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坤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分布区分布着中国最密集的大型湖泊群与湖泊带。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地质年代最年轻、自然环境最独特的高原,以平均海拔超过4700米的巨大面积和原始生态系统,成为“世界第三极”。纵横分布的巨大山系是青藏高原的基本构架,但古地中海的西撤却在高原面上撇下了星岁棋布的湖泊,铺就了中国最密集的大型湖泊群与湖泊带,构筑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分布区,其中包括西藏羌塘湖群、藏东湖群、藏南湖群、阿里湖群,以及青海湖群。2014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同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表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达450.55万公顷,超过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大于1半方公里的湖泊1081个。
组成青藏高原湖群的湖泊主要包括永久性淡水潮、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成水湖4种类型,类型多样。几乎包含了中国湖泊的所有种类。永久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湖泊的主要类型。
西藏是青藏高原湖群的主要分布区,仅西藏的湖泊面积就占全国湖泊面积的1/3,高达303.52万公顷。该区湖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12个,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3个,海拔超过5000米并且面积都存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7个。许多大湖,如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塔若错、昂拉f_错等,皆依次沿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北麓纵向断裂带排列,且几乎分布在同一纬度带上。再往南的羊卓雍错、普莫雍错、多庆错、佩古错、玛旁雍错等,又依次沿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成东西向排列,其密度国内外罕见,有西藏大湖区之称。
羌塘湖群
羌塘湖群位于昆仑山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藏北高原腹地,包括分布于西藏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东北部高原盆地中的密集湖泊,为内流湖。湖泊面积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4以上,是青藏高原,也是中国最主要的湖泊群。典型湖泊有色林错、纳木错、当惹雍错、错那湖等。
色林错位于冈底斯山北麓班戈县和申扎县境内,申扎县以北,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湖面积212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30米,湖水最深处超过33米。色林错是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的断陷构造湖,为冈底斯一念青唐卉拉山脉冰雪融水与降水补给而形成的闭合型湖泊。
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的当雄县和班戈县境内,是位于色林错后的第三大咸水湖,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湖面积200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最大水深96米,平均水深30米。同色林错一样,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断陷构造湖,也是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而成的闭合型湖泊。
当惹雍错位于冈底斯山中段北麓,那曲地区尼玛县境内,被原同家林业局批准为同家湿地公园。当惹雍错为古象雄语,意为“湖”。湖面积838平方公里,海拔4528米,水深达210米,是西藏目前已知最深的咸水湖。当惹雍错形如鞋底,三面环山,为发育存近南北向断裂湖盆内的构造湖。
错那湖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念青唐卉拉山和昆仑山山脉之间,藏语意为“湖下”,即湖下游的湖,也有意为“黑湖”的说法,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596米,面积约225平方公里,水源补给来源于唐古拉山山脉南部河溪,也为第四纪断陷湖。
藏东湖群
藏东湖群包括长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分布的湖泊,为外流区。深切割的高山深谷限制了湖泊的发育,属湿地发育的负地貌形态,是青藏高原湖泊分布最少的地区,湖泊个体相对较小,多由冰川泥石流或崩塌滑坡等作用堵塞河流而形成。典型的有然乌湖、巴松错。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向横断山脉转折地带,帕隆藏布水系的源头地区。藏语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湖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20米。然乌湖为泥石流堵塞帕龙藏布江而形成的堰塞湖,分为上然乌和下然乌,均为淡水湖,水源补给来源于来古冰川及四周融雪水。
巴松错义名错高湖,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藏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积2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60米,最大湖深60米,是泥石流堵塞尼洋河最大支流巴河上游峡谷形成的高山堰塞淡水湖。
藏南湖群
藏南湖群位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羌塘湖群)以南,包括散布在地势相对平缓而封闭在盆地中的佩枯错、羊卓雍错、普莫雍错等内陆湖,以及雅鲁藏布江河源外流湖泊,如森里错。
佩估错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和聂拉木县的交界处,湖面积3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94米,为咸水湖,但奇特的是湖的南侧为淡水,北面为咸水。水源补给来源于希夏邦马峰与佩枯岗日山及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山融水,为第四纪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
羊卓雍错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藏语意为“碧玉湖”,或“天鹅之湖”,因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积587.3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2米,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59米,是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
普莫雍错位于山南地区洛扎县和浪卡子县交界处,羊卓雍错以南,是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咸水湖。“普莫”是藏语小姑娘的音译,“雍错”意为碧玉般的湖,湖泊为东西走向,湖面积29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5010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30.5米,为藏南最高的咸水湖,水源补给来自南面山区的库拉岗日雪山溶水。
哲古错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山间盆地。藏语意为“弯刀”,因湖的形状像一把弯刀,故命名为“哲古错”。湖面积约为69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6米,平均水深约20米,最大水深25米,属内流咸水湖,水源主要靠冰雪融水、降水和泉水补给。
森里错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仲巴县驻地的西北方,冈底斯山中段北麓。森里错为汉字译写藏语湖名。湖面积85平方公里,海拔5386米,为中国海拔最高的外流淡水湖。
阿里湖群
阿里湖群位于西藏西部,是青藏高原第二大湖群,包括沿班公错一怒江断裂带盆地中分布的湖泊。典型湖泊包括班公错、鲁玛江东错、扎日南木错、玛旁雍错、拉昂错等。
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仁波、歌木克拉喇令错,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的西部,属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与克什米尔交界的界湖。湖面积604平方公里,中国境内41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40米,湖水东淡西咸,日土县境内为淡水,西部与克什米尔交界处为成水,最大水深41米,平均水深5米。班公错周边为喀喇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山余脉所环峙,是沿班公错一怒江断裂带形成的一个长条形内陆断陷湖。
扎日南木错亦称塔热错,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错勤县东北部的冈底斯山群峰之间。湖面积10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最大水深71.5米,平均水深25.3米,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属咸水湖,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沿东西断裂陷落形成的大型断陷湖。
玛旁雍错又称玛法木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为同际重要湿地。湖面海拔4588米,湖面积4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透明度14米。湖泊呈鸭梨形,北宽南窄,以融雪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补给,为洪积、冰水堆积物堵塞而演化成的内流湖。
青海湖群
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中国湖泊密集区,分布着许多重要湖泊。2014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表明,青海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近百个,主要有:分布于青海东北部的青海湖,西部羌塘高原区的太阳湖、米提江占木错、乌兰乌拉湖、西金乌兰湖、可可_四里湖、库赛湖等,南部黄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东给错纳湖等,北部柴达木盆地区的苏干湖、西台吉乃尔胡、东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托素湖、哈拉湖、可鲁克湖等,以及分布于长江源区的当拉错纳玛、多尔改错等,澜沧江源区的吉错、白马湖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可可西里湖是青海湖群的典型湖泊。
青海湖义名“错温布”“库库淖尔”,藏语意为“青包的海”,位于青海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省由其得名。湖面海拔为3195米,曾记录的湖面积42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9.7米,最大水深31.4米,但近年来湖面不断扩大,是祁连山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的内陆湖。
扎陵湖义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黄河源区青海玛多县西部,居鄂陵湖西侧,东西长,南北窄,酷似贝壳。湖面海拔4457米,湖面积52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最大水深13.1米,为淡水湖,是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注入构造洼地积水而成的断陷湖。
鄂陵湖义称“错鄂朗”,藏语意为“蓝色长湖”,位于黄河源区青海玛多县西部的凹地内,居扎陵湖之东,由一天然堤与扎陵湖相隔,与扎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鄂陵湖的形状与扎陵湖恰好相反,东西窄、南北长,犹如宝葫芦。湖面积64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达30.7米,为淡水湖。其成因与扎陵湖一样,为经扎陵湖的黄河水注入构造凹地而形成的断陷湖。
可可西里湖位于羌塘高原区青海西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可可西里山与马兰山之间断陷盆地东段。可可西里是蒙古语,意思是“青包的山梁”,藏语称为“阿青公加”,湖以山命名,陔区也是青藏高原湖泊分布的密集区。可可西里湖面积33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558米,湖水平均深25米,为咸水湖,是冰雪融水注入昆仑山与可可西里山间断陷盆地形成的内流断陷湖。
组成青藏高原湖群的湖泊主要包括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咸水湖4种类型,类型多样,几乎包含了中国湖泊的所有特征,永久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湖泊的土要类型。藏东南外流湖区多为淡水湖。藏南外泄、内陆湖区为淡水湖、咸水湖或半咸水湖,湖泊的矿化度均较低。藏北内陆湖区多为咸水湖,其次为盐湖和干盐湖,湖泊的矿化度较高。青藏高原湖群呈现由藏东南向藏西北和由藏南向藏北的淡水一微咸水一咸水一盐湖一干盐湖的分布趋势和规律。此外,青藏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形态结构不同,即便是外流湖区也显示出地理环境相对闭合的特征。在整个西藏内陆,北部降水少,人湖河流多为季节性短小河流,湖泊分散孤立而閉合。南部降水相对较多,且周同高山发育,冰川和冻雪融水补给充足,水系发育,湖泊密集,面积也较大,但地理环境仍然相对闭合。这种特征有利于物种特化、新种属的产生,使青藏高原成为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中心,物种丰富而特有。
青藏高原所具有的独特生态系统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自然状态,提供了揭示自然环境演变的理想实验研究场所。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度敏感。2018年发布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资料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气温的上升和降雨量的增加使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74万平方公里,这种演变是否引起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变,需要深人进行研究。
责任编辑/张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