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猪流行性腹泻难以控制的解读

2018-03-19 14:22:00霍保成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兽医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活苗流行性猪场

霍保成/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王艳/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性腹泻(PED)是目前猪场面临的最主要难题之一。流行性腹泻不同于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它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发生了流行性腹泻,几乎一整窝仔猪都面临着淘汰的命运。现在猪场的流行性腹泻和蓝耳病有个共同点,都呈现地方性流行,很少有大暴发的出现。

一、猪流行性腹泻难以控制的漏洞

1.生物安全存在漏洞。猪场发生猪流行性腹泻康复后,场内的PEDV会逐步得到净化,大部分猪场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都是从外面传入到猪场而感染的,所以,控制猪流行性腹泻最重要的环节是生物安全。但是,很多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不严格,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引种没有经过隔离驯化,引种是造成猪群不稳定最常见的因素,我们要求后备猪进入经产群时,每头猪都要检测,合格后才能进群;二是卖猪、淘汰猪的车辆都是在猪场大门口消毒,粪便等污染物滞留在猪场门口,PEDV在粪便和水中可存活7d;在饲料、污染物、泥浆中可存活14~28d。病毒随时可能随着其他媒介传入场内,有的车辆甚至没有严格消毒就直接进场装猪,这几种情况都会给猪场带来感染的风险,我们要求的是运猪的车辆必须在离猪场较远的地方清洗、消毒和干燥后才能到猪场,进场时,再进行现在大多数猪场所进行的常规消毒操作;三是人员、物料进场没有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四是猪场内的交叉感染。猪群流动前后未对猪群及场所彻底消毒;随意寄养;进出产房鞋底未进行消毒;器具针头不进行消毒;接产时手不进行消毒等等;场内的交叉感染使猪场的疾病难以控制,也是猪场常见的生物安全漏洞。

2.疫苗的免疫效力较差,抗体存在时间短。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效果,依靠SIgA,而不是IgG。只有活毒才能刺激母猪肠道黏膜产生SIgA。活毒可以是病料也可以是弱毒疫苗。母猪通过口服途径感染活毒后,肠道黏膜只能产生一定量的SIgA抗体。因此如果没有活毒首先刺激肠道黏膜,启动黏膜免疫,仅靠免疫灭活苗是不能产生SIgA抗体的。但有了活毒的基础免疫后,再免疫灭活苗,则可以产生大量的SIgA抗体。高含量的SIgA抗体,通过泌乳来保护哺乳小猪。所以,单一疫苗的免疫,其效力很差。目前普遍使用的免疫方法是:活苗+灭活苗。

3.母猪群的健康状况不一致。母猪的体况差异,是导致母猪抵抗力及疫苗免疫效果的差异。现在新品系的母猪产仔率大幅度提高,营养摄入也需要相应提高,否则会增加母猪的淘汰率,并且导致母猪容易感染疾病或者散毒。母猪亚健康的表现为:眼屎泪斑多、贫血苍白黄胆、毛孔周围充血、尿黄、被毛粗糙皮屑多、血液指标异常、小猪腹股沟淋巴结紫色、抗体滴度低等。在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中,体况差的母猪,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后,抗体滴度难以达到保护水平,奶水不足,小猪得不到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通过对众多猪场的长期观察发现,体况差的母猪所带的小猪往往先腹泻,然后扩散到整个产房。

4.肠道绒毛受损严重,病程长。腹泻过的猪,肠道绒毛会大量受损,受损的肠道绒毛重新生成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过多采食和过高的蛋白摄入会加重肠道的负担,腹泻加剧,病程延长。肠道绒毛损伤后,肠道黏膜免疫功能随之而消失,并且肠道屏障功能的失效,导致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肠道而进入体内,造成各种继发感染,临床症状更加严重、病程延长。

5.肠道黏膜免疫不够完善。PEDV首先要突破肠道黏膜屏障、以及黏膜抗体SIgA,才能进入肠道细胞内生存、复制。黏膜免疫是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最后一道防线,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产生SIgA的多少、同时取决于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如果肠道不健康、黏膜不完善,肠道黏膜就不能对活毒的刺激产生反应生成SIgA,因此不能有效地清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所以,如果肠道不健康,免疫再多的疫苗,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二、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措施

1.严格的生物安全。包括多点饲养、全进全出彻底空栏、早期断奶、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猪场人员流动、人员和物品进场彻底消毒、卖猪和淘汰猪的车辆严格消毒、后备猪入群前严格驯化等。

2.疫苗免疫。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周边疫情,采用活苗+灭活苗的疫苗免疫方式,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关注母猪肠道健康。尤其是肠道黏膜的健康状况,密切注意母猪的采食量、母猪的便秘情况、饲料的霉变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4.每个月对母猪体况进行评分。

重点关注断奶后过瘦的母猪,防止过瘦的母猪因抵抗力差而散毒、或感染;对于亚健康的母猪,调理健康后再进行生产。

5.制作返饲材料。当猪场第一次暴发流行性腹泻时,紧急制作返饲材料,对怀孕母猪群(妊娠一个月以上)、后备母猪群和断奶母猪群进行全群返饲。由于腹泻病毒只对哺乳仔猪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对成年猪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在确定返饲材料无蓝耳、伪狂犬等病原时可以放心返饲。

6.控制免疫抑制因素。待猪群流行性腹泻稳定之后,猪场就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猪场有自己的毒株。这时要提高母猪群的免疫水平,控制各种免疫抑制因素,特别是控制好猪场的蓝耳病。怀孕母猪每个月7~10天阶段性的使用能有效控制该病的药物,缩短怀孕猪蓝耳病病毒血症,降低垂直传播发生的概率,降低怀孕猪的免疫抑制。通过怀孕母猪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提高母猪肠道黏膜免疫。

猜你喜欢
活苗流行性猪场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流行性感冒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0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35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