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霄男,李 净,李文清
(1.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2.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点燃每一位华夏儿女逐梦激情的思想引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在新时代条件下具有新的时代意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到21世纪中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在信息时代已然来临的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不应仅局限在实体社会层面,亦表现在虚拟社会层面。在虚拟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不仅应该成为网络大国,还应该致力于建设网络强国。显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笔者拟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进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仍不太平,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威胁相互交织,为世界蒙上一层阴影。”[2]显然,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应对一系列源自国内外的威胁与挑战,而最大的威胁与挑战,莫过于对国家网络安全的威胁。2017年4月15日,是中国第2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内在地包含了维护国家的网络安全。国家的网络安全受威胁,实现民族复兴赖以需要的稳定社会环境就会受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尤为重视,他在2016年4月19日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3]。由此,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将维护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将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总体性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理网络空间始终秉持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出了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时代性号召。国家网络安全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但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一样,都是建设网络强国须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已然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总体性要求。国家的富强应该具有全域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了全域性的强国战略思想。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还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均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国家安全体系的思想是全面的、立体化的。他总共列出了十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内容,而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赫然在列。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有7亿之众,且网民大军的组成部分正趋向低龄化。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无异于开展一场新的、大规模的战役。网民年龄正趋向低龄化的青年,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赢得青年也就赢得了未来。显然,这场战役已经打响,能否取得这场战役的最终性胜利,决定了我们能否顺利建成网络强国,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保障国家安全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总体性要求,这就意味着将网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同时也就意味着提升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能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于2013年11月就曾指出,网络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他于2014年2月又重申了这一观点,并指出要将保障国家网络安全上升到战略高度,充分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总体性要求,是由当前暴露或隐藏的种种冲击和威胁决定的。自从中国经济实现腾飞,国家逐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受其蛊惑的某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渐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于是,在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不断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鼓噪中国威胁论、黄祸论以及中国崩溃论等带有较强政治目的的言论。这些负性言论的甚嚣尘上,尤其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对中国的网络安全构成了不可小觑的影响[4]。与此同时,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网络窃听技术、黑客网络攻击等非法手段,不间断地对中国的网络安全进行攻击。与外界对中国网络安全进行攻击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网络防御与保护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中国目前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尚存在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如在管理层面上,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等弊端[5];在监督层面,存在任务繁重,效率低下等不足。网络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具有渗透性与全域性等特点。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必然会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场域,覆盖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儿童等各年龄层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2月17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号召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就要始终做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6]。因此,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切实保障国家网络安全,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总体性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提出,要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网络强国正是在这一网络空间中得以建设并建成的,而网络空间的构建要秉持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原则,其前提是各个国家能够捍卫自身的信息主权。换言之,若国家的信息主权遭到对方侵犯,就很难避免爆发冲突和矛盾。国家的信息主权受到威胁,就难以营造安全的网络空间。各国为了捍卫本国的信息主权,就会限制乃至拒绝与他国在网络空间进行交往。而在动荡、闭锁、安全感缺失的网络空间中,各国彼此之间的合作会受到极大的抑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7]为扩大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其彼此之间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信息主权。捍卫国家的信息主权,是构建和谐、健康网络空间的题中之义,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性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首要原则,即为“尊重网络主权”[8]。他于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公开申明,“我们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9]。这一原则如果不能被遵守,那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就无从谈起,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也会遥不可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互联网是人类新的家园。在新的家园活动,各国需要遵守新的秩序、新的规范[10]。而最基本的秩序和规范,就是不得侵犯其他国家的信息主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1]。此番讲话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前,个别国家在国际网络事务上,依凭自身掌握的先进的网络技术,肆无忌惮地对别国的信息主权进行侵犯。而有些被侵犯国因为网络科技水平的滞后,根本无从有效应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代表的是国际正义力量对侵犯它国信息主权者的抗议与震慑。在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无疑是站在了世界道义的制高点上。捍卫国家的信息主权,不仅是负责任大国的义务,更是网络强国的责任。敢于对侵犯信息主权者发出抗议,已经说明了中国不仅要建设网络大国,还正在致力于打造网络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7月30日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沙场阅兵”庆祝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时,也提到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11]。这些来犯之敌中,不无侵犯中国信息主权的宵小之徒。习近平总书记所表达的,是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以及某些发达国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国家的信息主权不容侵犯,任何网络监听、网络攻击行为都是可耻的卑鄙的。习近平总书记所展示的,正是一个泱泱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与此同时,也间接向世界昭示一个道理,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建设网络强国一定会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而中国为世界贡献力量的基础与前提,是本国的信息主权不受侵犯。任何对中国信息主权进行攻击、制造威胁的行为,均视为对中国通向网络强国之路制造障碍。热爱和平、抵制网络霸权的兄弟国家们应该认识到,捍卫信息主权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他国信息主权被侵犯,绝不是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这些国家较之于推行网络霸权、侵犯他国信息主权的国家而言,同属于一个利益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视其他国家信息主权被侵犯于不顾,助长信息主权入侵者的威风,导致本国信息主权被侵犯,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从当前国际环境看,代表世界和平力量最强大的国家非中国莫属。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热爱和平、抵制网络霸权的兄弟国家应该在维护中国信息主权、推动中国建设网络强国方面形成合力。世界各国尊重并维护中国的信息主权不受侵犯,支持中国建设网络强国,也就是在保护本国的信息主权免遭非法侵犯。在强大的信息主权入侵者面前,各个国家只有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才能将维护国家信息主权工作落到实处。因此,捍卫国家信息主权,是推进中国进行网络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的基础性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无论在实体社会,还是在虚拟社会,科技创新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性力量。是否有过硬的网络科学技术,是衡量网络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网络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网络强国的建设。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毅然制定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网络科技创新,无异于网络强国建设的加速器。近年来,中国网络科技创新水平尽管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整体上看,网络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一大瓶颈。实际上,掌握核心技术正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12]。掌握网络科技的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避免在网络科技方面亦步亦趋,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应然要求。而要掌握网络科技的核心技术,就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大幅度提高自主研发等创新能力。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互联网核心技术视为我国最大的“命门”。该种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13]。国家网络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关乎网络强国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的安危。据前美国“棱镜”项目工作人员斯诺登介绍,自2009年开始美国就已经展开了对中国进行网络监听与网络攻击活动,其所覆盖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而美国得以成功进行网络监听与网络攻击,就在于其能够借助于各网络公司,在其所生产的产品中安插后门程序。显然,继续沿用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网络科技产品,国产的网络科技产品长期得不到认可,建设网络强国很可能成为奢谈。而振兴中国的网络科技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国家的网络科技。创新网络科技,掌握网络科技核心技术,免受网络安全威胁,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强国的建设,不仅要有自己的技术,这些技术还必须过硬。网络科技之于网络强国的建设而言,无异于是其根基。网络核心科技越强,网络强国建设的根基就越牢、越稳。在对外交往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在网络强国建设之路上,我们仍然需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建设原则,网络科技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必须将之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创新国家的网络科技绝非易事,网络强国的建设之路何其艰难。但网络强国建设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不管山再高、不论水再深,我们都要勇于攀登、敢于跋涉。创新网络科技,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网络科技取得的斐然成就,值得我们由衷骄傲和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中国网络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为弥合这种差距,必须尽快提高网络科技的创新水平。基于此,党中央从宏观上制定了网络科技研发战略,在政策上对网络创新工作者给予必要的扶持,以加大网络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更是倡导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13]。这些尝试和探索,能够切实加强中国的网络强国建设事业。创新国家的网络科技,任重而道远。但这一征程已经开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网络科技人员的不懈奋斗,中国的网络科技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大幅度增强,中国的信息产业一定能够得到整体性提升,中国的网络强国建设事业一定能够得到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我们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繁荣发展我国的网络文化[14]。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繁荣国家的网络文化,纳入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来,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注入了新的意涵。繁荣国家的网络文化,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根本性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然要求。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了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与繁荣网络文化关系的论述,具有较强的深意。网络文化较之于传统文化而言,是一种新的文化样态。这种文化最鲜明的特征,是将传统文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传统文化借助于网络这一平台载体,在覆盖范围、传输速度以及影响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质的飞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繁荣国家的网络文化与建设网络强国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显示了党中央致力于抢占文化制高点,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的治国方略。国家网络文化的繁荣,具有似自然性,也即应遵循一定的规律。换言之,就是要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网络宣传方式,积极弘扬正能量。遵循这一规律,网络文化就能够繁荣起来。反之,违背这一规律,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络宣传方式单一,甚至完全忽视网络宣传,负性信息在网络上大肆散播,网络文化非但不会繁荣,反而会愈加衰败。为此,我们要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这种网络文化能够将正能量扩散给人民大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网络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来看,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是要利用网络的平台媒介,大力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中华民族共识的作用,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泛舟中抵御、甄别不良思潮侵蚀头脑的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而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就是要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繁荣网络文化的新的节点和契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较之于新媒体而言,在信息传输上具有单向性。也就是说,信息接受者所接收的信息具有被动性和非自主选择性。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新媒体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媒体单向度传输的不足。网民通过新媒体,大大提高了其吸收信息的自由度。然而,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特征,这使得一些负性信息未经虑化就能够在网络空间传播。传统媒体较之于新媒体,在传播正能量、抵御不良思想侵袭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为此,繁荣国家网络文化,需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为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实现深度融合,也给出了重要的建议,他认为二者可以从管理、渠道、内容、平台以及经营等方面寻找融合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势必推动国家网络文化的繁荣,助力网络强国的建设。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坚守实体社会舆论宣传的“上甘岭”,还要构筑虚拟社会舆论传播的牢固防线。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们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而遵循网络文化发展规律,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必然能够将繁荣中国的网络文化推向新的高潮,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根本性的动力支持。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人才在网络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唯有将网络建设人才充分地汇聚起来,才能切实建设网络强国[16]。汇聚国家的网络建设人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现实性依托。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人才队伍制度建设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17]网络强国的建设,说到底是人才的汇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四·一九”讲话中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3]。汇聚国家的网络建设人才,我们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既要积极培育本土的网络建设人才,又要积极吸纳国外优秀的网络建设人才为我所有。汇聚国家的网络建设人才,于网络强国建设而言尤为重要,但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绝非易事。这一工作“难”就“难”在网络建设人才能否留得住、引得来。所谓“留得住”,是指中国培养的网络建设人才,能否避免“人脑外流”,为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贡献力量;所谓“引得来”,是指中国能否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吸纳顶尖的网络建设人才为我所用。汇聚国家的网络建设人才,是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既要“留得住”,又要“引得来”,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网络人才培育及引进的长效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健全,不应仅仅关注物质待遇,还应重视精神因素。物质待遇解决的是网络建设人才最基本的吃、喝、住、穿等需求,而精神层面的肯定、支持、帮助与鼓励,对网络建设人才而言也同样重要。目前,汇聚网络建设人才应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够增进本国人民的价值认同,也能够吸引更多海外人才为社会主义国家网络建设事业服务。习近平同志关于汇聚网络建设人才问题,设定了3条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政治强。网络建设人才政治素质强的基础,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体系及道路。从海外吸纳的网络建设人才,在政治立场上不能是反社会主义、反党、反人民的。政治立场不坚定,在网络强国的建设过程中,这些人非但不能形成助力,还很有可能形成阻力。汇聚网络建设人才的第二条标准是业务精。网络强国建设,贵在一个“强”字。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大国,由“大”转“强”,没有业务精深的网络建设人才作支撑是难以为继的。网络建设人才业务精,既要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科研支持,又需要网络建设人才自身锲而不舍的攻关。网络建设人才应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建设网络强国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其钻研业务不竭的精神动力。汇聚网络建设人才的第三条标准是作风好。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取得今日之成就,全在于党的作风优良。网络建设人才保持良好的作风,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良好的作风是与慵懒散等不良作风相对立的,网络建设人才保持良好作风,就要戒除不利于网络强国建设的种种不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形容网络建设人才的汇聚工作,这充分彰显了其重视程度,生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境。建设网络强国,我们需要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人才、卓越的工程师,而非碌碌无为、毫无创新能力的庸才;我们需要网络科技的领军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而不仅仅是普通的网络科技研发人员。国家网络建设人才的汇聚,决定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成败。这项工作不仅具有迫切性,还具有必要性,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汇聚国家的网络建设人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现实性依托。
在互联网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应对一些新的挑战与变化。网络虚拟空间是一个“万花筒”,可以进行无穷无尽的变化。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进行的。然而,政府赖以使用的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无穷变化的网络世界,我们亟待在管理方式上实现新的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为重视网络治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管理。网络治理与网络管理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所隐藏的价值理念却大大不同。网络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而网络管理的主体是相对单一的;网络管理的性质更多带有强制性,而网络治理的性质更多带有协商性;网络管理所触及的边界范围主要是公权力所覆盖的领域,而网络治理所覆盖的领域更多的是公共范围。网络治理较之于网络管理,因为主体的多元化、性质的协商性以及覆盖范围的广域性而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网络强国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为增强国家的网络治理能力,提出了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指示。他尤为重视从法律制度层面提升国家的网络治理能力,强调要“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网络的虚拟性,常常给人一种法外之地的错觉。在现实社会,人们不敢肆无忌惮地传播负性信息,是因为忌惮于法律的惩处。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人们却鲜有这样的顾忌。究其根源,在于互联网领域法规层次较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规定》《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相继进入立法程序[18]。网络立法是增强国家网络治理能力的基础,这一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虚拟网络空间无法可依的现象就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为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网络立法的工作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开门立法”的方式,也即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网络立法的意见[19]。网络立法应充分尊重并听取社会各界的看法,网络发展治理的有效运行同样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依法治网有三个层面,即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以及依法上网。这三个层面均与“人”紧密相连。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管网、办网、上网中,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性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依法治网的时代洪流中,是增强国家网络治理能力的生动体现。为集中审理涉网案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的网络权益,杭州互联网法院于2017年8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3]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对于国家网络治理能力的增强,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营造,人民现实利益的保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增强国家的网络治理能力,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应然性选择。我们除了要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国内以外,还应放眼世界,积极构建崭新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努力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的开放性与全球化特征,使得互联网治理不能仅依靠一国或几国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需要联合其他国家的力量,共同应对网络虚拟空间的风险与挑战。关于如何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以及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9]。这五点主张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新思想、新理念。践行这五点主张,是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建设的应然性选择。
当前,中国网民占全国人口总数已过半,占世界网民总数已过两成。也就是说,10个中国人中有5人以上是网民;每5个世界网民中,有1名是中国人[21]。可见,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大国,我们当下的任务是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3]。能否掌握并增强国家的网络话语权,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关系到我们建设网络强国的道路是否畅达。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22]。掌握并增强国家的网络话语权,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提升国家的网络话语权,有两个向度。其中一个向度是对内的,另一个向度是对外的。对内的向度指的是网络强国建设,必须紧紧抓牢国内的网络话语权。进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在实体社会中是领导者,在虚拟社会中其领导地位也不可移易、不可动摇。提升国家的网络话语权,就要坚决与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进行网络攻击的行为进行斗争。这场斗争虽然没有硝烟,但其残酷性与艰巨性丝毫不逊于实体战役的斗争。掌握并增强国家的网络话语权,也就是要共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全国人民共筑的精神堡垒。网络强国建设,其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其依靠力量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抓牢国家的网络话语权,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工作。国家的网络话语权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丢了,我们的旗子就可能变色,丢了,我们的路子就可能走错。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我们切实提升网络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的福祉。将网络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也就意味着将这份权力牢牢交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外的向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抓牢网络话语权,建设网络强国,是世界爱好和平、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期盼、共同心愿[2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早在明朝时期,中国就掌握了高超的远洋航海技术,但我们并未将这一技术运用在对其他国家进行武装侵略上,而是将之运用于扩大世界交往上。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却将远洋航海技术作为侵略他国、扩大本国领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工具。网络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发展的大势是走向和平还是动荡。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是为了让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都享受到中国发展带来的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1]。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抓牢国家的网络话语权,可以确保世界发展大势沿着和平发展方向向前迈进。中国当今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2位,但中国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利益的立场没有变,代表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发展道路没有变。抓牢中国的网络话语权,也就意味着增进了世界稳定、和平与正义的力量。提升国家的网络话语权,作为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有效性支撑,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责任与使命,更是世界热爱和平、追求正义、向往稳定的人民的希翼与重托。因此,提升国家的网络话语权,不仅是今时今日需要高度关注的事情,而且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容松懈、不能忽视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