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娜 马玉洁 刘娜
【摘要】目的:验证分析贫血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入组患者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初治化疗患者,分析全部患者化疗后的贫血状况,观察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在化疗前就伴有贫血症状,均表现为轻度,发生率占17. 24%;经化疗后,贫血患者有39例,贫血发生率为67. 24%;化疗前后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贫血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身躯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等指标评分均低于非贫血组,有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时出现的贫血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对其进行干预处理,可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贫血;生活质量
目前,肺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左右,化疗作为治疗肺癌的重要方式,其能有效的对肺癌的进程进行抑制,可在治疗同时极易出现贫血症状,致使其气促、乏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抗肿瘤疗效和生活质量[1]。肿瘤患者的贫血症状出现和很多因素有关系,目前还尚未明确[2]。因此,在本组研究中,选取了本院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对其贫血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探究。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的58例患者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NSCLC初治化疗患者。入组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常规一线化疗最少3周:既往无肿瘤疾病:均在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化疗前2周进行了输血治疗: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者:年龄>80岁或<18岁:化療过程中接收了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患有遗传性贫血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疾病。全部患者当中有女性26例,男性32例,年龄最小为38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56.62±4.32)岁。
1.2 方法
全部入组患者均进行一线联合方案化疗,基础药物为铂类。其中有13例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GP方案)化疗,有15例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培美曲塞(PP方案)化疗,有17例患者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TP方案)化疗;有13例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DP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后都对其进行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化疗期间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将其详细贫血发生率记录下来:并对化疗后贫血和非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对比观察,主要包括情绪状态、身躯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等,每项指标评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数据分析
此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并整理此次研究结果。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以率(%)表示,对其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判断,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贫血发生状况
5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在化疗前就伴有贫血症状,均表现为轻度,发生率占据17.24%;经化疗后,贫血患者有39例,贫血发生率为67.24%;化疗前后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起初的10例贫血患者当中,有8例患者贫血加重。
2.2 观察比较贫血和非贫血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贫血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身躯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等指标评分均低于非贫血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详见表l。
3 讨论
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据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癌占80%左右,该疾病在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发现时则为中晚期,5年内的生存率较低。在此次研究的58例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在化疗前就伴有贫血症状,均表现为轻度,发生率占17.24%;经化疗后,贫血患者有39例,贫血发生率为67.24%;化疗前后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化疗会引发贫血状况:另外,贫血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身躯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等指标评分均低于非贫血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此次研究表明,患者一旦出现贫血状况就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产生明显的无助感,使其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因为贫血患者对治疗的耐受能力较差,减少化疗药物剂量会导致化疗效果受到影响,其出现的一系列不适感均会影响患者,使其出现抗拒,进而使其预后受到影响[3]。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4],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其贫血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时,及时有效对贫血状况进行干预处理至关重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贫血十分常见,且在化疗过程中贫血发生率较高。临床主要对严重贫血患者采取输血进行有效处理,可是在对待轻度到中度贫血患者时还相对保守。肺癌患者在贫血时容易出现气促、乏力等症状[5]。此次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贫血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临床学者在对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必须对其贫血状况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有效使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同时彰显其抗肿瘤治疗成效。
综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时出现的贫血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对其进行干预处理,可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朴今花,李哲勇,宁莉,血红蛋白浓度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 (06):71-72.
[2]崔利格,魏素菊,洪雷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5, 27 (10): 687-689.
[3]张春燕,黄晓利,杨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贫血状况分析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7, 38 (03): 256-260.
[4]胥常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 (03):37-40.
[5]王丽娜,徐春华,于力克等,贫血对9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16,22 (03):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