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谷成果转化现状及对山西省农谷发展的启示

2018-03-19 10:55杜海平丁皓希阎世江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谷高新技术示范区

刘 洁,杜海平,丁皓希,阎世江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2015年10月30日,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晋中市太谷县调研时提出要把太谷变为“农谷”。所谓“农谷”,是指借鉴“硅谷”、“光谷”的概念,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农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农业试验示范区。山西省建立农谷的意义在于发展山西省“三农”事业,助力农业科技的腾飞,赶超国内已有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此以后,山西省的农谷建设驶入了快车道。经过几年来各界人士的努力,山西省的农谷建设已初具规模,建设项目共19个,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36亿元。未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山西“农谷”必将贡献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应想方设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但目前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每年省级以上的成果有3 000多项,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有10万项,但不可否认的是山西省成果转化的比例却较低,仅为30%左右[1-2],要想使我国的农业有长足的发展,一定要提高成果转化率[3]。

伴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大好发展的契机,如何将农谷的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首先查阅资料,并先后赴国内成立较早的几个“农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即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荆门农谷,考察其成果转化的现状,之后又与有关专家座谈,就国内农谷成果转化现状作一综述,并针对山西省农谷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对山西省农业的健康发展献言献策。

1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1 简介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陕西省杨凌,1997年成立以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00多项,仅在2016年成果转化面积达433万多hm2,经济效益达175亿元。区内入驻企业850余家,集中在制药、食品、农资和种养等领域。这些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具体涉及动植物育种;植物工厂化种苗;农业生物制剂开发;微生物遗传工程;逆境生理、节水灌溉;农业信息学、网络开发;材料科学等。

1.2 特点

1.2.1 企业发展快,初具规模 杨凌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药、食品、农资和种养等领域。其中,医药产业的规模较大,共有16家,大多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认证。郝其军制药、岱鹰生物等是其中的代表。这类企业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多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食品企业40家,产品以果汁、乳品为主。其中以李华葡萄酒、当代蜂业为代表。农资生产企业以巨川富万钾、秦川节水等为代表,数量达60家。种养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示范区内的企业育成的奶(肉)牛、杂交小麦、“双低”杂交油菜等,推广至全国,年交易额达6.5亿元[4]。

1.2.2 科研人员以示范、推广的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之后,由于其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因此,每年得以立项的科研项目较多,其中有一部分是推广类型的项目,为此科教单位和专家利用下乡开展科技活动的机会,向农户介绍新的技术与方法;加大了成果转化的速度。另一方面,有关专家利用作报告、讲座、建立示范点的方法,为农民提供服务。例如,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的推广、波尔山羊的改良等,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在成立杨陵新区后,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杨凌区率先在全国发展“农户+公司”、“科学家+农户+公司”的营运方式,使一大批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转化为生产力[5]。

1.2.3 产学研紧密结合 当地政府重视产学研结合,在此背景下当地知名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能力、办学水平不断发展,开创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逆境生理、水土保持、动植物育种、病虫害防控、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相继有8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据统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率在45%以上。同时科教人员在政策的鼓励下或直接或以参股的形式创办众多的企业[6]。

2 山东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1 简介

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设山东东营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简称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该园区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具有广阔的农业发展空间。其总的发展思路是“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引领、一二三产融合、五化同步发展”,即引进高技术与现代服务业,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紧密融合,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硅谷”[7]。到2015年已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个、省级20个,省级以上的成果1 000项,专利1万项;区内引进骨干企业50余家,年产值达1 000亿元;成果转化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40万hm2,粮食增产21亿kg。

2.2 成果孵化

在自己原有科研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其他的科研团队,构建成果孵化器,如引进中科院微生物所的科研人员,开展生物新材料、生物制药的中试研究,使乳铁蛋白、杂化膜实现产业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孵化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如安谷5415、耐盐碱小麦青麦6号等。

2.3 在成果转化领域的创新

一是参股成立投资公司,如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公司,融资近11亿元,可以为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二是利用土地流转的机会,盘活固定资产。三是建成成果转化的信息库(数据库),为成果转化提供信息方面的服务,目前已成功的项目有美奥食药用菌项目、植物工厂、农业与营养健康中心、文化创意公园、马哈鱼养殖基地等[8]。

2.4 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以工业发展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3个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农业智能装备、植物环境监测传感器、智能农机等。

2.5 国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与国外的农业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如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建设施装备研发中心,研究新一代的温室设备。与以色列的大学合作,合作进行海水淡化、温室环境调控、自动管理等技术的推广。在借鉴上述单位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将成果进行转化,取得可喜的成效[9]。

3 荆门农谷(屈家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荆门农谷于2010年通过国家审批,之后开工进行农谷的建设。已建成现代种业中心、创新中心、农业机械中心及配套示范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汇源、隆平高科等一批企业先后落户。据统计,2014年仅农业产值达到1 153亿元[10]。在这其中成果转化的成绩有目共睹。

3.1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荆门农谷成立以来,当地政府始终与国内外知名的科研单位、高校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引进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以当地的科研单位为依托建成省级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十余家,促进成果转化。还与24名院士保持联系,形成农业人才聚集地。这些人才为农业生态、农产品加工、种养业、林业、渔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贡献率达到65%[11]。

3.2 农业企业发展快,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据统计,2016年荆门农谷中新型农业企业达1.8万个,土地流转近12万hm2,占农村耕地总面积的1/2,这其中大多数土地在流转之后均进行规模化经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新品种、新技术综合应用,有27种栽培模式大面积推广,其中有稻田综合养殖、蔬菜合理轮作倒茬、林间种植食用菌等,屈家岭万亩花卉基地、龟业养殖基地是其中的代表,玉米、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0%[12]。

3.3 金融机制创新

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如何拓宽融资渠道,一直是创新融资体制面临的难题,为此荆门农谷以国有的农行、工行、建行、中行为依托成立专门金融公司,累计融资达7亿元;并培育出农村金融机构,可以进行小额的贷款发放,如创业贷款、活物抵押贷款、土地产权抵押贷款等,还发行债券,推出保险服务,涉及资金达10多亿元[13-15]。

4 对山西省农谷发展的建议

4.1 建立网站

综观上述的几个农业科技示范区,不难发现均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积极进行宣传,构建成果转化的平台,如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http://www.ylagri.gov.cn/),山东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http://www.hhsjz.gov.cn/),荆门农谷(http://www.zgng.org/)。因此,建议山西省尽快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启成果转化的新局面。

4.2 引进农业科技企业,统一规划和管理

虽然山西省的农谷建设刚刚起步,成果转化的工作已纳入了发展规划,但缺乏具体的政策引导,对农业科技企业吸引力度较小,在企业入驻农谷后在宏观的层面缺乏统一的规划,从而使成果转化的优势难以发挥。

4.3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

一方面,受山西省财力的限制,农谷当地的财政成果转化的投入量少且分散,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讲,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这制约了技术成果的创新,影响了企业经营的积极性[16];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大多属于初创阶段,财力有限,无法满足成果转化所需的资金需求。此外,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风险。因此,应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以此来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并创新融资的渠道,在适当的条件下学习国内其他农谷的经验,如创办小型贷款公司、发行债券、给予企业税收的优惠等[17]。

4.4 吸引人才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山西省农谷中,相关的农业科技企业大多数属于规模小、利润低的企业,为使企业生存下去,多是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平台,关注的力度较小,对于新技术研发的投入较少[18];二是在企业内部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不多,与省内外其他科研单位的横向合作较少,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小,人才不足的局面没有打破,使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三是在企业内部,存在用人不当、人才浪费的问题[19-20]。因此,建议长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对于引进的人才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措施会对成果转化有所帮助。

4.5 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山西省的农谷作为省内著名的“农科城”,汇聚了省内知名的农业高校与科研单位,已具备了一定量的成果,急需转化为生产力。而纵观整个农谷却发现,缺乏统一的现代服务企业,即技术经纪人、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人员与机构,只有建立这样的中介,才能使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变为生产力。

猜你喜欢
农谷高新技术示范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1年晋台特优农业农谷论坛举办
山西农谷大讲堂开课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山西农谷:让『好米』变『名米』 『名米』卖『好价』
“南菜北种”花开农谷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