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红 胡伟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 浙江 杭州 311261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外科手术是痔疮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术后创口的愈合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中药坐浴熏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采用中药坐浴熏洗可直接接触患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水肿、疼痛减轻,促进创面愈合,对痔疮术后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1]。本次选取100例痔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五倍子方坐浴在痔疮术后创口愈合中的疗效。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100例痔疮手术患者(包括外痔、混合痔)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外痔患者45例,混合痔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中,女35例,男15例,年龄30~65岁,病程2月~20年;观察组50例中,女32例,男18例,年龄35~70岁,病程3月~20年。两组患者在手术方式、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1 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五倍子方坐浴,其组方:五倍子、芒硝、苦参、大黄、黄芩、黄柏、柴胡、地榆、槐米、当归、赤芍、生甘草、艾叶、玄参、荆芥、蒲公英各9g,每日1剂,分2次水煎后坐浴,每次15~20分钟,1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2.2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碘伏局部消毒,每天2次,1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显效:经治疗水肿消退,疼痛显著减轻,创面无渗液及渗血,无局部感染;有效:经治疗水肿及疼痛均明显减轻,创面有少量的渗液和渗血,无局部感染;无效:治疗后水肿、疼痛及创面渗液均无改善或有加重。
3.2 结果:见表1。
痔疮主要发病在患者的肛门部位,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称为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的称为外痔,发生在齿状线上下的为混合痔。痔疮的发生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痔疮后期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痔疮患者术后大多出现疼痛、创面水肿、渗出,每日排便,粪渍经过肛门污染创面,患者排便后多数不能自行有效清洁创口,仅靠单纯口服或肛门给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中医学认为,气血阻滞、气机运行不畅,肌肉痉挛及脉络受损是发生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故治疗时应着重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等[2-3]。
通过以上观察,笔者发现五倍子方坐浴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出,缩短创口愈合时间。五倍子方坐浴,药物可借助热力作用刺激肛门局部皮肤,促使皮下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新陈代谢,降低局部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张力,缓解平滑肌痉挛,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促进水肿吸收的作用,以达到肿消痛减的目的。方药中,五倍子涩肠收敛止血,其所含的草柔酸,可促进皮肤黏膜、溃疡等部位的组织蛋白凝固收敛,使血液凝固而止血,并防止组织液渗出。芒硝、大黄清热泻火;苦参、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柴胡行气止痛;地榆、槐米化湿凉血止血;蒲公英清热解毒;荆芥祛风;当归活血止痛;赤芍清热活血;玄参养阴清热;艾叶止血;生甘草清热、调和诸药。综上所述,通过100例痔疮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五倍子方坐浴在痔疮术后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丁建华,刘肃志.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水肿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9):1285-1286.
[2]杨丛家.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5):67-68.
[3]李晓洁,王华胜,张胜威,等.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