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角下的《纺织测试新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2018-03-20 00:23:09辛斌杰郑元生陈卓明胡文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科纺织测试

辛斌杰,刘 岩,郑元生,陈卓明,胡文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纺织测试新技术》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近代纤维及其集合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新型测试方法与技术,了解目前纺织材料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纤维和纺织品测试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发展的新型测试方法及典型仪器的应用,为今后从事贸易检测工作打好基础。

“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新工科”。

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三个“新”,即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新和教育是“新征程”上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党和国家提出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明确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性工程,强调教育事业放在优先的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这必将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和教育强国的强大动力。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纺织测试新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需要思考如何结合新工科的思维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满足新时代对纺织专业课的人才培养要求。

1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简称《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把握好“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就要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创新大学组织形式,促进“理工”“工工”结合、“工医”“工农”“工文”交叉。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2 《纺织测试新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常规的纺织类高校目前基本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完成专业课的讲授,普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授课的方式比较单一,而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体,知识传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缺少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手段。除此以外,由于纺织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交叉应用型课程,机械、电子、信息、物理和化学等多门基础学科都应用到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单一的一个测试设备讲解测试方法,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下课后如果不再去查找资料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就会出现教学质量无法保障的隐患。

同时,纺织测试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纤维、纱线、织物、复合材料等纺织品及服装材料的质量测试都包括在内,纤维材料的长度、细度、强度等基本的性能指标,各类物理、化学的测试技术和手段都有涉及。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32课时内完成对外观结构、机械性能、热性能、成分分析等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很多内容并不能充分展开,授课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演示文稿的内容进行讲解,穿插教具演示和视频,讲课速度较快,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课堂的知识。

除此以外,纺织测试技术涉及很多的仪器设备,传统的教学用设备比较陈旧,更新速度不是很快,跟不上国内外纺织测试最新技术的进展。学生只能通过教科书上的一些简单的设备原理示意图或者教师的讲解来进行学习,缺少对纺织测试的原理性、结构性的深入观察和了解,所用的教学视频也较为陈旧,难以向学生展示最新的设备原理及工艺。教材虽然为最新版本,但是现代纺织测试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3 新工科模式在《纺织测试新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工科思维的核心是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和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纺织测试新技术所涉及到的交叉学科领域,这是提升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性要素。

纺织测试新技术和其他的测试新技术存在类同点,测试的本质是通过仪器装置对测试对象的外观结构或者各类行为进行数字化的、客观化的度量,从而能够准确描述测试对象的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这是纺织测试新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属性。因此,在设计纺织测试新技术的课程模块时,需要做交叉学科的分类引导,把纺织测试新技术所涵盖的所有章节进行属性划分,在划分时充分考虑物理性能指标的测试、化学性能指标的测试、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仪器原理学、机电一体化设计,测量标准等多学科的知识要点。

在授课前,可以提前安排一些必要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纺织测试新技术的时候不是零基础,对仪器设备不是一无所知,对测试对象能够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引导式教学,特别是反转课堂的模式,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学生完成对测试的认识和理解。《纺织测试新技术》课程的章节较多,因此可以组织课程兴趣小组,将每个章节的任务分解给每个小组,由小组的成员组织自我学习和拓展研究,在每一章节结束后组织一次研讨交流,授课教师结合小组汇报的情况,对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由此推动学生掌握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在授课后,安排课程兴趣小组组织学习调研活动,不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自主安排研究的内容,与课程讲授的内容相呼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并组建微信课程群,分享课程中的一些教学视频、研讨视频、设备原理示意图等公共资源,并及时沟通课程学习过程的一些问题和困惑,通过知识共享、网址共享、即时沟通将课后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与此同时,将纺织测试仪器与设备的主要生产商的官方网址,最新信息动态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分享给学生。比如在乌斯特、长岭等国内外主流的纺织仪器和测试设备的官网上,可以找到纺织测试新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最新设备。

4 结语

通过将新工科的思维与《纺织测试新技术》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小组,通过现代化的沟通交流技术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学习资源共享,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工科纺织测试
澳洋纺织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38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2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