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山,李宇宇,都 帅,王 伟,孙 林,刘庭玉,降晓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部饲草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面积达4×108hm2,占国土面总面积的41.7%〔1〕,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3%〔2〕,是我国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对全国经济、社会、生态和边疆稳定起着重要作用〔3〕。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和四川是我国六大主要牧区,草原面积共有2.93×108hm2,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5%,支撑着我国20%的畜牧业产值〔4〕,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天然草地资源丰富,但是人类无限制、不科学的开垦草地,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5-6〕,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7〕,直接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再加上不合理的放牧、缺乏科学的草地管理技术,造成牧区年际间和季节性供给不平衡造出现家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等现象循环发生〔8〕。
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9〕,充足的饲草储备是我国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是近几年国内饲草质量差,饲草储备技术落后,导致饲草大量浪费,饲草储备严重不足,进口大量饲草才能满足我国的饲草战略储备,稳定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据统计,2015年我国进口干草总量136.49万吨,其中苜蓿进口量121.34万吨,燕麦进口量15.15万吨,其他干草产品进口量2.21万吨;2016年我国进口干草总量141.43万吨,其中苜蓿干草进口量123.08万吨,燕麦干草进口量18.34万吨,此外其他干草产品进口量2.26万吨,牧草进口总量同比去年增加3.6%;2017年1-11月份我国进口干草总量170万吨,其中苜蓿干草进口量130万吨,燕麦干草进口量29万吨,此外其他干草产品进口量3.5万吨,牧草进口总量同比去年增加8.3%。
牧草是保障草食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传统粮食作物不及的优势〔10〕。虽然我国草地资源丰富,但是我国牧区频繁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在牧区经常是“十年九灾,九灾八白”、“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无灾增点产”这种局面〔11〕;冬季期间,牧民常利用天然草地进行放牧,如果遭遇雪灾,大雪覆盖草原植被,导致家畜不能及时采食,家畜膘情下降,甚至出现大批量死亡,严重限制了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给当地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推动草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带动草原牧区的经济发展。2012年国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同时,多个地方实施了“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推动整个国家畜牧业的发展〔12〕,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饲草储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召开研究草原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发展问题的主题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草牧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发展草牧业,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成为畜牧业改革的方向和重点〔13〕。以上一系列国家政策都有助于我国饲草生产规模化发展,促进企业规模化的形成,有利于带动草原牧区草牧业的发展,规模化发展对抗灾饲草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灾饲草储备方向是今后草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抗灾饲草储备是草原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草原牧区气候条件变化大,饲草产量呈现季节性和年际性波动,直接影响家畜的生长情况。初春时,牧草返青不能满足放牧家畜生长发育的需要;夏秋两季,雨热同期,牧草生长旺盛,能够满足家畜基本代谢需求;冬季牧草停止生长,饲草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下雪后,草地不能被家畜直接被利用,低温及饲草料的短缺导致基本母畜不能摄取足够营养,直接降低了家畜的越冬率,影响家畜第二年的繁殖率,导致牧区畜牧业持续发展受阻。因此,根据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大量生产、加工优质牧草,为家畜提供优良的“牛马羊爱吃的香饽饽”,建立饲草储备库是确保草食家畜安全越冬和抗灾保畜的当务之急。做好抗灾饲草储备工作是稳定我国牧区发展的必要保证,是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14-15〕。
牧区抗灾饲草储备是我国牧区防灾、减灾、抗灾的有力支撑。为了保证我国牧区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牧区急需大量的抗灾保畜饲草料,饲草储备在未来市场发展中有较大的潜力〔16〕。我国草资源丰富,发展草食型和节粮型畜牧业是势在必得〔17〕。做好牧区抗灾饲草储备有利于预防突发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减少传统的繁琐运输过程,直接调运储备库中的牧草进行抢险救灾,可以有效的缩短救灾时间,提高救灾效率。
牧区抗灾饲草储备是保障草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好充足的抗灾饲草储备,有利于稳定我国饲草市场价格,避免自然灾害发生后,出现饲草紧缺、企业抬高饲草价格、打乱饲草市场价格等现象,稳定我国牧区草产业的发展。此外,将草产品纳入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使草产业交通物流体系稳定实施,积极影响了牧区草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抗灾保畜工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牧区草产品稳定健康发展,不仅解决草产品在交通物流上的难题,同时也推动我国草产业的发展。
牧区抗灾饲草储备是增加牧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做好抗灾饲草储备,是对中央下达的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响应,是草原牧民发展适合自身产业的强大推力,依靠产业帮扶、专家指导、技术支撑等多种因素来发展抗灾饲草储备,发展生态产业链,保持稳定有效脱贫,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此外,做好抗灾饲草储备工作是有效降低突发自然灾害带来严重损失的重要举措,是草原牧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重要保障,是增加草原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张少春〔18〕研究表明,牧民冬季饲草储备充足,对牧民经济收入有显著性影响。
自然灾害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雪灾、旱灾〔19〕。近年来,我国牧区时常发生自然灾害,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抗灾和救灾,无形中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突发严重的自然灾害会造成自然资源环境破坏和食草家畜大批量死亡,直接给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增加牧民的生活负担,限制我国牧区畜牧业持续发展。
雪灾是我国牧区发生频率最高,影响力最为严重的一类自然灾害〔20〕。我国主要牧区大部分处于高海拔、高纬度的内陆地区,季风影响不大,年降水量较少,温带草原带,但是自然条件严酷,在六大主要牧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雪灾情况〔21〕。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平均每十年就有一场特大雪灾,近年来,2003年的雪灾较为严重,一直持续到次年二月家畜不能外出觅食。由于雪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饲草料短缺,家畜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导致家畜严重掉膘,甚至死亡,直接威胁和制约了牧区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22〕,目前雪灾已经成为我国牧区经济建设与畜牧业发展重要的限制因素。
牧区干旱是由于缺少降水,造成水资源匮乏的一种普遍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率高、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有深刻的影响〔23-24〕。近几年发生旱灾灾害的几率越来越大,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牧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牧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旱灾频繁发生。2009年7月,松嫩草原区域处于轻旱及中旱状态,虽然干旱程度不高,但总体损失较高,草地共减产约14263.15×104Kg,经济损失18542.09×104元〔25〕。以内蒙古为例,据统计,2001年内蒙古牧区草地受灾害面积最大,达5.1×107hm2,草地受灾率达到60%,造成牧区经济损失达1.9亿元〔26〕。2017年内蒙古9个盟市55个县(区、旗)385.7万人遭受旱灾,草场受灾面积3.3428×107hm2,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农牧业的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着不同程度的旱灾影响,因此,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干旱灾害,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怎么减少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是我国牧区全面实现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牧区饲草储备情况是露天自然式储备状态。牧区牧民一般露天堆垛储备饲草〔27〕,不仅饲草营养物质流失速度快,而且饲草利用率低,这是因为牧民对饲草储备认识不足,牧草储备过程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会导致牧草有效储备时间缩短,浪费严重,营养流失加快,适口性变差,降低家畜采食率。李寿〔28〕研究表明,干草应该堆垛在干燥、远离火种的地方,草垛上方应搭建防雨棚,草垛下方应设有堆积台,防止饲草储备期间返潮,草垛四周应有围墙。
饲草储备是我国草原牧区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饲草安全至关重要〔29〕,也是牧区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保证。因为我国没有准备充足的储备饲草来满足牧区家畜安全越冬,常常给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013年4月,呼伦贝尔牧区牧民由于舍饲时间较长,应急饲草不足,导致企业销售价格涨到近2000元/吨的价格,牧民不得不高价购买饲草,没有足够资金购买饲草的牧民,常常导致家畜饥饿而死或者低价出栏,牧民遭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30〕。近两年,人们逐渐认识到牧草储备的重要性。呼伦贝尔市政府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后拨款1.056亿元作为扶持资金用于发展饲草料储备库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饲草储备库,实行牧区苏木级全覆盖,嘎查级饲草储备能力实现了约90%,储备约20万吨应急饲草〔31〕。2017年10月27日,呼伦贝尔市牧区越冬饲草需求102.27万吨,其中青贮34.9万吨,去年结余饲草11.3万吨,调运草23.81万吨,饲草缺口32.26万吨,只能通过从外地调运青贮和秸秆作物来弥补饲草缺口。
在部分牧区以形成牧草生产区域化、集约化、专业化格局,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牧草逐渐发展,以草为主要原料的产品生产、加工和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已明显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促进对饲草储备库的建设,从而加快牧草产业化发展〔32〕。
我国草牧业正处于周转储备和战略储备向周转储备、战略储备和国家专项储备的不断完善发展之路的转型期。为了增强我国牧草储备发展,我们应注意诸多当前实际生产加工等问题。草产品的生产地域分散,草产地离养殖企业聚集地较远,草产品销售必须经过长途运输,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草产品本身密度小、体积大、单位价值较低,导致运输费用占据很大比例,通常在30%—50%,甚至更高,高运输费限制了牧草产业的快速发展;草产品稳定性较差,运输时效要求高,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天气影响而发生变质,如下雨或者潮湿、高温等,都会导致草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霉变质;所以在各地区建立统一饲草储备库来实现快速调运草产品是重要途径,诸多因素促进了各地饲草储备的共同发展。
草产品地域、时间供给不平衡,西部牧区饲草料常年短缺,出现区域性、年际间和季节性给不平衡,需要调配大量饲草满足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由于牧草产品物流难以快速调运,同时抗灾保畜对牧草产品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牧草产品需要实现大规模、大范围的流通,以便能够在灾情发生时快速调运补充家畜饲草供给。
3.2.1 抗灾饲草储备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牧区发展相对落后、贫困,它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收入水平低,更多的表现为社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和生态环境脆弱〔33-34〕。牧区饲草产业发展以来,我国在饲草生产环节上的建设一直都是全力以赴,但是在饲草储备、交易和流通和后续的物流环节等几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饲草储备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不能较快的发展起来。在牧区,如果某一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因为救灾时间紧迫,交通落后,运输成本高,许多牧户自救能力弱,没有能力抵御,必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2.2 抗灾饲草储备技术不完善
在饲草储备过程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虽然牧草没有发生霉变,没有发热,但是其牧草品质已逐渐变劣〔35〕,牧草品质的变劣是由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是在饲草储备过程中牧草营养品质的损失也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36〕。我国饲草储备存在空白,技术存在诸多缺陷,没有明确饲草储备环境参数,储备设施环境是影响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饲草储存过程中最易于控制的环节。适宜的储藏环境不仅能减少饲草发霉情况、延长饲草储备时间,还能控制储藏设施内光照强度,减缓饲草营养流失速度。储备库地面环境情况,如果建设不当,会导致牧草反潮,牧草容易发霉,影响牧草品质变化,在牧草进行储备之前,地面应铺一层秸秆防止返潮。此外,丁武荣〔37〕研究表明,在干草中添加1.15千克/吨复合添加剂,有助于牧草干草的品质保存,推迟草捆温度高峰期的来临。
3.2.3 抗灾饲草储备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牧区抗灾饲草储备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制。饲草在采购、储备、运输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专业性,差异性较大,较难统一管理。如果没有实行抗灾饲草储备分类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遇到突发自然灾害时,抗灾饲草不能及时调用到受灾地区〔38〕。随着我国牧区食草动物养殖的不断发展,饲草需求量逐年增加,对我国牧区饲草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我国牧区抗灾饲草储备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4 抗灾饲草储备产业化偏低
我国牧区草产业虽然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缺乏大规模的饲草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经营和饲草储备的企业〔39-40〕,企业与牧民的合作积极性差,企业没有足够资金开展饲草储备,企业的生产设备、储备能力能差,加上饲草储备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质量不高,缺乏有能力的带头人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只有创建大规模的饲草储备产业化体系才能带动我国牧区抗灾饲草储备的发展。
3.2.5 抗灾饲草储备地方政策不健全
当前,草业、畜牧业和农业均为国家重大产业,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十分显著,地方粮食和畜产品储备体系完善〔41-42〕。而对抗灾饲草储备尚未建立储备管理机制,缺乏地方政策支持,影响了我国抗灾饲草储备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抗灾饲草产品政策扶持体系,引导社会金融资金走进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完善补贴制度健全保护制度,完善支农资金分配、饲草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及政府转移支付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和中国国情的饲草补贴和价格支持体系。同时,在饲草产品的原料生产、加工销售、质量监管等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大财税扶持。
根据抗灾饲草储备期间的营养物质劣变的机理和规律,健全饲草储备库环境参数,填补国内领域空白,制定抗灾饲草储备技术规范,提高品质检测技术,建立饲草储备监测体系与饲草安全储备管理技术体系。国家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主要用来建设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入,企业的投资主要用于流动资金,经营利润支付储备费用,减轻国家的负担;同时用于企业发展壮大和带动广大农牧民实施产业化经营;根据畜牧业的发展方向,让饲草储备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起来,让饲草储备来带动牧区畜牧业的养殖生产、收购加工、销售消费产业。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模式现在发展比较完善,中央储备粮的制度、结构、运转方式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43〕。在饲草储备这一方面,中央应该注重饲草储备建设,制定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在饲草产品原料生产环节中对种植用地、草种、农机、加工机械等给予专项补贴;对天然打草场补播、改良给予专项补贴;对加工销售环节继续执行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性贷款对加工销售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出台鼓励和支持饲草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跨地区收购、兼并政策。加大金融政策扶持,积极执行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金融部门在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积极创新金融信贷服务方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加大贷款的扶持力度。鼓励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的政策鼓励机制,吸引民间资本通过相互参股等形式参与饲草产品生产经营。
我国牧区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持续时间长、灾害严重等特点。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给牧民带来的财产损失、提高政府的救助水平和维护灾区的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建立大型的抗灾饲草应急储备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建立适合当地的适饲草储备库是防止牧草在贮藏期间导致牧草营养流失的必要保障。此外,我们应该在原有基础的饲草储备库上进行扩建和改建一批标准的大型的饲草储备库。建设大型的饲草储备库,应该利用好国家对牧区饲草储备库的奖补资金、禁牧补贴,加强与当地大型企业的合作,在储备库上,应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专业知识,培育正确的发展理念,提高质量效益,扩大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创建以草业为主的龙头企业,进而对饲草储备发展有重要作用〔44〕,努力扎实的打造绿色的饲草品牌,实施市场化运作经营。
建立健全的饲草产品交易平台、信息系统、物流体系,增强饲草产品商品化进程,从而促进饲草产品高效便捷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牧区的交通、通讯信息等各项基础设施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饲草储备方面上的流通信息很薄弱,没有系统的饲草产品交易平台。经验证明,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这种经营模式是建立在农业产品信息交易平台之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业产品信息交易为支柱,对农业的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信息产品流通和企业化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我们牧草种植、加工、储备、销售这几方面也应该建立完善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建立覆盖全国的草产品信息交易平台是重中之重,只有建立完善的草产品信息交易平台,才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抗灾饲草储备过程中,来了解我国的抗灾饲草储备情况〔45〕。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我国牧区抗灾饲草储备对于稳定我国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草业合理开发利用、解决年际间和季节性牧草供给不平衡问题、减少农牧民的经济损失、对突发自然灾害具有防灾、减灾、抗灾等有重要意义。
不但经济安全的解决我国牧草产品生产地域分散、养殖企业聚集地较远、因长途运输导致成本增加、时间供给不平衡等问题,而且促进我国草产品的加工与生产,提高我国储备饲草的利用率。对合理利用我国草牧业资源、实现我国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都帅,尤思涵,包健,等.天然草地牧草干草品质对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响应〔J〕.草原与草业,2017,29(01):38-42.
〔2〕沈海花,朱言坤,赵霞,等.中国草地资源现状分析〔J〕.科学通报,2016(02):139-154.
〔3〕张丽君.中国牧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实践及对策研究〔J〕.民族研究,2013,(01):22-34+123-124.
〔4〕贾玉山,都帅,王志军,等.中国牧区饲草储备展望〔J〕.草业学报,2015,24(09):189-196.
〔5〕杨文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7(05):45.
〔6〕丁勇.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
〔7〕王常顺,孟凡栋,李新娥.草地植物生产力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14,34(15):4125-4132.
〔8〕乔宇鑫,朱华忠,钟华平.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格局分布〔J〕.草业学报,2016,25(06):1-12.
〔9〕赵晓倩.我国牧草供需现状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D〕.兰州大学,2010.
〔10〕李佳晓.中国分区域牧草供需测算及决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1〕彭鹏.今日锡林郭勒草原〔J〕.中国民族,1987,(07):18-19.
〔12〕卢欣石.中国苜蓿产业发展问题〔J〕.中国草地学报,2013,35(05):1-5.
〔13〕张娜.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14〕李夏子.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15〕乌兰其其格.锡林郭勒盟牧区基础设施供给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6〕任秀珍,郭华,贾玉山,等.典型草原区绵阳抗灾保畜饲草料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草业,2003(04):38-41.
〔17〕刘自学.中国草业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2002(01):6-8.
〔18〕张少春.牧民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张巧凤.锡林郭勒草原干旱灾害检测与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马晓芳,黄晓东,邓婕,等.青海牧区雪灾综合风险评估〔J〕.草业学报,2017,26(02):10-20.
〔21〕郝璐,高景民,杨春燕.草地畜牧业雪灾灾害系统及减灾对策研究〔J〕.草业科学,2006,(06):48-85.
〔22〕李海红,李锡福,张海珍,等.中国牧区雪灾等级指标研究〔J〕.青海气象,2006,(01):24-27+38.
〔23〕吕娟.水多水少话福祸——认识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M〕.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
〔24〕戴策乐木格.草原牧区干旱灾害风险能力评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5〕马齐云.草原干旱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6〕云小林.内蒙古牧区旱灾演变及抗旱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27〕玉柱,贾玉山.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8〕李寿.草原牧草贮藏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6(08):52-53.
〔29〕王彦芳.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0〕朝克图,迟晓雪.内蒙古呼伦贝尔牧草产业发展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26(03):50-52.
〔31〕迟晓雪,义如格勒图,赵育国,等.内蒙古呼伦贝尔牧草产业发展分析〔J〕.草原与草业,2017,29(03):11-14.
〔32〕谢浩,王桂霞,杨义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内蒙古牧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09):95-100.
〔33〕王艳.中国牧区扶贫开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4〕张振敏.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35〕尹强.天然防霉剂在草捆安全贮藏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36〕吴达,曹川.粮食陈化的影响因素及延缓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280-282.
〔37〕丁武荣.高水分苜蓿干草贮藏技术及其添加剂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
〔38〕李俊宝.我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现状与展望〔J〕.中国减灾.2013(19):10-11.
〔39〕李亚荣,红英,闫志辉,等.加快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沙草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04):3-6.
〔40〕王文略.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质性分析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
〔41〕骆庆国.论粮食储备的法律制度〔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2):122-128.
〔42〕刘刚.目标价格视角下主要畜产品价格风险预警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
〔43〕郝璐,王爱静,史培军,等.草地畜牧业雪灾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牧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3,(02):51-57.
〔44〕范文强,格根图,贾玉山,等.中国草产品加工发展展望〔J〕.草原与草业,2017,(03):1-6.
〔45〕周鹏.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