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仕柱,吴雍军,杨小龙
(1.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99;2.凯里市教科局,贵州 凯里 55609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及生存之本。但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农业产量的不断追求、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改变传统种养模式,实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已势在必行。本文以凯里市生态稻田鱼养殖模式为例,来研究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能够给畜禽养殖提供食源,该模式能够充分将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及良好的循环。
凯里市生态稻田鱼养殖项目在凯里市凯棠镇新村村实施。全村共3个自然寨,8个自然组,416户,1 918人。耕地面积约1 km2,其中田0.7 km2,土0.3 km2,人均耕地面积533.33 m2。森林覆盖率为40%,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生态种养殖业。
水源选择:选择在稻田集中连片、水源条件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强,交通方便、当地农户养鱼积极性高的地点作为生态稻(荷)鱼产业的核心区。
稻田建设:用混泥土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到50 cm以上,夯实捶紧,最好用水泥砂浆浆砌,防洪防涝。
开挖鱼沟鱼溜:鱼沟规格宽40 cm,深40 cm,根据稻田大小和形状,鱼沟开成“十”或“井”,在鱼沟交叉处开鱼溜,鱼沟宽40 cm,深40 cm,鱼溜规格宽1 m,长1 m,深50 cm,沟溜相连。
田间管理:在稻田的进出水口安装栏鱼设施,栏鱼设施最好采用竹子编织成栏鱼栅或塑料网,安插在进出水口,防止鱼逃逸。在稻田插秧前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水稻生长和养鱼期要做好日常管理,做好防洪防涝工作,勤检查进出水口的拦鱼设施,以防逃鱼,经常疏通鱼沟,保持鱼沟与鱼溜相通,投喂饲料投在鱼沟和鱼溜内,投喂2次·d-1,10:00,17:00,做到“四定”原则,最大限度满足鱼的生长需要。
种养殖疫情防控:加强鱼病防治,在施农药时,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在中午或下午施用,尽量把农药喷洒在水稻叶面上,协调稻田用水,保持良好水质,确保稻鱼高产高效。
与其他种植业相比,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成为凯里市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稻田鱼养殖项目,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大大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种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凯里市已建立建立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核心示范户3~5户,辐射带动150~200户;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核心示范0.1 km2,辐射带动0.1~0.13 m2,种植核心示范区0.1 m2,辐射带动0.13 m2,产量0.15 kg·m2以上,产值达到9元·m2以上,年产值90万元;与传统模式相比,户增收4 520~6 150元。
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能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和历来畜禽生产中尿液和冲洗水处理的难点,做到资源化利用。而且粪尿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是种养结合家庭模式重点主要推行的技术。畜禽产生的粪尿流入收集池,经过处理可使其变成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这样既可节约肥料和水,还能减少环境污染,解决畜禽粪尿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
通过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实施与推广,巩固提升了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凯里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目前,凯里市已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开展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出口认证申报工作。这些都为凯里农业产业高效安全优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是以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符合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积极组建中长期的“高效、安全、实用、高效”的生态稻田鱼养殖模式管理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