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2018-03-20 15:12:31段新乔苏龙高娃闫志辉
草原与草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草原生态

段新乔,孙 红,苏龙高娃,闫志辉

(1.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2.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很多珍稀动植物特定生存地区。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意义

草原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生态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

1.1 草原是生态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

我国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大面积的天然草原覆盖了辽阔的祖国北疆,是我国乃至许多亚洲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保障。草原植物贴地面生长,能很好的覆盖地面,增加下垫面的粗糙程度,降低近地表风速,从而可以减少风蚀作用的强度。天然草原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涵养土地中的水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重要江河源头都分布在草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天然草原植被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长江黄河等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草原的生态保护与我国水系的质量变化密切相关。

1.2 草原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

草原对大气候和局部气候都具有调节功能。草原通过对温度、降水的影响,缓冲极端气候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草原植物通过叶面蒸腾,能提高环境的湿度、云量和降水,减缓地表温度的变幅,增加水循环的速度,从而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草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草原还具有减缓噪声、释放负氧离子、吸附粉尘、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的作用。

1.3 草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

由于草地资源分布于多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复杂和多样性形成和维系了草地生态系统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地区地势高亢、气候寒冷、降雨稀少,为耐寒耐旱的草本植被的发育和草食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塑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构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系统中特殊的结构部分。据初步统计,草原生态系统类型占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53%。

1.4 草原生态功能影响全球气候

草原的碳汇功能非常强大,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地球的三大碳库。据相关资料,地球上草原储存碳的能力为4120-8200亿吨,略低于森林(4879-9560亿吨),但高于农田(2630-4870亿吨)及其他生态系统(510-1700亿吨)。草原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我国占据着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可起到维持大气化学平衡与稳定,抑制温室效应的作用。

2 重视草原多功能性开发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要重新认识草原的功能问题,着力优化草原的生产功能,提升草原的生态功能,挖掘草原的观光旅游功能,开发草原的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开发草原的多种功能,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双赢目标。

2.1 优化草原的生产功能

生态文明不仅强调生态的可持续,也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草原畜牧业既要保证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牧民收入,又要保持草原生态处于良好的状态,决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畜牧业的增长,更不是只顾草原生态保护,放弃草原畜牧业。那就要在优化草原的生产功能上下功夫,在草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一是要以提高草牧场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加快培育家庭牧场、专业大户、牧民合作社、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构建以牧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提高畜牧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二是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牧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草牧场的经营权,以及通过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鼓励牧民合作社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务,创新畜牧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牧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对畜产品进行精加工、分类加工和分类销售,丰富品种类型,加强品牌销售,让牧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2.2 提升草原的生态功能

一是要加强天然草原恢复与治理,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实施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等工程;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通过人工饲草地和棚圈等设施建设,推进舍饲圈养;进一步加强沙地治理。二是要实施重点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推进退耕还湿。积极建设河湖联通工程,为湖泊湿地提供水源,逐步遏制湖泊湿地面积萎缩、水质恶化的趋势;加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逐步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功能重组;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三是要恢复和治理破损矿山生态环境。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组织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程,采取工程、生物措施,加大以采空区、沉陷区、露天剥离坑等为重点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力度。四是要着力推动牧区人口转移。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生态问题,关键是要把牧区过多的人口转移出来,把超载的牲畜压下来,减轻草原负荷,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要优先发展牧区教育事业。长远看,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事业是有序、顺利推进牧区人口转移和发展牧区经济社会事业的最有效手段。要以牧区教育为重点,积极完善和探索发展民族教育的新路子,不断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农牧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推动牧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高素质牧民。

2.3 挖掘草原的观光旅游功能

草原可以供人类游憩和娱乐,提供户外休闲、旅游和娱乐的绿色的条件,草原美丽、奇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满足人民休憩、娱乐、审美、求知、探险等需求,草原旅游成为新兴产业。发展草原旅游业,可以发挥草地休闲、观赏、旅游畜牧业的特色,减少资源的消耗利用,可以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发展草原旅游业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依托独特的草原和畜牧业资源,引入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方式,使部分有条件的牧民既发展畜牧业,又从事畜产品加工和销售,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既增加收入、又保护草原生态的“双赢”目标。

2.4 开发草原的文化传承功能

草原生态环境是草原文化的园囿,反过来草原文化又对草原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由于草原文化自身的独特性,衍生出来的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的特点,正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可以使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特别是在人们崇尚生态文明、绿色文明,重视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潮流的趋动下,以无污染、纯天然绿色产品闻名的“草原文化”品牌大受欢迎,“草原文化”的经济文章大有可为。来自内蒙古草原的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小肥羊、河套面粉等知名企业和产品,就是依托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3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是实现草原持续利用和长久保护的根本,要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契机,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着力建立起草原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为维护草原生态良性发展,解决草原生态安全问题奠定基础。

3.1 强化政策支撑

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强化各项草原保护政策,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切合实际、来源稳定、受益直接、操作简便,有利于保护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政策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加快研究和落实以重大草原保护建设工程为内容的工程性补偿制度,以征用、使用草原付费为特征的利用性补偿制度和以草畜平衡补贴、种草补贴、牧草种子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鼓励性补偿制度,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努力形成保护草原者受益的良性局面。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财税、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不断强化在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发展草业经济、加快草原保护支撑体系建设、增加草原保护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力度。

3.2 强化法制支撑

依法治草是草原保护的基本要求,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严格规范草原资源利用,严厉打击开垦、非法征占用、滥采乱挖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严重破坏草原的大案要案。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严重破坏草原的违法案件进行曝光。要不断完善草原法规,依据草原法尽快制定和完善基本草原保护、草原调查统计、草原植被恢复、草原征占用补偿等方面的配套法规。同时还要加快地方配套法规的制定。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加大草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法律素质,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

3.3 强化体系队伍支撑

要高度重视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草原地区尤其是草原面积较大的省份、草原生态脆弱区、草原重大工程实施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都应尽快设立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要完善草原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建设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为枢纽、相关科研推广单位为支撑、地方各级草原监测机构为纽带、地面定位监测点为基础的全国草原监测体系。要完善草原防火防灾体系,强化防火防灾物资储备、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3.4 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草原保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增强草原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广泛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草原保护整体技术水平。一方面要加大科研、教学、推广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当前草原保护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强研究和攻关,力争有所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快草原科研成果的推广,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草原保护的科技含量。

3.5 强化产业支撑

牢固树立“小草大事业”的理念,建设生态型产业,发展产业型生态。做大做强以草为基础的草原畜牧业、草地农业、草种业、草产品生产加工业等草产业。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草业发展,用市场化的理念谋划草畜产品营销,加快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要发挥草原资源优势,着重打好草原生态牌、草地农业牌和绿色产品牌,充分发挥草原产品“生态、绿色、独特”的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升草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加文.中国草业现状及当前的主要任务〔J〕.草业科学,2008.25(2):1-5.

〔2〕周桔,杨萍,庄绪亮.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3):22-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退牧还草工程进展情况〔J〕.草业科学,2008(7):86-86.

〔4〕李晓宇,林震.退牧还草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1-2.

猜你喜欢
草原生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28
一生的草原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10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在最美草原自由翱翔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3:04
今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金桥(2018年8期)2018-09-28 02: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