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歌闻
(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和经济林管理总站 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干果经济林分布地域广,受益群体大,是农村极具发展潜力、区域优势明显的富民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干果经济林集中分布的吕梁山和太行山贫困地区,已成为当地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十二五”以来,山西省通过林业工程、扶贫项目等每年新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6.667万hm2,到2017年底,全省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120多万hm2。逐步形成了以吕梁山、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为主的核桃主产区,以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为主的红枣主产区,以晋北、晋西北为主的仁用杏主产区,以临汾、运城为主的柿子主产区,以太行山中南部丘陵区及晋南盆地边缘山区为主的花椒主产区。汾州核桃、稷山板枣、临猗冬枣、运城甜柿、平顺大红袍花椒等都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从2013年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省级项目以来,通过对核桃、红枣、仁用杏等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到2017年全省累计完成21.90万hm2。据调查,改造后项目区核桃亩产量达到100kg以上,比对照增产40kg,增产率达到67%;红枣亩产量达到480kg以上,比对照增产180kg,增产率达60%。左权县2013年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800hm2,经过3年连续实施,项目区平均亩产达到150kg以上,全县核桃总产量由项目实施前(2012年)的700万kg,2017年提高到1200万kg;潞城市南马村核桃亩产量由2014年前的80kg增加到2016年的310kg;浑源县全县仁用杏亩产量达到75kg。
全省尚有宜林荒山200多万hm2,且随着生态移民的深入推进,部分耕地闲置,加之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持续实施,为今后干果经济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山西省南北跨度大,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可发展的干果经济林树种品种多。目前干果经济林产量普遍较低,全省核桃亩均产量仅为50kg左右,红枣亩均产量200kg,从近几年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区来看,现有干果经济林增产潜力还很大。
近年来,沙棘、连翘、皂荚、油用牡丹等特色经济林作为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原料需求旺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些特色经济林的快速发展,2017年种植面积占到当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面积的50%以上。山西省林业厅及时提出“小灌木大产业”的发展战略,各地陆续启动了野生沙棘、连翘、皂荚等灌木经济林改造工程,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的出路。特色经济林的快速发展,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选择。
干果经济林素有“铁杆庄稼”之称,过去多数农户没有管理干果经济林的意识,只栽不管,靠天吃饭。2000年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干果经济林栽植面积逐年扩大,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但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缺乏管理技术,缺少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能手,想管不会管,造成管理粗放,甚至部分干果经济林放任不管,致使全省干果经济林60%左右属于低产低效林。
山西干果经济林种植存在苗木选择不合理、栽植品种混杂、主栽品种不突出,特别是核桃,有的县核桃品种多达30个以上,甚至栽植实生苗,导致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工业化加工需要,商品价值不高,无法形成品牌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低、效益差。
过去干果经济林发展多以农户个体栽植,地块较为分散。近年来,各地虽然普遍注重了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新发展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仍以个户经营为主。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造成了管理投入不足,先进的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困难,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程度低,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有部分干果经济林无人管理。沙棘、连翘等灌木经济林处于无主经营、无主管护状态,掠夺性采摘严重,形成了经济林面积大、产量低、效益差的状况。
山西省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弱,果品加工率不足20%,且大多数企业处于粗加工水平,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加工品种单一,系列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品牌意识差,产业发展滞后。
针对山西省干果经济林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坚持规模和效益兼顾、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新发展干果经济林应突出主栽品种,实行品种化种植;现有干果经济林应加强综合管理和品种化改造。创新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培育种植和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果品产品品牌,走种植品种化、管理精细化、果农合作化、产业集团化、产品品牌化的“五化”发展道路。
解决干果经济林栽植品种混杂、主栽品种不突出、果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好树种品种规划,明确区域发展树种、品种。新建干果经济林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适宜本地区栽植的树种、品种。比如核桃,一个区域规划发展1个~2个主栽品种;现有干果经济林要加大高接换种力度,对实生苗栽植和品种混杂的核桃园,要逐步进行高接换种改造,统一品种,适应市场和满足工业化加工需求,提高果品竞争力。2017年普通核桃价格只有10元左右,晋中市榆次区林果丰合作联社统一种植和高接改造的林核1号核桃品种,亩产量达到300kg以上,销售价格达到每公斤30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
干果经济林产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必须改变过去重发展、轻管理的传统观念,走科学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总结各地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多项干果经济林栽培管理技术规程,为果农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各地也出现了一批干果经济林管理的典型样板,如榆次区林果丰合作联社、潞城市恒盛核桃专业合作社等。万荣县核桃经营大户郭平义核桃园实行了精细化管理,亩产300kg以上,最高产量500kg;太谷县鑫鑫红枣专业合作社鲜枣亩产量达到1500kg。
合作化经营是干果经济林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林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承包、转让、托管、资产量化入股等方式,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干果经济林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实现果农合作化,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干果经济林无人管理的状况。通过果农合作化,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从而提高干果经济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要逐步扶持培养或引进一批干果经济林种植管理、产品开发加工的龙头企业,
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将企业、合作社、农户在种植管理、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推进种植管理、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模式,实现集团化发展,做大做强经济林产业。
提升经济林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在种植品种化、管理精细化、果农合作化、产业集团化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山西干果特色经济林果品、产品品牌。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积极进行品牌认定和商标注册,加大品牌宣传和产品推荐力度,提高果品、产品的影响力,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果品、产品销售;鼓励和支持企业打造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建立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原产地登记制度,努力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