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做好降本增效的创新工作

2018-03-19 18:28魏丽
中国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对策降本增效国有企业

魏丽

【摘 要】国有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双中高”的调整与改革。基于此,国有企业应该把握机遇,直面问题,做好企业降本增效的战略规划,为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其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降本增效的创新工作。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狀;降本增效;创新对策

一、前言

降本增效不单单是国有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其也是现代企业共同的奋斗方向。正是因为企业的合力作用,才使得降本增效的衡量标准不断提升,进而促使我国整体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现阶段,国有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组织结构设定不科学、管理方式落后、人力资源部门不受重视等,这使得国有企业预定的成本效益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本文对国有企业如何做好降本增效创新工作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当前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自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来,国有企业的运营发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前期投入资本数额较大,风险意识较低,致使后期再生产的投入比例不断压缩。部分国有企业“奄奄一息”,靠国家支持和银行贷款,勉强维持稳定运营。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运营能力面临巨大挑战;(2)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顶梁柱”地位主要是得益于其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可以在市场中自动占取一定份额。但是,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和考察,还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支出不必要的高额售后服务费。基于此,国有企业在产品质量的优化上也面临挑战;(3)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然而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才结构的划分缺少科学依据,致使人才资源的潜力难以有效发挥;(4)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级划分过细,管理运营成本过高,管理方式不够灵活,从某种程度上讲,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效益和运行效率。

2.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时期,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将面临改革和调整,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必然会成为改革和调整的重点,这使得长期做好国有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的目标有望实现。此外,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空前的,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主体势必会给国有企业的多样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赋予国有企业运营发展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促使国有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1.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发展理念,加强对成本效益的重视

国有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益资不抵债等问题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发展理念的落后,即对成本效益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围绕成本效益制定有效的降本增效战略规划。因此,打破国有企业的惯用思维,降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特殊支持,将国有企业逐渐推向现代化企业市场是创新国有企业发展思路,促进国有企业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当前,现代企业先进的发展理念包括人才培养战略、目标战略、责任战略、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统一战略、成本最小规划战略和质量效益双赢战略等,这些先进的发展战略是支持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化所在。国有企业应该结合其发展现状,直面问题和挑战,做好运营发展的全面创新工作,尽早成为市场竞争的一员。

2.科学设立组织机构,合理划分职能

企业机构设立科学,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基础,也是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根本。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按需,科学设立组织机构,清晰界定各机构的主要职能,保证各机构成员可以各司其职,避免职能交叉或空白等问题的出现。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控制好产品的设计生产环节,更要重视企业的日常化工作运营。精简机构可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职能合并也是控制企业投入成本的有效办法。具体而言可以参考以下意见:首先,按照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需求设立组织机构,撤销与核心业务发展无关的其它机构。在界定何为与核心业务发展有关或无关的组织机构时要充分发扬人道主义情怀,让各机构负责人以材料的方式,总结本机构对企业核心业务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企业高层以材料为参考,在核实材料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组织专家领导开会,共同探讨机构的设立问题。其次,按工作量或工作目标界定各机构的具体职能,责任到每一个人或每一项工作任务,从而保证各机构之间存在清晰的职能界定。

3.优化管理方式,推动全面信息化管理建设

管理成本在国有企业运营总成本中的占比较大,是影响企业总成本投入的关键指标。为此,优化管理方式,加强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形成基于国有企业核心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统一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管理过程简单明了,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同时推行,管理者按期做好管理规划,分析管理成本的变化。当然,为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企业可以适当缩减管理支出,倒逼管理者提出优化成本投入的管理对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面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在前期投入高额的费用,但是可以大大缩减后期的管理成本,可以称之为“一劳永逸”的建设举措。当然,信息化管理方式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创新国有企业发展理念的基础所在。

4.树立创新工作意识,丰富中国制造品牌

目前,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动力,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致胜法宝。国有企业的调整与改革要以创新为核心,立足于实现企业运营发展的全面独立化,即不再依赖于外来物,而是按己所需进行目标物的设计和生产,从而不断为国内外市场注入新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因此,优化基于创新的核心企业文化,围绕“创新”在企业内部不定期组织一些有利于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工作活动,进而让人人都能树立牢固的创新工作意识。

5.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所付出的成本代价较高。因此,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实现企业运营降本增效的必要举措。当然,产品质量的提高往往依赖于更高的成本投入,但是从价值规律来讲,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高成本投入得到的高质量产品将会伴随着更高的价值,并能够避免更多的风险,降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引发的其它不必要成本的投入。此外,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是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例如,华为每年要拿出企业效益的15%到20%作为企业的科研经费,不仅实现了企业本身的发展,也让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由此可见,科研项目对国有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6.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保护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保护,是实现企业运营降本增效的决定性力量。成本的投入决定除了受到客观因素的约束以外,往往是人的理性决策。如何得出成本最小、效益最优的运营方案,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人才。因此,提高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門工作的重视,推行具有激励效应的绩效制度和晋升规划,实现员工的个性化发展是改变国有企业当前运营状态的有效举措。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将专业型人才,如科研、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担任专家,保证引入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进而达到优化人才结构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与员工个人收入相关的绩效机制,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

四、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国有企业降本增效的创新工作,首先要明确国有企业运营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其次要结合国内市场的所提供的条件,进行适度的调整与改革,进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效益最优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福江. 管理效率提升对国有企业降本增效的作用[J]. 中国水运,2017,(07):64-65.

[2]黄莺. 现阶段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措施研究与弊端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7,(01):48.

[3]钱凇.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降本增效[J]. 财经界(学术版),2016,(21):126.

[4]贾勇.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做好降本增效创新工作[J]. 经济师,2016,(10):273+275.

[5]朱斌. 现阶段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措施研究与弊端分析[J]. 中国市场,2015,(50):122-123.

猜你喜欢
创新对策降本增效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思考
企业降本增效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量化考核机制在联合站站降本增效工作中的作用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