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阐述了高职物流管理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并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并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的实施内容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物流管理;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8.078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职业院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协作,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目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9年,截至2017年10月,招生近1000人,现在校学生369人。物流管理专业注重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实验设施较为齐全,拥有辽宁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1个、专业教学实操模拟系统5套,设施设备及软件总投资110万元,同时积极与10余家物流企业开展了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毕业实习、合作办学等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保驾护航。
此外,物流管理专业于2010年被中国物流学会评为“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近三年来,新生报到率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5%,充分证明了本专业设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凸显了今后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
3 基于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
3.1 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是以明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的,是着眼于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专门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用人企业实地走访、探寻人才招聘会、发放调查问卷、追踪毕业生等方式进行市场调查,明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聚焦物流职业经理人、仓储经理、运输配送经理等中层管理岗位,面向地区性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和物流园区的仓管员、配送员、运输调度员等岗位群,培养具有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通用能力、物流操作和物流管理等职业能力、并具有物流岗位从业资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質、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率高、对口率高。
3.2 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确立需要进行一系列基础性工作: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宏观把握行业、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为确定职业岗位群提供依据,然后详尽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总结出每个岗位的最核心、最典型的工作任务要求以及胜任工作的核心能力,最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职业活动为主线,根据最典型的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确定了核心课程,并明确了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应包括:基本素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拓展、综合实训、毕业实践六个部分结构。
3.3 依托工学结合整合教学资源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将物流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素材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并将全国物流技能大赛所要求的实践技能点融入实践教学中,运用企业真实案例开发了核心课程的项目任务指导书,将重点章节中涉及的关键技能点贯穿一致。此外,依托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进行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在辽宁省教学信息化大赛中多次获奖,这也为其他职业技能课程的建设提供的素材和参考依据。
3.4 完善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倡导以情境式、体验式、互动式、模拟式等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依托校企合作的优势和资源,构建了“教—学—做—工”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以企业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引导教学内容,将物流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融入教学中,采用了工作过程导向、行动参与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加强过程考核,全程跟踪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
“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虚拟角色设定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适当点评,主要培养训练学生适应各种岗位的职业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
“做”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创设企业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物流项目的分析与操作内容。例如,在核心课《物流运输实务》中涉及到多种运输方式的表单填制和运费计算部分,教学组织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教师讲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物流项目的分析、物流方案设计、运输费用的计算、物流单证缮制等操作内容。整个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操作项目、解决问题,形成了“识—学—算—练”的学习思路,以“教师的教”为辅线,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适当点评,形成了“导—讲—跟—评”的教学思路。
“工”即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按各岗位工作要求真正到企业中实训学习,每年组织学生在“6.18和11.11”等物流企业关键节点工学交替三周,学生在真实岗位上亲身体验物流工作的内容、特点、作业流程,将“教—学—做—工”的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实践层面上真正解决零距离上岗的问题。endprint
4 基于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效
4.1 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条件和学习平台,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使学生的整体实践素质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能力得到加强,使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实效性、实用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工学交替实习实践中的表现获得了物流等企业的广泛认可。近三年,先后有20余名同学在物流企业实习期间,因各项综合排名靠前,被授予“优秀实习生”、“最佳个人奖”、“宣传大使”等称号;现任企业班组长的优秀毕业生,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荣登企业“2017榜样的力量”宣传榜;还有同学因业务能力过硬,被特批为“企业形象代言人”。此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在校学生积极筹划经营“夜猫店”,为校内学生提供配送零售和日常用品的物流服务,并与快递企业合作,进行校园周边的快递派送业务。
4.2 促进了“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作为保障,这就需要打造一批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专业教学骨干。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促使教师要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近三年来,专业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多举措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思想方针,教师在学生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中,参与学生管理并配合企业开展各项工作,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优秀实训指导教师”称号。
4.3 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下的教学改革实施促进了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专业与京东商城、苏宁物流、宝供物流、佳吉物流、沈阳中深物流集团、九州通物流、大连锦程物流、北京招商局物流、沈阳中外运物流、沈阳正邦物流等诸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岗位认知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真正的实践环境和场地。物流管理专业先后被企业授予“最佳支持单位”、“最佳校企合作伙伴”;同时,还积极与辽宁正邦物流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多主体办学模式,筹划建成集“产—教—学—研—服”五位一体的国际物流教研中心,并围绕高职学制的特点,形成“真实工作项目引领的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4.4 社会服务与影响力提高
依托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咨询水平进一步增强,承担了省级横向课题,研究成果经过鉴定,获得政府部门的采纳和好评,同时受省厅委托筹建“辽宁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辽宁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2017年6月29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荣居“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与电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第40位,在辽宁省排名第3位,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社会声誉和行业影响力。同时,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与产业对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同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这是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肯定和鼓励。
参考文献
[1]魏波. 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农机,2017,(9):212-214.
[2]王秀榮, 刘照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4,(3177):46-48.
[3]李强. 基于项目法的工学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4,(3703):130-132.
[4]刘心.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高职校企合作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25):34-35.
[5]墨亚兰.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点综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6,(9):200-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