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崎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河 164300)
玉米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是最主要作物之一。目前玉米品种在市场上呈现多、乱、杂的状况,真正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不多,有些农户盲目引种,导致无法正常成熟而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4-2016年做了3年品种筛选试验,并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和抗逆性鉴定试验,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及品种熟期特点,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1.1 试验区概况试验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该基地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部,海拔166.4m,127°27′E、50°15′N,土壤为草甸暗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3.44%、pH值5.81、全氮0.175%、全磷0.126%、全钾2.165%、速效氮170.83mg/kg、速效磷65.36mg/kg、速效钾113.58mg/kg。秋整地、秋起垄[2-3]。
1.2 试验品种供试品种10个:绥玉29、禾田4号、鑫科玉2号、先达203、瑞福尔1号、克玉16、垦单24、华美2号、德美亚1号、德美亚3号。
1.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个密度水平,分别为4500株/667m2、5500株/667m2。每个处理4行区,行距0.65m,行长5m,2次重复。
1.4 播种及田间管理前茬作物大豆,人工双粒点播,试验于5月10日播种,5月26日出苗,6月9日定苗。基肥:每667m2施磷酸二铵15kg、尿素5kg、钾肥5kg。追肥:6月26日追肥,追施尿素1次,施用量为15kg/667m2;5月18日播后苗前封闭灭草,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7月7日有大风天气,其他气象信息与历年相当。
1.5 试验调查项目物候期调查记载:出苗期、吐丝期、收获期等。植株性状:记录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等。病害调查:大斑病、北方炭疽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等。产量测定:5点法,每个点测15m2,测定产量性状。
2.1 品种的生育进程记载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相同参试品种的出苗期、吐丝期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除华美2号在收获时随着密度增加子粒含水量减少外,其他参试品种收获时的子粒含水量都相应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
表1 筛选品种的生育进程记载表
垦单24、克玉16、华美2号的熟期相对较早,在黑河地区的成熟天数116d左右;鑫科玉2号、德美亚1号、瑞福尔1号、先达203成熟天数120d左右;禾田4号、绥玉29和德美亚3号的生育天数124d左右。
2.2 植株性状调查由表2可知,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大多参试品种的株高、穗位高无明显差异,参试品种中瑞福尔1号和垦单24的平均株高分别降低11cm和10cm,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3号的平均株高增加11cm和12cm;禾田4号和华美2号的平均穗位高增加12.5cm和11.5cm,先达203的穗位高降低了9.5cm,其他各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变化不大。
表2 筛选品种的植株性状调查表
鑫科玉2号的空秆率较高,2种密度下分别为8.33%和12.07%,禾田4号在密度增加情况下空秆率由2.00%增加到8.77%,其他品种在密度增加的情况下,空秆率增加不明显。
禾田4号和华美2号抗倒性较差,2种密度下的倒伏率均超过20%,其中绥玉29、先达203、瑞福尔1号在2种密度下均未发生倒伏,其他品种轻度倒伏,并且随着密度增加倒伏率增加。禾田4号和克玉16轻度倒折,其余品种没有倒折现象。
2.3 抗病虫性调查由表3可知,不同密度条件下,参试的10个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均感大斑病,鑫科玉2号和德美亚3号的大斑病发病最轻,低密度条件下为1级,高密度条件下为3级;垦单24在低密度条件下5级,高密度条件下7级;德美亚1号在低密度条件下5级,高密度条件下3级;其他品种在2种密度下均为3级。瘤黑粉发病率较低,最高的为绥玉29,高密度条件下为2.8%,低密度条件下为2.2%;德美亚1号高密度条件下为1.8%,低密条件下为0;其他各品种的瘤黑粉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且无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克玉16和鑫科玉2号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均有青枯病的发生,且随密度增加发病率有所提高,分别由低密度条件下的24.4%和5.6%达到高密度条件下的28.45%和6.8%,其他参试品种无青枯病发生情况。黑河地区北方炭疽病发生普遍,瑞富尔1号发病级别达7级,德美亚1号为5级。该试验主要发生的虫害有玉米螟和双斑萤叶甲,其他虫害较轻或没发生。
表3 筛选品种的病虫害调查表
2.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穗部性状调查由表4可知,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均有所减少,其中德美亚3号、鑫科玉2号、先达203在高密度条件下穗粒重降低超过20g,分别降低26.97g、21.68g和20.17g,克玉16、瑞福尔1号、垦单24和禾田4号的穗粒重分别降低14.47g、14.34g、13.33g和12.55g,德美亚1号、华美2号和绥玉29穗粒重降低不超过10g,分别降低7.64g、6.18g和0.72g。
所有参试品种的子粒含水量在密度增加的条件下均有所提高,大多数品种含水量的增加不超过1%,瑞福尔1号、德美亚3号和绥玉29的含水量分别增加2.07%、1.12%和1.45%;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出子率变化不明显;在密度增加的条件下千粒重均有所降低,其中瑞富尔1号、德美亚1号、垦单24、先达203减少较多,分别减少38.85g、33.33g、32.85g和30.2g;通过产量测定,参试的10个品种有7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3个品种的产量降低,其中德美亚3号和瑞富尔1号产量减少的数值很小,每667m2分别减产2.37kg和8.9kg,垦单24的产量减少较多,达到81.71kg。经过产量排序,高密度条件下的华美2号产量最高,每667m2为733.06kg;其次为高密度的先达203,为688.63kg;德美亚3号低密度和高密度的产量排第3位和第4位,产量分别为655.98kg和653.61kg;鑫科玉2号、克玉16和垦单24在2种密度条件下产量均不高。
表4 所筛选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调查表
黑河地区受2017年气候影响,玉米整个生育期适中,营养生长阶段雨水调和,光照与温度基本与历年持平。苗期低温,有效积温不足,对成熟天数影响较大。7月7日发生一次大风,玉米全部吹倒,但后期多数品种都能恢复直立,对后期生长影响不大;进入玉米灌浆期后有效降雨较少,不利于玉米灌浆,虽然霜冻较历年偏晚,但玉米成熟期仍然略有延迟。品种的产量与栽培技术和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密切相关,品种的适应性也非常关键。其中,华美2号、先达203、德美亚3号、德美亚1号、禾田4号和瑞福尔1号在5500株/667m2条件下产量较高,但瑞福尔1号的北方炭疽病偏重,个别年份容易病害大发生,德美亚3号的熟期略晚,垦单24、绥玉29、克玉16、鑫科玉2号的产量在2种密度条件下都不高,并且克玉16的青枯病太重,垦单24的大斑病较重,所以通过2017年的新品种筛选试验并结合以往试验结果,从2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各个品种的产量、抗逆性及其他综合农艺性状上考量,华美2号、先达203、禾田4号和德美亚1号适合黑河地区在5500株/667m2条件下种植,德美亚3号虽然产量较高,但熟期偏晚,在黑河地区种植存在一定风险,为了试验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1] 张崎峰,巩双印,李金良,等.高纬寒地早熟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6):5-7
[2] 张崎峰,蔡鑫鑫,李金良,等.高纬寒地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2):31-33
[3] 陈海军.黑龙江省北部玉米品种的综合性状评价[J].中国种业,2014(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