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秋
( 辽宁省彰武县西六家子镇人民政府,辽宁 彰武 123200)
病原体:本病发生于羊、猪、牛,寄生于盲肠和结肠中,以长期腹泻和消瘦为特。虫体呈黑褐色,长60~80 mm,头部细长如头发样,后部粗短,很像鞭子而得名。虫卵呈椭圆呈“柠檬状”,两端有盖。雌鞭虫在盲肠中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随外界温度发育,高温发育快,低温发育慢,15℃时需3个月才能发育成侵袭性幼虫。羊、牛、猪混养最易感染,羊采食侵袭性幼虫后(猪食槽),幼虫钻入肠绒毛内发育成幼虫,寄生在盲肠中。大量虫体钻入育肠黏膜内,留尾部在外,肉眼看去很像毛巾样,使肠内容物无法和肠壁接触,并且由虫头刺入肠壁,引起机械性损伤,出血发炎,甚至坏死溃疡。可采用饱和盐水漂浮集聚法进行虫卵检查。
症状:病初出现间歇性腹泻,粪中黏液很多,严重时水泻样稀便且混有大量黏液,食欲不好,消瘦,但不贫血,没有下额水肿现象,水样稀便中混有未消化的饲料。生长缓慢,个别有肚痛、起卧不安。绵羊感染率高,而山羊较低。
驱虫方法:可选用左旋咪唑按每 kg体重8 mg计算,1次内服,以晚上口服1次,次日早上重服1次效果好;使君子仁内服,每次3~5 g。
病原:本病为圆线科夏伯特属线虫,寄生在大肠内,有时在肛门也可看到,<1岁羊感染率达90%。这是一种较大的乳白色线虫,头部稍向腹面弯曲。有一个近似半球状的大口囊,又称“阔口线虫”。虫体长20 mm,虫卵呈椭圆形。虫体以门囊吸附在大肠内损伤的黏膜引起水肿。细菌侵入后发生溃疡:血管破裂引起肠出血。有时下痢,生长缓慢,被毛干燥,食欲减退,可视黏膜苍白,下颌水肿。粪球常带鲜红色血。
驱虫:左旋咪唑,病羊按每 kg体重使用8~10 mg药物,可采取个体灌服或者混在精料中进行喂服。在每年的4月和8月各驱虫1次。
病原:本病是杆线虫科类圆线虫属,寄生在小肠内的寄生虫,以皮肤湿疹和肺部病变为特征。虫体细小呈乳白色,虫体长5 mm,尾端尖细,虫卵呈椭圆形,卵很小,长40 μm。雌虫在小肠内产卵(孤雌生殖),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有两种发育方式:第一,当外界温度约在30℃而且食物丰富时,进行间接发育,卵可分离出童幼虫,进行交配后,雌虫产出丝虫性幼虫,可感染羊。经皮肤进入羊体内。第二,在外界条件差时(温度低无营养物)第1期幼虫直接发育成为具有感染性丝虫幼虫,经消化道进入羊体内。发育成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幼虫穿过皮肤,移行时常引起皮疹块,在肺中移行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虫卵。
症状:明显症状是皮肤出现湿疹,咳嗽、流鼻液、呼吸迫粗,有时体温升高,听诊肺部出现各种啰音,还会出现顽固性消化不良。羔羊表现下痢、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驱虫方法:方法1:1%伊维菌素按每 kg体重0.02 mL计算,1次皮下注射。10 d后再注射1次更好。方法2:左旋咪唑按每 kg体重8 mg计算,1次内服, 2次·d-1,早晚各服1次。1周后再重复驱虫1次。
病原:本病是寄生在羊、牛眼结膜内的寄生虫,以每年8月、9月出现结膜炎和角膜溃疡为特征的疾病。虫体呈乳白色、线状,虫体长5~10 mm。成虫在羊眼内产出能活动的幼虫(胎生),家蝇在舔食眼泪时,进入蝇子体内,发育成侵袭性幼虫(2~30 d),当蝇子再次吸吮羊泪分泌物时,从蝇子的吻突排出,进入羊眼结膜内,约经20 d即成成虫。成虫在眼的泪管中寄生,能引起结膜和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严重时能引起眼失明。
症状:本病流行和家蝇活动季节有关,每年5~6月发病,8~9月达到高峰。眼内出现浆液性和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最后角膜出现浑浊或圆形溃疡斑,大量流泪,严重时眼紧闭,甚至失明,食欲大减,有时还能引起化脓性鼻炎。眼角呈蓝色变性。取羊眼泪滴在载玻片下,镜检可看到会活动的幼虫。
驱虫方法:5%左旋咪唑滴眼,1次·d-1,连用2 d即可。在发病季节,每月可照上法驱虫1次,对角膜溃疡,可先驱虫后,每天用2%硼酸水冲洗,然后,再用鸡蛋油加鱼肝油混合点眼,1次·d-1,连用3~4 d。
病原:本病是由羊仰口线虫寄生于羊小肠中的寄生虫病,以消瘦贫血、下颌水肿为特征。成虫虫体呈淡红色或乳白色。虫头向背侧弯曲,故又叫钩虫。虫卵椭圆形,两头饨圆,像草决明种子样。羊的仰口线虫,虫卵排出体外后在25℃的潮湿环境中,经1周即可变成幼虫,幼虫经水草被羊采食后二次感染。幼虫也可从羊皮肤上钻入体内进入血行中,到达小肠内寄生。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皮炎和瘙痒,幼虫进入血行移入肺部时引起肺出血,成虫在小肠寄生时,其头上的齿钩刺破肠黏膜出现流血不止,使血液大量损耗,引起血液细胞大量消耗,出现缺铁性贫血。取直肠粪便或未贴地粪便少许,放入青霉素空瓶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经捣碎混合后,再加饱和盐水至瓶口,然后盖上载玻片,静置10 min后取下载玻片作镜检,即可查到虫卵而确诊。
驱虫方法:盐酸左旋咪唑,按每kg体重8 mg计算,1次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