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PPP模式下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

2018-03-19 06:00:26李霖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李霖泽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PPP模式作为一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工程建设的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整体发展势头极为迅猛。PPP模式可以把国内外投资者的资金集中到基础建设项目中去,开展全新的融资、整合、应用,使利益获得最大化。随着PPP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同时对于市政工程全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于PPP模式下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趋势

1.1 PPP模式的特点

成功的商业模式是项目发展的重要推手,综合各方面因素,目前适合市政工程建设大致有以下几类模式:B2B/B2G、BOT、B2C等。而PPP模式是在上述的几类模式中新生的一种项目管理融资模式。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将其直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公私”关系被更加具化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即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双方全程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社会资本承担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具体工作,并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润,这种经济利润通常来自政府的补贴和支付。政府则承担监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价格、质量的工作,以此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在传统市政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各公司按照供应链的工作体系维护项目的最大利益。在实际项目的操作中,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等主要参与者之间多是严格的指令关系,对于他们来说,首要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项目整体的利益就受到了忽视。在施工单位生产、业主消费的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常常利用双方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盲目压缩质量成本,产出质量达不到合同中约定水平的建筑产品,以此获取高额利润。对业主来说,付了价钱却得不到相应水平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亏损。传统的运营模式属于一种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往往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PPP模式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运营模式,同传统模式相比,有着众多的优势。

它首先是一种管理模式,其实是融资模式,相对于传统运营模式而言,它具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三大特点。

PPP模式强调的是合作共享,众多参与方有着共同的约定目标,为了这一方向,借助多种方法去整合有效的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合作关系。在项目推进时,各方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并做出相应决策,进而采取与之对应的行动,通过双方的协同合作,最终实现PPP项目的目标。

1.2 PPP模式下的市政工程信息化分析

PPP模式更注重参与各方之间的合作程度,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以使参与PPP项目投资者的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形成长期的利益组织;第二,可以使参与各方的利益得到稳固的协调。PPP模式作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工程建设的新兴模式,纵观国内近些年来的项目,并非全部运用PPP模式的项目都顺利完成。其常见的风险主要涵盖以下九种:技术、建设、运维、利益、金融、政治、环境、违约及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等方面。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得项目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进而加速了PPP项目的合理开展。对于市政工程全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市政工程作为一个耗资多、时间长的复杂工程,其关系到政府、投资者及最终用户等参与主体,同时也包括了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多方面。所以,对于工程参建方而言,其承担的风险比其他项目要多,做到有效分配责任能够大大降低项目运营危机。同时,工程风险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进行合理分担,PPP项目才能得到最大共同收益。所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配机制,能够明显优化PPP项目的营运状况。

其次,现如今工程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有:数据采集模糊、评价标准不具体、风险评估困难等。对于PPP项目来说,可以基于信息化技术引入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表达,为政府提供精准的评估信息,同时在当下的工程清单计价模式中,基于三维模型的信息采集与动态提取,使得项目识别和初始阶段的评价量化。

PPP模式将民间资本引入公共设施项目中,有利于资本的分配,加速了建设进程,这种合理的优化措施减少了社会闲置资金,但因为PPP项目整个运作周期有几十年之久,这么长的周期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影响PPP项目的实施。在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会涉及政府、投资者、项目公司、经营管理等众多组织。所以,只有基于信息化技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加强各部门和机构单位协调参与,最大限度的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进一步促进PPP模式的正常运作。

2 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比较分析

2.1 各个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异同点

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项目流程信息化,在美国,从开始进行项目报建就基于网络技术,直到竣工,信息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在信息化管理中,业主与施工方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进行各种信息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这种网络化管理,使得项目审批变得快捷方便,省时省力。

日本的公共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从1996年进行建设的,总投入超过了1亿美元,其过程持续了15年。到了21世纪初,其建筑业也加入到信息化的进程中,其实质是将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项目所有涉及者都可以在网络下进行数据共享,并进行沟通,加快了交流和项目的进程。各种与项目有关的信息都能在网络中查找,节约了时间,既有利于资料的储存,又有利于查阅,大大促进了工程质量和效率。

市政工程信息化水平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当属加拿大。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加拿大一直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重点,特别是在市政工程方面,信息化进程已经渗透到政府变革、公众服务等领域。特别是进行环境治理时,信息化建设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可以更加科学的处理环境问题。

相比于以上三个发达国家,他们信息化进程的共同点如下:①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实践探索较早;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已经发展成熟。如美国的CALS信息化技术已经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望,日本的CALS/EC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了;加拿大则另辟蹊径,其市政工程信息化水平十分成熟,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实际的信息化进程都会有所差异。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发展重心放在了“硬”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特别是CALS拥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有很大帮助;日本的发展重点放在“软”技术领域,通过美国的CALS进一步衍生出更加实用的技术,如CAD数据交换标准、施工资料电子提交标准、CAD制图标准等,用标准化的信息让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加拿大则是将重点放在了信息化系统发展方面。

2.2 我国基于PPP模式下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公共部门角色转变的问题

公共部门在对于原有体系下包揽工程的想法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在PPP模式的运营中,政府机关充当的是监督的角色,其作用有指引、监察、调节价格,进而提升私营部门项目融资量,用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较高的城市建设。

2.2.2 PPP项目的收费定价问题

在PPP项目建设中,主要面临的难题是怎样用适当的价格去弥补公私双方的费用。就目前情况而言,只有利用精准的预算、合理的评估以及各方的协商是确定价格最有效的方法。

2.2.3 PPP项目的风险分担问题

纵观国内的PPP项目发展状况,并非全部工程都可以顺利完成。对于PPP项目来说,在某些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其主要原因是时间长、金额大,特别是在交通、水电、能源等方面。科学调查显示,当项目的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PPP项目才能得到最大共同收益。所以,建立有效的风险分配机制,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明显优化PPP项目的营运状况。

2.2.4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的问题

由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机制不成熟,数据编码不同且集成度较低,导致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因为信息难以达到共享,以致于“信息孤岛”情况常常出现。

2.2.5 项目管理软件在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可以有效加强项目内外的联系,很多规模较大的公司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都很支持,但有些公司在此方面不够重视,投资较少,致使信息化设施并不能达到支撑系统运行的条件,使得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此外,尽管有些公司投入了一定资金购买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但后期并未跟进管理资金,基础设施老化过时,信息资源也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公司自身尚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又不投入资金对公司员工组织培训,也不通过相关途径取得对此系统更深层次的使用方法。上述不足之处都会致使行业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3 基于PPP模式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现措施

3.1 实现信息集成

信息整合有两个含义,一是整合项目运营阶段的信息化,基于市政工程项目的PPP模式,分为决策、实施和运营阶段。由于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通常是由政府和私营部门创建的一个项目,项目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管理过程,所以使用PPP模式有利于整合所有流程。另一层意义是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整合。项目公司作为信息来源,信息将由项目部门和项目参与者汇集而成,以实现信息高效交流。基于PPP模式的市政工程项目信息集成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PPP模式的市政工程项目信息集成模式

通过信息化,打散原有的组织架构,各个组织部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政府、投资者、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单位部门统一在一起,共同决策,信息共享,不单单是原来的上下级、先后顺序关系,各个参与方都会在项目一开始就参与到整个项目中去,为项目提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开始就可以兼顾到各方的意愿和利益。该模式的应用将有助于在PPP项目中交换政府和私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减少双方沟通不足,降低沟通风险。

3.2 建立统一的行业数据编码和企业数据库

PPP模式下项目管理信息化基石是统一的数据编码。缺乏数据交换标准,将导致系统与软件的不兼容,为项目带来很多问题。这项工作的发展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改善现行市场,改变独立信息系统和独立制度的现状。政府,项目公司,设计单位,承包商,监理与监管单位,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大量数据无法处于有效沟通的状态,项目数据和企业数据不能共享。20世纪60年代,德国在全国建立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逐步发展和提高了工程信息化水平。目前,德国工程技术应用程序几乎100%可以读取并提供标准数据。这有利于信息交流,但也有助于整合系统。

3.3 专业数据信息平台的架构

在建设基于PPP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第一步,创建统一的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化信息系统,第二步,建立专业的PPP平台数据,主要包含信息工程产品平台,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平台,材料采购和信息管理平台,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涉及该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快速查找、访问项目信息。同时对于某些机密业务信息,可以设置权限来来进行访问分层管理,在不丢失信息获取性的前提下,确保信息的机密性。

PPP模式基于三维技术进行工程数据采集测量和价格信息的动态定价。尝试从三维模型中提取动态测量值,根据相应的计量规则和工程成本识别项目的工程库存量、项目名称、项目特征和项目单位等工程数据,依据三维模型实现快速计算施工安装成本,设备采购成本,其他建设成本和基准准备费用。并通过三维模型模拟评估土地整理和征收费用、项目配套措施费用、现有相关市政工程和公用事业对接所需的费用,提高项目预算准确性,以此方法得到的估值更合理,评价值准确度也大大提升。在项目建设、运营和移交阶段,可以为绩效数据提供依据。

项目建设过程中,专业信息平台可以帮助确定潜在风险,加强对政府项目的监督和控制。项目运营和移交阶段,对运行数据和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升政府预判能力,强化针对项目评价的准确度,建立项目绩效考核和系统参数。此外,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面向其它单位公开部分信息,提高PPP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加公众对PPP项目的认可和满意度。

3.4 开发接口软件,增强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

基于PPP模式的建设项目具有以下特点:参与单位数量、项目类型多,拥有大量信息等,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不同,所以项目管理系统功能建设不同。由于系统开发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善,无法包含各种建设项目,所以就要求系统逐步增加其功能进行系统开发,并且在建立系统之初要考虑到系统的开放和升级,以便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以免造成新的“信息孤岛”。由于无法实现在短期内建立统一的行业数据编码代码,需要购买第三方软件,通过访问第三方软件,可以改善项目参与者系统相容性,这种相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兼容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操作,二是兼容数据,而且还可以通过外部网络实现区域间的数据交换。

3.5 提高建设行业人员素质,从业主方开始推广项目管理信息化

目前,业主方并不重视项目管理人员的学习,也没有专业的资质认定,项目管理层人员没有机会接受培训,建议定期进行项目管理信息交流,并邀请专业信息化培训人员进行讲解,使管理者能够操作专业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

要进一步推进PPP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由政府部门成为主力推进。公私双方以书面形式确定项目管理信息化评估标准,签订建设项目协议书,并由项目公司完成此项工作。政府部门监督项目公司将信息化要求落到实处。政府部门处于建设项目投资者的重要地位,项目公司,私营企业,设计单位,施工方和监理方对政府负责,由政府部门提出,项目公司执行。多渠道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同时逐步推进私营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督单位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

4 结语

PPP模式的市政项目管理中存在经济利益空间和管理过程透明度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PPP模式在市政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中,使得PPP项目管理更具运行性,有利于项目的公益性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性,政府负责监督,有效激励公司项目的运营潜力,使其运行管理技术得到很大的改善,对我国类似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PPP模式在我国虽然已经有所应用,但依然有许多技术性的障碍,探索道路崎岖,不能一蹴而就,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此外,本文仅仅浅析基于PPP模式下市政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很多内容需要实践与完善。

[1]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程管理,2011,10(05):87-89.

[2]刘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5(11):202-203.

[3]邓丽,华坚.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博弈[J].水利经济,2017,35(03):12-18.

[4]余晓钟,张焕杰.政府工程项目业主承包商和监理方的合谋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86-92.

[5]耀红,付亭亭,郭威.合伙人两阶段参与PPP项目管理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6(09):12-17.

[6]吴梦娇,周森.PPP模式建设项目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6(15):288-289.

[7]高斌.BIM技术在PPP项目中的应用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6(01):326-326.

[8]陈一鸣,唐会芳.基于BIM技术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05):51-56.

[9]Heng L I,Guo H L,Huang T,et al.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of BIM in Building Project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0.

[10]Grimsey D,LewisM K.Evaluating the risks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2,20(02):107-118.

[11]金美花,王要武,张弛.非对称信息下建设供应链质量监督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Special Issue):449-453.

[12]葛果,侯懿.基于风险偏好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的三方博弈模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5,28(01):87-91.

[13]朱星明,阎继军,陈煜.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专业支撑软件研发进展[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01):44-49.

猜你喜欢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6:54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不平衡报价在市政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市政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