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非织造布行业

2018-03-20 00:44:10《产业用纺织品》
生活用纸 2018年3期
关键词:织造布出口领域

2016年,全世界的非织造布新材料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不受限于传统纺织品用途,各种非织造布呈辐射状渗透到各应用领域。

全球市场——纺粘技术为主,绿色环保趋势

目前,全世界几乎50%的非织造布均是直接用聚合物生产,而且比例还在不断增长。不仅如此,有关新材料、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如今,纺粘和熔喷产品在工业应用领域异军突起,发展势如破竹。

纺粘法是将化纤的纺丝和非织造布成网、固化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工艺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过滤非织造材料市场约占50%,而土工织物的应用也日渐增多。

原材料的制造成本及产品性能在非织造布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聚酯材料是当前流行的一种纺粘非织造布原料,它的研发具有明显优势。截至目前,经常用作原料的聚丙烯,其全球市场价格一直高于聚酯。另外,聚酯非织造布在建筑业上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可持续性,在隔热和绝缘等领域也非常适用,而且用料最少且无添加剂,是塑料泡沫、玻璃棉或矿物棉最好的替代物。

非织造布的强度在工业应用中非常重要。聚酯具有超强的韧性和伸展性。要达到这些性能必须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在最低定量和优化原材料的测试中,原材料约占纺粘法非织造布制造成本的75%~85%。欧洲常规产品的基准比较表明,纺粘技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在非织造布产品中占有很大权重。

绿色环保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关键在于生产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不仅如此,其经营成本也更低。非织造布工业的投资在现代生产系统中也是重要的方面。目前世界工业发展的另一趋势是投资组合,旨在保持经营成本尽可能低。而世界先进的非织造布企业最注重的是降低能耗,这已成为降低经营成本的一个方面,据了解,新一代纺粘系统节能可高达20%。

非织造布技术正依据市场导向不断完善,且成效显著。前几年经济不景气时,非织造布行业仍然以稳定的速度持续发展,这说明该行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到目前为止,非织造布行业率先摆脱低迷的经济状况,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富有朝气的生产行业。

除了纺粘技术,世界各地每年都在举行非织造布相关展会,并且可以发现创新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新品、多功能、新技术上。熔喷非织造和气流成网技术也成为这一行业的热门工艺。未来,非织造布行业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市场——爆发性增长,前景广阔

1 发展现状

(一) 生产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非织造布的产量达到526.3万t,同比增长8.5%,增速虽与2015年相比有所回落,但还处于高速增长的区间。按地区看,山东是中国非织造布产量最大的省份,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达到94.7万t,山东省非织造布产量快速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其在土工、防水卷材基布等方面投资迅猛,使得产能大幅扩张;另一方面,山东不少传统纺织企业转型进入非织造布领域,投资强度较大,设备先进,单线产能比较大。广东、江西的产量增长在10%左右,而浙江、福建和安徽等省的非织造布产量增长在15%左右。中国非织造布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产量占全国的70.2%,并且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中、西部地区,湖北省由于一次性医卫用纺织品产业发达,其非织造布的产量达到40.8万t,河南、四川等地的产量虽然不大,但是保持了高速增长。(二) 投资

非织造布的需求多元且增长迅速,因此行业的投资非常活跃,但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2016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06.22亿元,同比增长13.87%,这项指标在2014年的增速为44.2%,处于近年来的最高点。由于非织造布生产线从投资到最后达成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行业需要时间消化新增加的产能,所以经过2015年投资增速的下降,2016年的投资增速已有抬头之势,预计2017年非织造布行业的投资增速将继续向好。

根据协会对部分设备制造商的统计,2016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新增加针刺生产线销售152条,水刺生产线新增33条,热风、热轧生产线19条,反映了行业在投资方面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热度。

(三) 经济效益

近年来,非织造布行业一直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非织造布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558.4亿元和9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7%和8.23%,利润率为6.38%,行业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则大幅下降了43.32%,表明行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盈利能力提升,一方面得益于行业的科技进步增加了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另一方面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的提升以及产成品库存、应收账款数量的下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近五年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6年比2012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而同期行业的产量在大幅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油价格下跌带动了聚丙烯切片、涤纶短纤等原材料价格下降,使得非织造布产品的销售价格上升受阻,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四) 国际贸易

2016年中国出口非织造布82.1万t,金额2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5%和1.49%。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出口整体下降的大背景下,非织造布的出口仍然保持较好的势头,数量是推动中国非织造布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2012—2016年间,按重量计算的非织造布出口年均复合增长14.08%,高于非织造布出口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出口价格方面,2012年与2013年非织造布的出口单价保持了低速增长,在2014年后开始出现下降,2016年更是下降近10%,5年间出口价格年均复合降低2.2%。

中国出口的非织造布产品以短纤成网为主,短纤非织造布的重量占总量的51.33%。2016年中国出口的纺熔非织造布的重量占总量的48.67%,金额占比43.7%,与2015年相比比例有所提高。从加工程度看,经过浸渍等处理的非织造布占出口额的44.31%,其单价比其他未经处理的非织造布高41.82%,可见对非织造布进行后整理加工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市场看,亚洲仍然是中国非织造布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2.49%,占非织造布的出口总额的60%以上,其次是欧盟和北美洲,与2016年相比,出口欧盟的非织造布同比增长2.61%;对北美洲的出口由于受到美国市场出口下降的影响,同比下降了3.9%。

出口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分别同比上涨5.45%和18.82%;非洲在2016年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展势头受阻,中国非织造布在该地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8.96%,但非洲市场的整体发展潜能依旧充足。中国非织造布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未来在非洲市场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2 发展趋势

非织造布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是速度非常快,经历了爆发性增长。2001年中国非织造布的产量只有56.9万t,仅为2016年产量的10.8%,15年间中国非织造布的产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16%;2000—2015年,中国非织造布的出口量由3.4万t增长到73.2万t,出口额由9,400美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增长到2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9亿元),分别年均复合增长22.58%和24.4%,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2.1%增长到17.6%。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

中国非织造布产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等领域受巨大的需求推动,吸引了全球主要的非织造布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另一方面,中国在非织造布专用原材料、装备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使其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如在纺粘非织造布领域,除了高端领域使用德国莱芬设备外,其余国外设备商在中国已经基本没有订单。比如中国在聚酯胎基布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得该类产品的生产线数量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胎基布产品形成了很强的替代效应。这种完备的产业链是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很难复制的。

(一) 国内市场

(1)稳定增长的医疗卫生领域

未来,市场需求还是推动中国非织造布产量增长的第一要素。全球来看,医疗卫生是非织造布最大的应用领域,该领域的发展与人口数量和结构密切相关。中国是人口大国,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有所回升,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都使得卫生用品市场基础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改变消费习惯,使得婴儿纸尿裤、卫生巾和成人失禁用品的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最终向发达国家靠拢。在医疗领域用非织造布方面,中国还处于市场的培育导入期,一旦配套医保及相关采购政策成熟,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市场空间非常大。2016年中国进口的医用敷料就达到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9亿元)左右。

(2)高速增长的工业应用领域

在工业领域,非织造布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征也有极广泛的应用。袋式除尘技术经过国内外市场的验证被证明是有效的环保技术,在火力发电、钢铁冶金、水泥、垃圾焚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随着国家对环保投入加大,非织造布在空气和水过滤方面还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土工、建筑领域,同样面临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非织造布在汽车内饰、地毯、隔音隔热和过滤材料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另外,由于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非织造布在包装、电缆、家居领域也有非常多的应用。

(3)潜力巨大的新兴领域

超纤革基布领域的成长性也非常好。受市场和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合成革行业整体在下降,但是超纤合成革及其基布由于性能优越,是行业发展的重点,对传统产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替代。在墙布领域,非织造布的潜力也非常大,其立体结构可以在隔音、防霉、手感等方面深度开发,在成本和性能方面与普通墙布相比有很强的优势。

(二) 出口市场

产业进入成熟期后,随着国内市场渗透率的提高,国际市场对中国非织造布产业愈加重要。2016年中国出口非织造布73.2万t,占总产量的14%,其中水刺非织造布的出口比重更高。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在美国市场,2000年中国的市场份额近似为零,而日本的份额达到27%;到2016年,中国的市场份额变成23%,日本则降为8%。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国非织造布的优势则更加明显。2016年中国出口至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的非织造布达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6亿元),同比增长4.96%,对这四国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中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中国非织造布出口市场中的重要性和成长性。

总之,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在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进入成熟期,巨大的内需市场依然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巨大腹地;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增加,也将成为中国非织造布的增长点。另外,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在设备、原料和工艺方面的技术创新将推出更多新的产品和应用,对传统产品形成有效替代,不断扩大非织造布市场。所以中国非织造布产业的未来前景非常好,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猜你喜欢
织造布出口领域
Shinwa(K814) 推介水刺及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学生天地(2017年11期)2017-05-17 05:50:51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7年1期)2017-02-17 18:58:57
孖纺非织造布大有可为
生活用纸(2016年6期)2017-01-19 07:36:30
俄罗斯计划2020年将非织造布产量扩大至20亿m2
生活用纸(2016年5期)2017-01-19 07:36:05
数据—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9期)2016-10-27 12:47:01
数据 出口
汽车纵横(2016年8期)2016-09-24 15:38:21
熔喷非织造布工艺与性能的关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