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农村部中兽医发展战略

2018-03-19 14:22:00马世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兴农中兽医兽药

马世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坚持用习近平“三农”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兽药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过绿色发展的紧迫性,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计划到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中兽医药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措施

要以“绿色发展、质量兴农”两大主题发展农业。确定乡村振兴战略,着重创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创新力、竞争力,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

以“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为兽医工作目标,努力提高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高效实施。

(二)中兽医工作要以全国兽医工作为中心

于康震副部长在2017年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目前,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队伍、投入、基础设施等综合服务能力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兽医服务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必须集中力量,以解决疫病防控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上所面临的难题为切入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

1.加快实现疫苗防控方向由“防风险、保安全”向“提质量、促发展”的转变。要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紧密结合,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上,重视经济类动物疫病防控,促进产业效益提高。

2.加快实现疫病防控目标从动物疫病的“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转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紧密结合,推动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3.加快实现疫病防控服务主体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要与《农业部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兽医服务主体结构多元化,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多元服务。

4.加快实现疫病防控队伍从“兼业低效”向“专业高效”的转变。要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求紧密结合,推动新型兽医制度建设,引导基层兽医由兼业式向执业式发展。建立合理有序、素质高强的兽医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兽医队伍素质不强、稳定性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开展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一是深入实施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对喹烯酮等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人兽共用抗菌药开展风险评估和安全再评价,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品种,以兽用抗菌药生产经营企业、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大县和问题多发领域为重点,持续开展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二是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对猪肉等五大类主要畜禽产品检测9大类70余种兽药残留;对生猪养殖场等5类场所监测大肠杆菌等8种细菌和对氨苄西林等18种抗菌药的耐药状况;三是考虑可否选择1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

三、充分肯定中兽医药战绩取得的成绩

中兽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能提高畜产品质量,改进畜产品风味,且费用低廉,特别是在绿色发展和质量兴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历史悠久,作用巨大

1.中兽医的转变。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兽医以保障农村生产力为主(牛马等);改革开放后逐渐转为保障畜产品供应数量为主;现在转变为保障绿色畜产品及伴侣动物为主。具体表现在:(1)从以防治大家畜(牛马)为主转而趋向防治中小畜禽(猪、羊、禽等)以及鸟兽鱼虫等特种经济动物;(2) 以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防治,如鸡的群体用药;(3)从防治结合为主转向以防为主;(4)以防治结合转向既要防治疾病又要提高生产性能等。

2.中兽药的市场现状。目前国内中兽药仅占兽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主要为散剂)。每年禽用兽药的交易额在180多亿元左右,猪用兽药的交易额在180多亿元左右。再加上食草家畜、渔业等兽药合计为200~250亿元人民币,目前兽药厂家生产的各种中兽药制剂有4 000 余种。

3.中兽药的研发现状。2005年版《中国兽药典》拟增加的新中兽药制剂11个,中兽药品种仅增加113个。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分为三部,收载品种总计2 030种,其中新增186种,修订1 009种;第二步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剂共1 148种。

4.关于抗菌素耐药和兽药残留问题。2016年,卫生计生委联合其他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牵头计划对传染病致病菌耐药监测、社区人群细菌耐药监测等卫生系统内部的耐药网络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与农业部门负责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领域的抗菌药物使用、残留和耐药监测、工信部门负责的抗菌药物生产监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的抗菌药物销售流通监测、环保部门负责的环境抗菌素等残留监测进行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

(二)国际上非常重视中兽医工作

国外对中兽医药,特别是针灸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目前亚洲国家日本、韩国等都成立了针灸研究会。中兽医转播到欧美国家也是开始于兽医针灸。1973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兽医针灸学会,1974年,国际兽医针灸学会(IVAS)在美国成立。近40年来,美国有关兽医针灸方面的学术活动相当活跃。1996年美国兽医内科学会通过了关于针灸诊疗标准,并且认为针灸是兽医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挑战严峻

1.社会对中兽医药人员缺口很大。40万防疫人员,有10万在最基层,国家目前以培养全科兽医为主,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强化专科兽医的培养,更加期待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大学、协会来推动做好这项事业,争取大放异彩。

2.技术、设备更新缓慢。开发的新剂型、新品种较少,造成产品老化,不能适应现有的市场需求,面临关停并转或勉强维持的局面。

3.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兽医的时间较少。一般开设68~80学时中兽医课程。注册兽医师考试所占分值也较低,应该酌情调整中西兽医的分值配比。

4.认识不到位。夏咸柱院士曾提到,中兽医的诊疗和方药是以中兽医理论为基础的,并且很多已经为现代医学所解释,但尚未解释的,不应该轻易否定、丢弃。而是要保存下来,待后人去发掘提高。

5.中兽药新制剂、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够。值得注意的是中兽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缺乏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方法以及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等,不能适应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和实现中兽医药现代化。

(四)对中兽医药发展要有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医“治未病”原则很重要,与现代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实际上讲的一样,因此我们要充分自信,中兽医没有落后于时代,而是要明确发展方向,利用现代创新体制、现代技术挖掘中兽医宝库。我们一定要有优越感和自信。

四、准确把握中兽医药振兴发展的良好机遇

1.国家重视发展中兽医工作。(1)社会组织仍然是中兽医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的理念。使中兽医药发展环境日益成熟,国家重视中兽医药发展,仍以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发展中兽医药来实现,仍以发展全科兽医为主,仍然鼓励评定中兽医药技术职称,农业部对中兽医高级职称评定有优惠;(2)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食品需求决定了市场与社会需要。目前人们普遍追求品质质量和风味,追求无抗生素残留食品,这种愿望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这就为食药同源的中兽医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鼓励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说“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宝库之一。但中医药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兽医药也一样,要充分认识到“振兴中兽医视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创新。

在政府宏观的指导下,集成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盟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构筑研究开发体系完整、技术装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联合攻关,使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

3.中兽药发展与国家扶贫工作相结合。利用中兽医药发展优势,参与国家“产业”扶贫工作,不断创新扶贫形式,打造扶贫亮点,借机发展中兽医药工作。

4.制定中兽医药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围绕“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开展中兽医药现状调研,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方向。振兴中兽医学要把握好关键环节,补齐短板。(1)向动物保健风险发展;(2)向专科方向引导,在宠物医院用中药对宠物实施治疗等;(3)提升动物产品质量方向应用,用中兽药替代抗生素,减少单位产品中抗生素残留,提升动物产品质量;(4)提升动物产品风味方向研究,促进动物生长,改善产品品质;(5)促进中兽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5.大力发展中兽医药产业化。(1)开发新的传统兽药,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加快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质量可控的中药新产品的开发。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剂型、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兽医产业;(2)开发食药同源的饲料,生产品质高的畜牧产品。使畜牧业饲养-产品-销售形成产业链。

6.制定和完善中医药标准和生产规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中兽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保证中兽药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同时制定联盟产品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形成标准体系。

7.加强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兽医药人才培养周期长,见效慢,要遵循中兽医药学培养规律,多层次培养,确保中兽医药薪火能相继,根脉有传承。

当前中兽医药学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同时也面临挑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中兽医药作为唯一完整的传统兽医学,优秀文化应该继承、传承,其防病(防未病)治疗理念正得到越来越多认同。今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关键年,是“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关键年,中兽医药工作要以满足人民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确保中兽医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增强中兽医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让传统中兽医为当代公共卫生事业和畜牧业服务,把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以实际行动谱写中兽医药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兴农中兽医兽药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当代水产(2021年1期)2021-03-19 05:16:40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广西农学报(2018年2期)2018-09-22 00:46:10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中兽医分型治疗牛泄病的方法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8
兽药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