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丽珍 何怡
摘 要:云计算和大数据不断推动各行业创新变革,势必影响传统审计模式发生变化,促进新技术体制下的审计作业平台的发展。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和实践,对云审计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研究,并对构建智能审计作业云平台的可行性进行了重点分析,为推动智能审计作业云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审计;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8.054
1 引言
2006年,Google首次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2008年,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首次全面阐述了“大数据”;2010年,云计算与互联网一起进入了蓬勃发展期;2013年,大数据技术开始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随着新一轮IT创新变革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以云计算为基础支撑,大数据为业务引擎,各行业领域企业运营、财务、人力资源和信息化战略均重新布局。以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其审计模式仍停留在现场审计和联网办公的范畴,审计效率普遍较低。未来,传统的审计内容、审计模式、审计风险都将发生变化,面向大数据的“云审计”创新模式将引领下一轮审计行业技术变革。
2 云审计相关概念
定义1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以数据和处理能力为中心的密集型计算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按需提供资源的服务。主要包含按需自助服务、通过网络访问、与地点无关的资源池、快速伸缩性和按使用付费五个特征。
云计算为企业和用户提供高可扩展、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基础IT设施,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和运维成本。亚马逊、Google、微软、阿里巴巴等巨头公司提供的公共云服务不断成熟和完善,融合了许多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编程模型、大规模数据管理技术、分布式资源管理、信息安全、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云容器技术、绿色节能技术等,涌现了一批以VM虚拟化、Hadoop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HBase分布式结构化数据库、MapReduce并行计算模型、 OpenStack云管理平台、Spark大数据统一计算平台、Storm流计算、NoSQL、Docker容器等为代表的开源计算框架。
定义2 大数据:指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用现有的常规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满足数据量大、种类多、增长及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大4个根本特征。从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纪初,大数据已经开始萌芽。2006年以来,大数据不断向社会各行业渗透,全球大数据产业日趋活跃,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加速发展。2014年,美国白宫发布了全球“大数据”白皮书,预示大数据技术将为每一个领域带来变革性的影响,并成为各行业颠覆性创新的原动力和助推器。
定义3 云审计:云审计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等方式,采集跨行业的、异构化的海量电子数据,进行深度的协同作业、资源共享、大数据分析和审计线索挖掘,这是未来审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20世纪80年代,传统手工审计就遇到了信息技术的挑战,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政府审计中,依托“金审工程”的建设成果,审计模式正在历经现场审计——联网审计——数字化审计——云审计的不断演变。在风险导向的社会审计中,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已广泛应用,中注协与各大审计软件公司一同推进审计信息系统和行业经济数据库的应用普及,并与时俱进地将审计信息化建设融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之中。云审计作为新一代审计技术,为审计业务流程带来巨大变革,将深刻影响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数据管理、审计资源共享等各个阶段。
3 云审计相关理论研究
云审计融合了审计、云计算、大数据等交叉学科,近年来成为审计信息化发展研究的热点。文峰(2011)提出了有关云审计的初步概念和框架,即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概念,通过数据的云存储,使得各种审计资源(参与审计的人员、程序和相关的硬件设备)通过云来协同,从而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富有效率,更科学的审计过程。陈伟和Wally Smieliauskas(2012)探析了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秦荣生(2014)从创新审计模式、应用审计成果、获取审计证据等方面研究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魏祥健(2014)基于IaaS、 PaaS和SaaS云服务模式搭建了云审计平台的基本架构,研究了云审计平台架构下的协同审计模式,并分析了协同审计模式的实现方式。丛秋实等(2014)指出云审计为实现协同国家审计提供了无缝隙技术支持,并基于协同国家审计机制构建了协同云审计体系。
4 审计云平台可行性分析
纵观当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云审计在理论、技术、成本、实践、创新和安全六个方面均具备相应的可行性。
(1)理论可行性。新技术不断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持续发展,有关云计算、数据挖掘、特征发现、移动办公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持续升温。其中,联网审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包括OLAP动态联机分析处理)成为国家863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国家金审工程联网审计的“一拖N”部署建设经验和理论成果也为云审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国家审计数据规划》、《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审计数据接口标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等规范的发布以及一批专项课题理论研究,都为云审计奠定了理论基础。2016年中注协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要根据行业技术架构和数据治理要求,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和内部管理信息化,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私有云或混合云应用转变,全面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新一代信息化水平。
(2)技术可行性。“十二五”以来,云计算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改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模式。目前,国内外主要的IT巨头均在研究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并提出了自己的“云计划”。当前市场化运行的公有云、混合云平台运营商提供的基础硬件设施和技术已较为成熟,包括主机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机房设施与布线等均能够达到先进水平。云计算已不是新技术,国内外IT专家和机构已经更多地将研究聚焦于如何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传统领域。可以说,智能审计作业云平台以云计算为IT资源服务模式,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按需获取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审计信息化资源路径,实现海量多类型审计数据的有效存储、利用、整合和共享。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自身情况,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可按照信息化框架的要求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私有云平台,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可选购或租赁具有智能审计作业功能的公有云平台。
(3)成本可行性。云审计降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维护成本,可随时随地访问。云审计平台采用按需租用付费的云服务模式,减少项目大量的软硬件设备初始投资;简化了系统部署方式,全面提供SaaS方式的审计应用云服务,大幅降低了IT维护成本;审计人员可以通过PC和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访问服务器获得云审计应用服务,非常适合审计人员机动灵活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审计效率。
(4)实践可行性。云审计将更加适应“政府云”和“企业云”的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金融、电力、电信、交通等重点行业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云平台。与此同时,社会各行业大中型企业已广泛建立了集业务、财务一体化核算与控制的ERP系统,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基于云计算的ERP服务引领了未来企业信息化发展。SAP、用友 、金蝶等国内厂商也推出了SAP Business One Cloud、用友 U8+、金蝶K3 Cloud等一系列ERP云服务产品。可以预见,政府和企业“云化”之后, 财务和业务数据随即也进入“云端”,审计云平台能够更好地适应“政府云”和“企业云”信息系统架构、数据流程和控制流程,并扩展深度分析的审计应用。
(5)创新可行性。促进审计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审计云平台可以利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手段,可更快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在线审计、协同审计、总体审计、持续审计、移动审计、大数据分析等审计技术和方法升级,推进审计模式创新。
(6)安全可行性。云平台对审计机构、被审计单位、云基础平台运营商、云审计服务集成商等云责任相关单位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安全要求。云审计平台遵循标准的信息安全体系规范,采用了多线路BGP网络接入、SSL数据加密传输、数字签名、防火墙、VPN 虚拟专用网、防数据泄露、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审计等技术,为审计应用系统安全访问、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运行控制、重要参数管理、灾难备份恢复等多方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为加强企业信息安全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塞班斯法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规均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的内控管理必须切实做到保护财务数据、维护系统安全、保护客户数据免遭盗窃和破坏,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束语
对于 “云计算+大数据+审计”,应该具备跨界融合和颠覆创新的思维,要建立相应的审计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积累知识,深度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和充分利用数据,在新环境、新形势下提升审计专业能力和审计业务能力。构建智能审计作业云平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由国家审计署、财政部、工信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标准,联合协同推动,云基础设施运营商、云审计服务集成商遵循统一、开放的“云平台”设计标准,适应各行业领域审计业务需求,确保审计“云平台”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擴展性。
参考文献
[1]赖丽珍.基于云审计平台的会计事务所审计生态系统框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8).
[2]牛艳芳,薛岩,孟祥雨.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4).
[3]文峰.云计算与云审计—关于未来审计的概念与框架的一些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1,(2).
[4]陈伟,Smieliauskas W.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3).
[5]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6]魏祥健.云平台架构下的协同审计模式研究[J]. 审计研究,2014,(6).
[7]丛秋实,黄作明,张金城. 基于协同国家审计的实现路径研究:云审计[J]. 当代财经,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