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1例

2018-03-21 02:32张云霞叶建州欧阳晓勇伍迪赵丽娟
关键词:波西肉瘤免疫组化

张云霞,叶建州,欧阳晓勇,伍迪,赵丽娟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壮族,因全身起紫黑色结节、斑块5个月于2017年1月12日至我科就诊。患者2016年8月无明显诱因双足出现大小不等紫黑色丘疹、结节,后皮疹逐渐增多,波及至躯干、四肢、面部,部分融合呈斑块,以双足为甚,无痒痛等自觉症状。既往有不洁性接触史,多个同性性伴侣,否认吸毒史。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的紫黑色结节、斑块,斑块表面凹凸不平,双足斑块表面破溃,结痂,见图1A-D。

实验室检查:抗HIV抗体初筛实验(+),抗HIV抗体确证实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42个/μ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0×109/L(正常值4~10×109/L,以下同),中性粒细胞计数1.99×109/L(2~7×109/L),血小板计数89×109/L(100~400×109/L)。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大量新生血管及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增生呈结节状,新生血管不同程度扩张、充血,形成裂隙样血管腔,不规则增生的血管腔横切面呈筛样结构,见图2A-C。免疫组化示:CD34(+),见图2D。

诊断: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转传染病医院治疗,现随访中。

2 讨论

图1 艾滋病相关型KS患者面部、背部及足部皮损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是一种以梭形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生成为主要特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细胞因子、免疫状态异常、种族遗传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1]。KS分为4个临床亚型:经典型、非洲型(也称地方型)、医源型(也称免疫抑制型)、艾滋病相关型。该患者全身散见紫黑色结节、斑块,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其低下,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艾滋病相关型KS。

艾滋病相关型KS最常发生于免疫缺陷明显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的HIV感染者,皮损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包括皮肤、黏膜和内脏,其中躯干和面部是好发区域,内脏常累及胃肠道、淋巴结和肺[2]。目前国内报道的艾滋病相关型KS的皮损表现大都为播散性皮肤病变。本病发病年龄较轻,常见于中青年人,病程的发展及预后和患者的免疫功能(CD4)密切相关。目前,艾滋病相关型KS的治疗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为主,临床根据患者病情,可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由于化疗药物会导致患者骨髓抑制,发生致命性机会性感染,赵云等[3]提出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下,尤其<100个/μL时,不适合立即进行化疗,应先进行HAART治疗,其临床收效更为显著。

本例患者男性,青年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皮损泛发,临床专科医生接诊时,应提高警惕,详细询问既往特殊病史,如性接触史、吸毒史等,积极完善HIV抗体、免疫功能、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检查,加强对艾滋病和KS的认识,提高确诊率,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治疗。

[1]杨彤彤,宋玉霞,许珺,等.HIV相关卡波西肉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3):221-222.

[2]Bolognia JL,Jorizzo JL,Rapini RP,著;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译.皮肤病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184-2185.

[3]赵云,李露,余德厚,等.汉族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2):175.

猜你喜欢
波西肉瘤免疫组化
芬完成深层地质处置库首批五条隧道挖掘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