十分困难,如何处理黄花黎家具的颜色与纹理则需十分慎重。一件家具或一组家具尽量使用同色的黄花黎,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则边框或腿足使用深色的黄花黎,心板及其他部位采用浅色或纹理优美的黄花黎。这一秩序不能颠倒,否则头重脚轻,色彩混乱。
黄花黎明式家具的审美情趣除了其形外,颜色与纹理的组合更能彰显其神形兼备、飘逸张扬的个性,这也是明式家具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