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 林萍 谢焱
梯田层层叠叠舒展的曲线。和起伏的山峦、流淌的溪水等自然元素和谐相融。共同构建独特的山与水的艺术。这是入类改变自然、融入自然的完美作品。
提起梯田,人们往往会想到山峦上阶悌状的一层层台田。其实,梯田的概念很广。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一农业卷》中所述,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农田”。所谓阶台式,是住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成逐级升高的阶台型的梯田,义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4种,多见于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少人多的国家。波浪式梯田则是在缓坡上修筑成断面呈波浪形的农田,便于机械耕作,丰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广人稀的国家。
集中在多山多雨的南方
中国的梯田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同时期。在《诗经·小雅·正月》中有“瞻彼阪田,有苑其特”的诗句,阪田就是原始的梯田,说明早在春秋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山坡地进行改造。《汜胜之书》和在四川彭水县、宜宾县、陕西汉中市出土的东汉古墓陶器模型证实,在西汉时就出现了梯田的雏形,到了唐代还用“山田”区别梯田与坝区水田。而“梯田”一词正式出现是在南宋范成大《骖鸾录》中:“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元代的《王祯农书》则系统叙述了梯田的分类、布设和修筑方法:先依山坡“裁作重蹬”修成阶梯状的田块,再“叠石相次,包土成田”修成石阶梯包围田土,防止水土流失。这样的好处是如果梯田上面有水源,就可以自流灌溉,种植水稻,如果没有水源,也可种粟麦等作物。明代《农政全书》又将梯田与区田、同田、圩田、架田、柜田、涂田一起列为中同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正式载入史册,梯田至清代已蔚为壮观。
梯田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由于东部多平原,中国的梯田按地区细分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其中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堪称南北方梯田的代表。众多梯田中义以广西、云南这些多山多雨的地方居多,其中云南哀牢山元阳悌田、广西龙胜龙脊梯日和湖南新化紫鹊界悌田最为出名。
梯田文化四要素:森林、村寨、梯田和江河
梯田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迁,伴随着悠久的梯田耕作历史,梯田义化也应运而生。梯田是不同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逐步修筑而成的,山地是梯田的骨架,支撑其屹于天地问。人类的农耕智慧给了它神与灵,蜿蜒于各大山脉问,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顺天时、应地宜、守规则、促和谐的内涵。
梯田作为一种农业形态、一种农耕样式,古今中外并不少见。中国人多山多,又是农业大国,迫于生存压力,只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依靠手中简陋粗糙的农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时间进程中,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顺着或平缓或陡峭的山脉走向,开启了一场从谷底延伸向山顶、或宽或窄、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奇妙壮观、气势如虹的“造山运动”。
梯田要求精耕细作,狭长的“带子丘”用牛耕犁掉不了头,还会把田埂踩崩踩烂。在热火朝天的耕耘图中,用人力代替耕牛拉犁的前面一人要一手紧握紧贴脸颊的杠头,一手紧抓身后系在犁杠上的绳索,既要使劲往前拉,又要在行进中保持平衡,防止左右摆动。后面的人一手掌着犁把,一手扶着犁弓,极力用肩膀抵住犁杠往前推动。拉力和推力,吱咕吱咕地在犁杠上扭动着、聚合着,没有吆喝牛的声音和鞭影,只有哗哗的趟水声。
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哈尼梯田文化被认为是“山地农耕文化的最高典范”。它包含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大要素,水從山顶森林流下,经过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再从村寨流到田里,作为灌溉用水,最后汇集到河谷,蒸发升空,化为云雾阴雨,贮存于高山森林,而梯田产出的水稻则养育了勤劳的当地人。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这是人类对自然的极致利用,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哈尼族喜欢选择中半山的向阳坡建造房屋居住,可以方便管理村寨下面的梯田,还可把村寨的肥水顺沟送入梯田,更可节约出可开垦为梯田的耕地,并使村寨不被从山上下来的水流冲毁,这是为适应梯田农耕生产而形成的。
梯田是智慧的结品,是长期劳动的成粜,山顶为森林,山腰建村寨,寨脚造梯田。在有水源的地方开山与治水相结合,沿等高线而建发展了灌溉农业,能截留顺坡而下的水土,同时减少了土方的动用,又能有效缓解耕地不足。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累积。稻田里又养鱼养鸭,栽秧过后投入鱼苗,任其自然生长,游动的鱼鸭能翻土壤,粪便又可直接做肥料,收割稻谷时一箩箩鲜鱼便成了美味佳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梯田的诗意美
原本山岭环境的不毛之地通过人的劳作变成了时而清秀、时而逶迤、时而壮阔的梯田美景,而舒展的曲线、起伏的山峦、层叠间生命的绿色、流淌在山涧的潺潺溪水,无不描绘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彼此刚柔相济、浑然一体,共同构建了梯田独特的山水艺术和审美情趣。这是地球最美丽的曲线,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与自然相结合的完美产物。这种山与水的艺术之美从线性、空间、光影、虚实和意境中展示在天地间,渗透到人心里。
梯田有线性构成之美。梯田随着山势的蜿蜒层层叠加,依势布局,形成了线性构成的视觉装饰肌理,有条理的秩序性,随机而不生硬,牵引着视线,带动着节奏和韵律。多层形式依势而走,把山体的整体气势凸显得更加有力,仿佛蛟龙游走,升腾向上。梯田多处,举目远望,重重叠叠,气势磅礴。梯田少处,群山掩映,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梯田的线条变幻无穷。有的舒缓流畅,像一条河,缓缓流向山外;有的蜿蜒曲折,犹如万链银蛇缠绕大山。树木、村庄、山坡、梯田、悬崖、牧童披着金色的纱巾,千山万壑,如诗如面。
悌田有空间递进之美。梯田曲线结构的横向展开,引发空问宽广、博大的象征意义,从山顶到山脚层次“渐变”的体现,构成空间之间较紧密的内在推进联系,各个山体之问线性的贯穿扭转形成一种互相呼应的空间群体,带来一种有错视感受的空间联想,奇幻无比。
梯田有光影包彩之美。随着季节的变换,梯田呈现出迥然相异的节律美。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带状水体层层相映,连接成一个巨大的镜面,将天光云包倒映其中,将时间岁月凝固瞬间。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冬天,要么满山满坡水波荡漾,犹如一面面银镜镶嵌于山嶺,要么银装素裹,犹如冰雕玉琢的童话世界。
不同的光线义令梯田变幻出不同的色泽。日出时,红霞满天、云雾滚动、婆娑竹影,身临其境如人世外桃源,满坡的梯田,金灿灿、亮闪闪,好似一架架直上云霄的天梯。正午时,梯田像片片鱼鳞,熠熠生辉。黄昏时,当落日与山峰和梯田构成和谐比例的角度时,即见万道金光同万丘梯田相互牵手,每一丘梯田里都投射了一个金光灿灿的落日,每一个落日从水中折射出万道金光,这束束的光线相互缠绕碰撞,又折射出一个个金光的涟漪漫射开来,斑斓无限,璀璨夺目。
梯田有虚实互衬之美。梯田中,山、树的实与云水的虚恰好相合于中国山水画当中道家的艺术精神内涵,在自然宇宙万象的生命状态与人的生命状态相合的时候,就能从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升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道中创生的机制是阴阳交合,生成机制是有无相生。而梯田的山实水虚相互交替,既有审美感知的切实景象,又有审美理想的虚空未尽之意。整体的田垄形式绵延起伏,交织成华丽的视觉乐章,相问的水面穿插其中,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又能抓住形貌内在的、超越性的意蕴。实形和虚形之间,产生真实和虚幻的妙境,实景和虚景之间,主客之间心物契合。
梯田有水墨意境之美。山得水而生灵。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当稻田放水翻犁平整、田埂铲削光滑后,那层层梯田排水口如银链般飞流跌落,银珠串串,恰似一条条垂挂的小瀑布,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梯田构成中山与水相互衬托,水体的营造增加了山水的质感和神韵。随着四季、四时特征的不同变幻,云烟虚活莫测,带给梯田活跃的生机。云卷云舒,雾气缭绕山水梯田时隐时现,俨然自成大自然的笔墨辩证手法,干湿对比,浓淡相宜。云炯雾霭在梯田问萦绕,形成强烈的黑自对比,也应和了中国山水画中的布白引意,增加了梯田风光的诗情画意。
梯田的美,要经日出日落,须历春夏秋冬。正如欧阳修所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梯田,让山展示出了优美的韵律,使水变换出了五光十包。梯田,把大自然的山与水艺术化地呈现于人世间。
责任编辑/张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