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
前不久,儿子加加拿回来一张惨不忍睹的试卷,不会的做错,会的也没一道做对的,不是最后计算错结果了,就是中间步骤写着写着抄错数字。这让我十分生气。
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给他讲题时他浮躁的情绪,我最终把问题的症结归到了学习态度上。加加爸爸也表示认同,然后接过去严厉地给他上了一课,告诉他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一知半解,不能不懂还不虚心请教,不能在别人给他讲解时表现出不耐烦……
儿子点头如捣蒜,我也不禁心生佩服: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加加爸爸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一小时,各种例子警句不重样,有内容、有重点,还不啰唆,让我不得不甘拜下风。
然而,第二天晚上,我叫儿子去复习英语时,加加爸爸又跟进去“教育”。我十分忧心,批评教育也不能这么连着来啊!过了约一个小时,他终于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问:“你又跟他说啥了?”
他说:“今天给他讲完这个,我才找回了感觉。昨天,我对自己很失望,感觉自己变成了讨厌的人。”我不解地问:“昨天你不是谈得很好吗?学习态度问题多关键啊!”他沉思了片刻,抬起头对我说:“你不觉得批评学习态度类似于一种道德批判吗?”
加加爸爸的一句话问得我愣了神,我们小时候一旦考不好,除了学习方法之外,老师和家长最常挂在嘴边的不就是学习态度吗?我没觉得有啥不对啊?加加爸爸好似看穿了我的疑问,他继续说:“批评学习态度,其实就是家长把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因为自己已经找不到教育的方向。我昨天就是这种感觉,特别糟糕。”
批评学习态度竟然等于转嫁压力。這观点我还是头一次听到,吃惊不小。但仔细想想,好像还挺有道理。我正思考着这个问题,只听加加爸爸接着说:“刚才你叫他去复习,我突然灵光一闪:在他脑子里,‘复习就是两个字‘复习,至多就是把书看一遍,这个是整体性思维,我刚才告诉他的是分析性思维。‘复习看似两个字,其实可以细化为无数个步骤,比如叫复习英语可以包括读三遍单词加读三遍课文,这就分析性思维。虽然整体性思维对于重大的科学发现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他现在缺乏的是用分析性思维的训练来解决问题。给他讲完了这个,我感觉比昨天好多了!”
听他这么说,我才恍然大悟。批评学习态度看似政治正确,并且触及了问题的根本,实际上还是一种消极的、让孩子摸不着头脑的教育方式。积极正面的方式应当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他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就在我努力消化的时候,加加爸爸又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但若你问我问题,我能让你自己找到答案。苏格拉底不是也这么说吗?”连苏格拉底拉都出来了,这堂课对我来说,信息量有点大。
那晚,我“受教”的同时,儿子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他没像以前那样,不到十分钟就出来说“我复习完了,我读完了”,而是一直在看书,好像有很多计划要完成。看来,让孩子明确知道他该做什么,比泛泛地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管用多了。
现在,儿子还是时不时给我点小“惊喜”,比如被罚站,比如家长会上被批评,等等。我依然会很失落、焦虑,但我不再把他的问题简单归为“不求上进”“态度不端正”,然后责备一通了事。可能我还做不到像他爸爸一样凡事理性分析,但是,我不再简单地把压力转嫁给孩子,这也是一种进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