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在大学生成长记录中的应用及策略

2018-03-20 04:30刘军姜扬傅帆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定位

刘军,姜扬,傅帆

就业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和自身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瞩目。从社会角度看,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长,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毕业生角度看,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自身缺乏深刻分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迷茫,加之当下所面临的选择不断增多,也使其在就业问题上遭遇双重压力和困惑。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不断挖掘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定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

“定位理论”作为营销理念诞生于二战之后,面对战后迅速崛起的产品市场,营销理念也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平的时代背景为产品的爆炸式增长提供了可能,随之而来的则是产品的同质化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产品得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各种同质产品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定位理论”的应运而生以及在此之后的不断完善,能够帮助产品在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先机,甚至重获生命。“定位理论”基于对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后,提出了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内通往成功的 6个步骤:(1)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2)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位置;(3)知道自己在前进的过程中需要超越谁;(4)清楚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金钱;(5)明白坚持的重要性;(6)明确自己现在所处的地位与自己的学习水平 是否相称[1]。

从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95万人,较2016年新增30万,再创历史新高。过去3年,新增高校毕业生数量分别为22万、16万、30万,逐年增长的趋势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2],“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成为常态。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状况同“定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极为相似。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激增使得具有同样大学学历的大学生与市场上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有着相似之处,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径和新方法,帮助大学生不断总结、反思和激励自身发展,梳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在就业市场中对自身的准确定位。

二、“成长记录”实现学生发展定位的应用策略

基于大学生成长发展和就业竞争需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借鉴“定位理论”,自2014年开始开展大学生成长记录系列主题活动和工作模式的探索。参照“定位理论”中通往成功的6个步骤,从新生入学寄语的视频录影入手,在大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开展成长记录的工作方式。具体采用“记录点滴,见证成长”的形式,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让大学生回看定期录制的记录个人成长点滴的视频,引导大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足迹,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态度,寻找更为切合自身情况的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不断调整和修正自身状态,以寻找到自己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成长定位,从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价值和人生追求。

(一)阶段式的记录方式,帮助大学生清晰“知己”

“定位理论”的精髓在于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某些属性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来作为定位的标签[3],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对该产品特色和形象的深刻认识。因此,大学生若想在就业市场中寻找到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有清晰的认识。

开展成长记录主题系列活动,从大学生角度而言,首先通过影像的方式生动鲜明地记录了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并且这种记录是可视化、可回看的;其次通过多样完备的活动让全体大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回看视频记录,了解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以此推动其不断进行思考、总结。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对大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工作手段,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途径,使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助方案;通过成长记录提供的可参考、可量化的资料,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增进对大学生的了解,发现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并在具体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在大学生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而寻找到自己的“专属”定位。

(二)系列活动的外推力,帮助大学生清醒“知彼”

在“定位理论”中,定位需要对市场的总体状况进行完整深入的了解,同时公司还需要为产品打造良好的市场形象,以期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稳定的、有价值的地位[3]。

如果将处于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大学生视作就业市场中待价而沽的“产品”,则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就需要帮助大学生理解就业市场的整体状况和竞争特性,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对就业市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在大学生的就业活动中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因此,在成长记录主题系列活动中也包含了大量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现状的活动。通过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领导前往学校为大学生开展相关讲座,使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目前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情况,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提出与市场相适应的要求。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使用人单位提前对大学生有所了解。

在成长记录主题系列活动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掌握大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目标,进而完成大学生的“品牌定位”。

(三)注重过程性,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准确“定位”

从大学生就业面对的市场复杂性来看,当前就业市场一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的换挡升级和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更多的工种正在不断诞生,许多新兴职业也开始不断填补单一的就业市场。在此情况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大学生如果基于片面的理解而做出了盲目的判断,则可能产生极度乐观或极度悲观的两种背道而驰的就业观、择业观。因此,从大学生整体发展的过程性特点来看,相较于高中而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但也很有可能进入一种由过度自由带来的茫然感之中。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迷失目标,放弃努力。开展成长记录系列主题活动,有助于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注重四年大学学习和生活全程的计划和安排,甚至于整个人生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三、成长记录实施的成效和体会

通过大学生成长记录系列主题活动有步骤、有保障、有规划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清晰地掌握自身成长脉络,在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不断调整并实现目标。

其一,在成长记录系列主题活动的帮助下,大学生可以全程参与记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意识,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发展。同时,成长记录所具备的激励功能,能够在引导大学生反观自身发展过程中,激励他们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二,通过在成长记录系列主题活动中嵌入朋辈互喻的教育效果,注入校企合作的外部助推力,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每一阶段的变化。大学生的评价体系更为立体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协助大学生不断调整在校期间设定的就业目标和理想追求,督促大学生的行动轨迹与其目标保持一致性、持续性。

当前国家经济减速换挡、高校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避免大学生的培养出现“同质化”的现象。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大学生提前做好充足储备,为自己未来在就业市场中找到完美定位。借助“定位理论”,结合成长记录系列主题活动,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水平,从而全方位地了解大学生,为大学生发展道路提供“因材施教”的可能性。同时,大学生也能在其中不断总结反思,挖掘潜力,实现朋辈互助,使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标一以贯之,最终在就业市场中寻找到一席之地,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定位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伤心的毕业生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