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
【关键词】 数学教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3—0057—01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它通过视频、动画、声音、文字等媒介,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大脑同一皮层建立联系,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实践证明,恰当地应用微课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使用的原则
1. 科学合理性原则。每节课都制作微课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何时制作微课,如何找到与自己教学相匹配的资源,这就要注重科学合理的原则。例如,教师要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搜索引擎里面输入“关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微课”,然后根據课堂需要自行选取下载。教师应仔细检查,不能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更不能出现课堂上所使用的微课与本节课主题相关性不大甚至是无关的状况发生。用于学生课后学习的微课,教师更应该在科学合理性上进行把关。
2. 恰当合适性原则。相较于普通视频,微课以时间短小为显著特征,但是时长仍然在几十秒至二十分钟不等。教师选取的微课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5分钟之内,时间若是过长则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微课内包含的知识点太多,学生一时无法全部理解和吸收;二是微课分散学生太多的注意力,导致教师无法完全控制课堂。
3. 有效辅助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选取的微课应该既富有生动性,又包含大部分知识点,使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点,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前预习阶段恰当应用微课。课本中有很多知识,按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学,或者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明白。像这样的内容,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就要利用5分钟左右的微课,恰当地点拨、指导学生一次性学深学透,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以反复训练。
2. 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微课。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微课基本上有以下作用:①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生活情形,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用微课展示细胞分裂或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不仅使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吸引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②运用微课建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教材中的重难点常常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教师可将重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如,教学“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结合PPT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动态实现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使其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进而降低了学习难度。③运用微课解决问题,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将例题讲解环节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 课后巩固期间及时应用微课。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这时可以将重点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做成微课。视频里面呈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根据需求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以及时得到补充。
4. 阶段复习当中高效应用微课。在阶段性复习过程中,专题训练很重要。这是,教师就可以把一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工具把这些导图做成微课。有时,一类问题需要归纳总结多种解题方法时,也可以做成微课。这样的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
总之,将微课有效地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发展的新趋势。数学是高中生普遍觉得有学习困难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感到吃力,无法完全理解授课内容,对于一些题目也无法完全掌握。借助微课,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明确,、课中学习有趣、课后巩固不漏的良好效果。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