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络密不可分,更多的人习惯于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医院网站作为医院信息发布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应随之做出改变和发展,通过改版优化、结构维护和充实内容,逐步打造出一个多功能、高容量、高关注度的信息交互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信息,提高医院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水平[1]。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医院网站建设也成为各个医院的“门面”和“商标”,为提升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而言,当前医院网站雷同较多、个性化不足、功能性缺失的现象相对严重,亟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1 一般功能同质,关键功能缺位 有学者在通过调查全国60家设有独立网站的三甲医院发现,各类功能在网站中存在的比例为:医院简介100%、科室简介100%、门诊住院指南98.3%、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比例为93.3%,这样一般的功能同质比例高于90%;而健康讲座5%、视频点播20%、药品信息26.7%、检查结果26.7%、健康资讯31.7%,这些关键功能的比例基本低于30%,难以促成功能效果的全面性、便捷性与有效性[2,3]。
1.2 栏目设计宽泛,视觉观感枯燥 医院网站构架和色系留给浏览者的整体视觉观感,若不能彰显医院内涵底蕴,不仅内容不丰厚,看起来也不美观。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许多医院网站功能设计不吻合医院经营模式、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色彩搭配与医院LOGO标识不协调、不匹配,既不能提供有效信息,又难以给使用者带来视觉享受。
1.3 动态更新较慢,在线交流不够 不少医院网站虽是建立了,但周周月月“面”相同,没有及时更新内容,满足受众信息需求。还有的医院网站虽然建立了在线病理咨询及在线交流等栏目,但形同摆设,大多是象征性自动回复。而且,在线交流渠道单一,没有借助微博、微信、自媒体等新媒体通道进行嵌入宣传,方便患者参与微访谈、在线问答、就医指导、健康热点解读等在线医疗活动,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信息[4-6]。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是功能的支撑。不同的内容彰显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的需求。设计医院网站建设内容时,要本着“患者至上”宗旨,秉持“内容为王”理念,实现多元功能的衔接组合。
2.1 基本原则 医院网站设计没有统一模式,没有捷径可循,需要求实的态度、细致的分析、周全的考虑,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1)商业性原则。作为医院医疗商业运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医院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服务于医院与患者、医院与员工沟通渠道的建立,进一步完善医院服务体系,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辅助。(2)品牌性原则。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医疗资讯和服务,充分体现医院的特色优势,重点塑造医院网络品牌形象,使注意力资源尽可能地转化成品牌医疗,建立忠诚信赖医院的消费群体。(3)实用性原则。建立适合医院自身需求的网络平台,打造满足涵盖患者多种需求的信息载体,建设和运营成本低,数据处理方式灵活,医院能够自主对网站中大部分内容进行修改,提高信息更新传播效率。
2.2 内容板块 设计重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便于患者使用,栏目规划充分考虑展示医院形象、打造特色品牌需要。(1)医院概况。以图文并茂形式,介绍医院历史沿革、领导成员、组织架构、大项任务、获得荣誉、院长致辞等相关情况,使受众对医院有个整体印象。(2)地址介绍。包括地理位置、交通路线、楼宇布局、楼层分布、门诊地点、住院地点等,以文字和三维图像形式提供,方便患者寻找,避免盲目奔波。(3)专家介绍。专家作为患者最为关注的对象,需详细介绍,如职称、学历、专长、从医经历、研究论文与课题、学术任职、门诊信息、手术信息等,同时附上正面近照,便于患者全面了解。(4)门诊查询。医院里接待患者最多的地方就是门诊,门诊查询功能的建设承载着众多患者需求,其功能完善程度与每位门诊患者的就医体验息息相关。(5)挂号预约。使患者能够在线预约某个医师,进入预约对话框、填写个人信息和病历简介后点击提交即可。(6)网上答疑。患者可以在医院网站上QQ或微信留言,提出问题,医院人员可以在线、离线答复,增强医患之间的互动性。
2.3 个性信息 除却上述新闻类、就诊类信息外,医院网站还应提供健康类、政策类信息等个性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同时,为医院医护人员提供网上交流和办公的平台。(1)医疗常识。介绍医院主要接治的病症,分析病症症状、注意事项、医疗手段、后续保养等,从病理和治疗以及保养的角度为患者提供咨询与建议。(2)医保政策。以图片、文本形式列出医院医疗保险制度和医保内容相关的医保政策。(3)业务资料。包括医疗行业法律法规、药师考试资料、医师考试资料、护士考试资料、医疗纠纷案例、医院管理知识、继续教育项目等,方便医院医护人员下载学习。(4)网上办公。在医院网站上融合网上办公功能,医院内部各部门人员可以QQ身份登录使用。
针对当前现状、功能需求,着眼在同质中凸显亮点、在缺位中寻求弥补,可从以下方面着力,对医院网站进行优化。
3.1 在突出全面性和便利性中丰富信息服务 信息含量是网站发展的立身之本。作为医院网站,如何充分满足患者的查询需求,为其在就医问诊中提供便利,是医院网站应当着重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1)在以人为本中优化功能设计。按照患者就医流程,可以区分为 “诊前”“诊中”“诊后”三个主要环节,在不同的就医环节中,患者会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依次对网站信息进行细化和区分,才能充分照顾到患者不同阶段的具体信息需求。比如,在“诊前”阶段,患者可能需要对来医院的交通线路进行查询,可以在网站设置“就医指南”栏目,患者可以查询乘车线路,也可以通过全景地图让患者查询最优就诊路线,减少就医途中因路线不熟悉产生的周转波折,使其在来医院之前就能感受到周到服务带来的满意体验。(2)在延伸拓展中强化服务功能。医院医疗服务应当为患者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感受,不能只局限于医师临床诊治的部分环节,延伸和拓展信息服务,就是其中应当着力改善的一个重点[7]。基于这种理念,可以在网站信息中增设临床科室介绍、医师介绍、出诊时间等信息,开通模拟实景的导诊系统,增设就医反馈栏目,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体验,使整个就诊服务过程形成完整回路,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各种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照顾和满足[8]。(3)在全面公开中提升信任程度。长期以来,医患双方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网站要注重整合多种信息资源,通过提升各类信息的公开化程度,帮助患者全面了解整个就医过程,赢得患者的信赖和支持[9]。比如,可以在网站中详细列出门诊、急诊、挂号、检验、住院等就医流程,使医疗程序、服务过程、收费标准全面公开,使患者能够踏实明白地看病,切实打消在就医过程中的各种疑虑和担忧。
3.2 在体现人性化和亲切感中优化网页设计 医院网站在严格意义上应定义为服务性网站,如何通过信息全面、互动便捷的服务网站,使医院主体更好地为患者客体服务,也是医院网站应当注重和发挥的一个重要功能[10]。(1)形式上体现亲和性。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简洁美观的色调,可以有效提升媒体受众的愉悦感和信任度。医院网站在主页设计上也可以借鉴这一研究成果,在网页色调的选择上,可采用和谐淡雅的蓝色作为主基调,达到色调统一、简洁美观,导航清晰、主体突出的直观效果,同时配以简约美观的框架结构,给患者传递一种舒心可信的直接体验。(2)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医院网站要实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准确回应患者关切,解答患者疑问。为促使患者尽早到医院就诊,对患者提出的常见问题,可采取BBS专栏的形式进行综合答复,方便患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查询,使其在来到医院之前,就对医院有了感性认识。对需要突出的重要信息和热点内容,例如预约挂号、专科门诊、医师介绍、就医指南等,可在首页直接展示并加以重点标注,使患者在查询过程中做到一目了然、方便快捷。(3)功能上提升便利性。查询的过程往往繁琐而复杂,尤其对于部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信息网络了解掌握较少的患者来说,如何使其尽快学会运用查询功能,获取个人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也是医院网站应当照顾和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可以在所有页面显著位置设置全站检索框,使患者实现一个窗口检索全网站信息,能够根据疾病名称、科室名称或专家姓名进行多种字段模糊检索,从而实现有效查询、快捷查询的服务效果。媒体融合。
3.3 在提升前瞻性和共享性中推动科研建设 科研与创新是医院建设发展的硬实力。提升科研水平、推动科研创新,必不可少的是具有资料和信息的丰富来源。医院网站在为公众提供医疗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应当在帮助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地掌握最新信息、确定科研发展目标、优化科研发展路径上做出贡献。(1)加大对医学领域前沿信息的关注力度。掌握最新的学科动向和研究成果,才能掌握科研创新活动的主动权。因此,在医院网站建设中,可以增设专门板块,收集和刊载各医学专业领域最新前沿知识、科研动态、学科研究成果等内容,使医务人员及时获取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为从事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源动力。(2)加大对医学科研创新活动的推进力度。为方便交流最新研究成果,达到博采众长、聚力攻关的效果,可以在网站中开辟专门研究的交流论坛,方便院内外医务人员进行广泛学术研究交流,对于医务人员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素质都具有极为积极的推进作用。(3)加大对医学科研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科研创新活动通常是枯燥无味而又困难重重,通过有效宣传途径使从事科研创新的医务人员获得广泛认同,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可以有效激发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医院网站中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明星、科研奖牌榜等专栏,通过定期的评比与量化考评,评选和推荐出科研先进人物与群体,使从事科研活动的“幕后英雄”走上前台,在展示他们风采的同时,在医院内部营造出尊重科研、崇尚科研的良好氛围,推动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