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时的危险因素。方法:挑选近年来在本院采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1名患者,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术后再狭窄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及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前的LDL-C水平成明显的正相关,而每项指标的相对危险程度(RR)则分别为11.55、5.48及12.60;与支架是否是药物涂层则成负相关,其相对危险程度为0.01。结论:支架后再狭窄多发于糖尿病患者,药物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患者是否戒烟和LDL-C控制的水平是减少患者出现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情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支架;冠状动脉再狭窄;危险因素
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是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CI)。而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则是PCI临床治疗中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支架已经在各大医院广泛普及,这也有效的降低了支架术后短期再狭窄的发生率。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为期九个月的随访中发现使用药物支架的患者其发生再狭窄的概率为8.8%,这与裸支架相比而言,其再狭窄率减少了75%,而与靶病变血管重建术患者相比而言,同样也是减少了75%。但是随着药物支架的广泛应用,其问题也逐渐暴露,若患者植入药物支架180天后,可能会出现血栓的问题。有相关研究组做了以下实验:对200名患者植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并且进行为期两年以上的随访,该实验发现有4名患者出现了支架内晚期血栓。以下将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近年来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121名,其中有男性患者人数有101名,女性患者人数有20人,其平均年龄分布范围大概在50~74岁之间。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统一进行标准的冠脉内支架术。手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若患者植入的是裸支架则服用3个月,若患者植入的是药物支架则服用9~12个月。患者术后成功的标准为其残余的狭窄度小于30%,向前血流TIM III级,并且患者没有出现急性并发症的情况。而再狭窄的标准则为患者冠脉造影后所获得的管腔内径与上次介入治疗后相比其管腔直径丧失程度大于5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数据将采用特定的数字与符号进行表示,以及特定的方式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计算其相对危险程度和可信限值。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21名患者中,出现再狭窄的患者人数有35人,其再狭窄率为28.9%,而无再狭窄的患者人数有86名,其不再狭窄率为71.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以及是否吸烟,若患者是在支架植入后戒除烟瘾,则定义为不吸烟、是否饮酒,若患者是在支架植入后戒除酒瘾,则定义为不喝酒、患者的体重指数,择取患者在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前所得出体重指数、患者的随访间隔时间、血脂水平,血脂水平择取患者在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前的所检查得出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数据为参考标准,作为可能会影响出现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在植入裸支架的33名患者中,没有出现再狭窄的患者人数有18人,而出现再狭窄的患者人数有I5人;而植入药物支架的88名患者中,没有出现再狭窄的患者人数有68人,而出现再狭窄的患者人数有20人,经过数据处理得出,其患者的无再狭窄率为71.1%,而再狭窄率为28.9%,如表l所示。
2.2 支架内再狭窄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本次将以上的相关因素作为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通过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检查与患者出现再狭窄明显相关的几项变量指标得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其相对危险程度为11.55,而95%可信限的数值则在1.027~129.879之间,P值为0.0475,小于0.0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是否有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其相对危险程度为5.48,而95%可信限的数值则在1.077~27.876之间,P值为0.0404,小于0.0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是否有吸烟的习惯,其相对危险程度为12.60,而95%可信限的数值则在1.064~149.191之间,P值为0.0445,小于0.0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所植入的支架类型,其相对危险程度为0.01,而95%可信限的数值则在0.000~0.067之间,P值为0.0009,小于0.0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患者在进行支架手术后支架内再次出现狭窄的情况与患者自身是否患有糖尿病和现阶段是否有吸烟的习惯以及患者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前的LDL-C水平成正相关关系,而与患者植入的是否为药物支架成负相关关系。
3 讨论
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已有相关人员发现患者支架内出现再狭窄情况的一些影响因素。有相关研究组做了以下实验:对900名接受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以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非糖尿病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其研究表明,对于“靶病变血管重塑”而言,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患者出现再狭窄概的率为28%,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出现再狭窄的概率为17.6%,非糖尿病患者出现再狭窄的概率为16.3%,胰岛素依赖性糖尿患者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我们对照糖尿病患者在植入支架后的情况分析认为,患者的最小管腔直径更小,且内皮的增生也更多。经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对患者进行分析得出:糖尿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程度为1.92;而95%可信限的数值则在1.25~2.95之间。此次研究经过logis-tie多因素回归分析验证了糖尿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这一结果,也再次说明了糖尿病患者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症的多发人群。
我们在比较局灶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弥散型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时,发现吸烟人群的比率分别高达76%-85%。同时也发现吸烟患者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远远要高于不吸烟的患者,若患者在植入支架后戒除了烟瘾,则定义为不吸烟的人群,并且相关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若在手术后戒除烟瘾有一定可能性会减少出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概率。
此次研究有力的证明了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植入药物支架,与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植入裸支架而言,有着更好的疗效和临床效果。我们对比了糖尿病患者在植入药物支架和裸支架一年后的情况得出: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植入药物支架,其再血管化的比率为10.2%,而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植入裸支架,其再血管化的比率为23.5%,两者进行对比,其植入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药物支架的血管化率要明显的低于植入裸支架的患者.其相对危险程度为1.40;而95%可信限的数值则在0.21~0.78之间;P值等于0.007。在临床治疗中,面对患有糖尿病又要进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选择植入药物支架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他汀延缓板块生长评估的研究中,挑选采取过PTCA手术后的2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普伐他汀组(观察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观察组中有110名患者,对照组中有110人,观察组给予患者普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两年后对220名患者进行冠脉照影发现,普伐他汀组的患者出现再狭窄的概率为17%,而安慰剂组的患者出現再狭窄的概率为38%,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发现LDL-C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症的影响因素,患者在进行支架手术后,其LDL-C的控制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概率。 有学者进行实验研究,将一定数量的患者分成药物支架组和裸支架组,然后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在植入药物支架的23名患者中,有14人出现晚期支架内血栓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支架涂层的药物引起了患者局部出现不间断性的纤维素沉积和内皮化较差的情况,从而延长了患者的愈合时间。而在植入支架后的第三年与植入裸支架的患者相比较而言植入药物支架的小组比植入裸支架的小组有着更高的死亡率,经过调整后,其相对危险程度为1.18%,而而95%可信限的数值则在1.04~1.35之间。这也说明对患者植入药物支架,从长期来看其安全性有待验证,也需要有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进行验证,以确保对患者植入药物支架的安全性。
在此次研究中发现患者在进行支架术后戒除烟瘾以及保持较低水平的LDL-C有利于减少患者出现再狭窄的概率,这也表明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应该叮嘱患者要戒除烟瘾等不良习惯,并且使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保持较低水平的LDL-C。
参考文献
[1]李玲,何虹遐,罗晓辉,规范化出院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在狭窄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 (14).
[2]段云书,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5 (11).
[3]闫金玉,超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不同介入性血运重建方式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