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发,姜心禄
(1.四川省普格县农牧局,四川 普格 6153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2017年,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试熟化专项“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的“富硒优质粳稻产业化示范”项目支持下,课题组对普格县水稻生产进行技术支持和产业带动。项目实施1年来,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实际生产试验,对普格县水稻生产形成一定的认识。
普格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河谷地带,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滇北高原北部,西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横断山脉南部,地跨102°26′E~102°46′E,27°13′N~27°31′N,全县幅员面积1918km2。最低处海拔1040m,最高点4359m,相对高差3319m。域内干雨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13℃,是省内全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为16.8℃,年总日照时数2120.5h,年均降雨量1164.4mm,年无霜期306d左右[1]。常年种植水稻2100hm2左右,其中:粳稻1200hm2,杂交稻800hm2,糯稻60hm2;平均单产500kg/667m2左右。
水稻种植区域海拔1040~2100m,温光资源、生产技术、产量差别较大。低山区籼稻产量600~700kg/667m2,高山区粳稻产量200~400kg/667m2。
特别是在混作区域,籼稻和粳稻的并存,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多样化和世代重叠。尤其是在1400~1700m区域,布局随意,茬口错乱,有空闲田、蔬菜田、油菜田、马铃薯田、烟草田等,茬口早、迟差距达到30d甚至更长,导致播种育秧时间和秧龄较难统一。加上籼稻、粳稻的生育进程差异,导致病虫害发生多样和世代重叠,给病虫害防治增加了难度。
生产上播种密度过大,湿润育秧较多,秧田依靠山泉水灌溉,由于山泉水较冷,加上习惯淹水较深,导致苗床土温较低,秧苗生长较慢,基本没有分蘖[2]。
不论是低山的籼稻区域还是高山的粳稻区域,移栽密度均较大。密度过大,基本依靠移栽时的基本苗成穗,秧苗生长不好,苗弱,分蘖生长较差,导致病虫害容易发生。
梯田区域,依靠自流山泉冷水漫田灌溉,加上长期淹水较深,导致土温较低,影响秧苗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受到较大抑制,秧苗生长不好。
施肥数量要么不够,要么太多;施肥种类有机肥多,速效化肥施用不科学;施肥时期重底肥,轻追肥,后期完全不施穗肥。氮肥不科学施用,造成氮素生产效率低,产量不高[3]。
域内低山区病虫害受区位气候条件影响,病虫害较多。中高山区主要是梯田,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和粳稻的纹枯病,主要虫害是螟虫。高山区粳稻以稻瘟病、纹枯病和螟虫为主。生产上农户顾种不顾管,病虫害基本不防治,减产后就抱怨。
3.1.1 籼稻 低山区,尽可能减少与粳稻的插花种植,从而减少茬口的生育期差距,便于管理。
3.1.2 粳稻 高山区应合理安排粳稻品种,2~3个即可,品种过多不利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湿润育秧要保证合理的播种密度,坚持淹浅水育好秧,育壮秧。中高山区建议采用旱育秧方式,结合小拱棚育秧,采用合理的播种密度。
3.3.1 籼稻 海拔1100~1500m的低山区,建议移栽密度1.5万穴/667m2;海拔1500~1700m的中高山区,建议移栽密度1.8万穴/667m2。
3.3.2 粳稻 海拔1600~1900m的中高山区,建议移栽密度1.5~1.8万穴/667m2;海拔2000m以上,建议移栽密度1.8~2.0万穴/667m2。
为了改善群体状况,降低稻瘟病发生机率,建议采用宽窄行方式进行栽培。按顺风向进行宽窄行栽培,根据合理密度设计移栽规格[2]。
改变冷水深水漫灌的方式,沟槽田中间设排水沟,里面设隔水沟。较大的田块,中间可以开2条甚至3条排水沟。梯田,靠山的一面设隔水沟,从排水口进水灌溉。较长的田可从中间开1条或多条排水沟。把冷水从隔水沟和排水沟排走,田面淹浅水,提高土温,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秧苗的生长[4-6]。
3.5.1 底肥 复合肥30~40kg/667m2作底肥,一次全部施完。配合施用25kg/667m2碳铵,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
3.5.2 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移栽后10~15d,根据苗架长势施尿素3~5kg/667m2。
3.5.1 穗肥 剑叶全展开时,用尿素5kg/667m2均匀撒施。
域内主要抓好稻瘟病、纹枯病和螟虫的防治。对田间勤于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稻瘟病的防治一定要及时预防、准确用药,确保不发生,减少损失。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汞灯进行诱杀,降低螟虫为害基数。配合生物农药和农艺措施,实现绿色防控,提高稻谷的安全质量[7]。
[1]李向前,姜心禄.优质杂交稻泰优390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7,1:62-66.
[2]严田蓉,李旭毅,李娜,等.氮肥运筹与栽植方式对杂交籼稻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0):1485-1494.
[3]李旭毅,池忠志,姜心禄,等.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256-3264.
[4]姜心禄,吴茂力,池忠志,等.水稻典型品种齐穗后干物质积累动态比较[J].西南农业学报,2012,52(1):10-14.
[5]姜心禄,吴茂力,池忠志,等.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3):792-797.
[6]姜心禄,杨永波,付书明,等.水稻的三种新虫害及防治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12,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