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

2018-03-20 02:29屠雄彪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药房

屠雄彪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对医院中药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总结好分析中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率的原因,并探究相关的应对措施,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率情况。结果:与实施PDCA循環管理前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中药房处方调配在药味调配、药味错配、药味多配、处方脚注错误、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以及其他差错方面均有显著的下降,P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法;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

中药处方调配是临床治疗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中药处方的逐渐增大,中药处方调配的差错率也层出不穷,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显著降低了中药房的工作质量,加剧了医护患纠纷[l]。为了减少中药处方调配工作的差错率,本文对PDCA循环管理在中药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对医院中药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与2016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情况进行对比,分别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统计其中发生差错的中药处方调配,并分析各项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率。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P)

在计划阶段,第一,需要对医院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有些药品的包装非常相似,同一品种的药品有多个不同规格、药品的名称非常接近等会造成发药错误的情况,对既往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情况及其相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针对上述引发中药方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定期组织中药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和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成果及其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制定完善健全的中药房处方调配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药物处方的调配工作当中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原则实施药物处方调配;制定健全完善的中药房工作制度;在中药房实施灵活排班制,进行岗位轮换;高峰期的时候增加发药窗口[2]。

1.2.2 实施阶段(D)

在实施阶段,一是要成立中药方处方调配差错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成立管理小组后,要对药方新来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让新员工尽快适应药方的工作;二是组织药房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新药品进行学习,将新药品的相关规定告知给所有药房的工作人员,对新药物的类别、作用、规格等进行连接和归纳,告知新药品的摆放位置和可能会存在的不良反应或者是毒副作用。三是让员工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进行业务学习,对于容易混淆的药品展开专题学习,向员工介绍药品的特征,将容易出错和混淆的药品加上警示标志。

1.2.3 检查阶段(C)

在检查阶段,要求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检查和监督人员对中药房内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实施总结,及时纠正药房管理工作当中的错误,促进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1.2.4 行动阶段(A)

在行动阶段,对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管理小组相关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逐步完善中药房管理各项规程和操作流程,确保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持续实施,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员工的业务学习、对员工的业务水平进行考核,实施完善的业务考核制度,加强易错药物的警示;促进新药品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逐步改进和完善药物的摆放。

1.3 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中药房处方调配在药味调配、药味错配、药味多配、处方脚注错误、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以及其他差错方面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l所示。

从表l可以看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医院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共有428例次,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一共有175例次,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少了253例次,减少了59.11%。

3 结论

3.1 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原因

对于导致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差错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医生的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中药处方的书写不规范包括诊断结果与所开具的处方不符、药品的随意替换和代用等;第二,药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比较薄弱,这一方面主要包括要是对中药饮片的鉴别和辨认能力欠缺、药师对中药饮片名称不够了解。第三,中药处方调配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心,没有按照中药房处方调配的规章制度进行调配,在这一方面,主要的问题包括中药房的处方调配工作繁重、单调,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工作人员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环境中重复单调的工作容易出现工作疲劳和怠倦的情况,长期以往,工作人员在调配工作中难免出现机械化、程式化的称量调配,员工的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敏感度降低,最终影响到工作质量,出现调配差错的情况;工作人员处方调配不认真,存在分剂马虎的现象;少数调配人员在调配方剂时,会将炮制品和生品弄混,在调配时可能存在药品用错、遗漏药味等情况出现;复核人员没有认真对方剂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复核。第四,中药房中药品的不合理摆放,中药房药品的不合理摆放容易出现用错药味或者相似药品名称看错导致配错药物的情况;第五,中药房在购买药品时没有进行严格的验收,保管存储环节不够严格。第六,发药人员在发药时出现错误。

3.2 改善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几点造成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主要原因,相应的改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醫院和科主任需要加强对药房工作人员进行职业责任、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的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奖惩措施等方式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药房需要定期组织药房的员工进行业务水平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对新员工实施岗前培训,并定期对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则给予上岗工作;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新药品特征、药性、规格等中药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工作人员对各种中药品名、特征、规格、药性等各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药品鉴别和辨认能力。

其二,在员工的岗位制定方面,实施轮岗制,对中药房内的相关工作进行岗位细化、合理分工,协调搭配,避免中药房内工作人员单调繁重的工作,保证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

其三,在药品的摆放方面,根据药品的使用频率、药性等情况进行摆放,将比较容易用到的药品摆放在容易取放的地方,避免将不同规格的相同药品摆放在一起,避免将药品名称和包装相似的药物摆放在一起,在容易发生差错的药品上标注警示标志;药品的摆放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进行存储保管。

其四,及时总结和分析中药处方调配的差错情况,并对造成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纠正。

其五,在中药房建立健全完善的中药规范调配操作规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中药处方的调配,每月对中药房的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六,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沟通,药师要主动对医师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规范医生的处方书写,提高处方的规范性。

其七,加强对中药处方的审核与相关工作的监督,确保处方的规范、用药的合理准确、避免出现发放错误的情况。

3.3 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作用和效果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总的差错情况来看,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428例次差错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减少至175例次,减少了 9.11%,与同类研究当中减少52.15%的差错率较为接近[3]。

总而言之,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中药房处方的调配当中,能够明显减少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率,显著提高中药房在处方调配方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莉红,李欣嘉.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饮片处方调剂差错率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 (82): 288-289.

[2]邱毅贵,谢成云.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 (04):153—154.

[3]张娜.PDCA循环法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管理办法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5(27):387-388.

猜你喜欢
中药房
中药房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观察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医院中药房管理中的规范化管理分析
对中药房的规范化管理的研究
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措施及对策研究
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中药饮片发药流程
信息化手段对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的体会
执业药师在医院中药房管理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