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钦启,郑奇峰
(哈尔滨市双城区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哈尔滨 150100)
毒霉菌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全身出血和肝脏、神经机能紊乱为特征。任何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重复添加和长期使用的累积效应,会造成急性或慢性药物中毒。对于蛋鸡养殖,常用药物有抗球虫药物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蛋鸡药物中毒。
作为鸡饲料的玉米、黄豆、花生、棉籽等作物及其副产品受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鸡的霉菌毒素中毒时有发生。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还有致癌作用。
(1)黄曲霉毒素中毒。雏鸡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较高,在2~4周龄最易发生,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尖叫,贫血,腹泻,粪便中带有血液,多呈急性经过,死亡率很高。成年鸡的耐受性较强,急性中毒与雏鸡相似;慢性中毒表现食欲减退,消瘦,消化机能紊乱,逐渐表现出贫血、出血,瘫痪,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增加,产蛋减少,病程长的可诱发肝癌。(2)赤霉菌毒素中毒。赤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和单端孢菌毒素(T-2),玉米最易产生F-2毒素。产蛋鸡F-2毒素中毒表现为输卵管扩张和泄殖腔外翻等雌性激素过多症。雏鸡-2毒素中毒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消瘦,贫血,严重者卧地不起,有的头颈向后弯曲,呈现佝偻病特征。产蛋鸡T-2毒素中毒初期出现采食量减少,随后产蛋率迅速下降,蛋壳变薄;严重的病鸡精神沉郁,躺卧,拒食,鸡冠和肉垂发紫,有的口腔黏膜有黄痂,痂皮下黏膜溃疡,甚至发生闭口困难。
(1)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鸡剖可见肝脏肿大且呈黄色,广泛性出血和坏死。慢性中毒时剖检可见肝脏质地坚硬,色棕黄,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或呈结节性肝硬化。(2)赤霉菌毒素中毒。F-2毒素中毒病理变化不明显。T-2毒素中毒的病死鸡消化道广泛性的溃疡,口腔膜坏死、溃疡和表面附着白色的假膜,嗉囊黏膜、食道及腺胃出现溃疡和炎症,肌胃壁增厚和粗糙。肝脏肿大、黄染呈斑驳状,质脆易碎。肠道黏膜呈弥漫胜充血、出血,脾脏、法氏囊严重萎缩。肾脏肿胀,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T-2毒素中毒的蛋鸡卵巢和输卵管萎缩。
根据病史和饲料样品的检查,结合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对可疑饲料进行产毒霉菌的分离培养及测定饲料中霉菌毒素。
第一,严格把关饲料原料的质量,饲料加工、贮存过程中应注意防霉,严重霉变的饲料应废弃。第二,对于轻度霉变的饲料和原料,应进行脱毒处理。脱毒处理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通过剔除、水洗、加热、紫外线照射、吸附等物理方法降低毒素含量;用化学方法去毒,如用2%的盐水浸泡去除赤霉菌毒素,用氨破坏黄曲霉毒素B1;采用微生物方法去毒,例如,某些乳酸菌(丙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的细胞壁可以结合霉菌毒素,用不产毒素的菌株竞争抑制产毒菌株;在饲料中添加充足的蛋氨酸、硒和胡萝卜素等,可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第三,霉菌毒素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物,治疗原则是一般解毒和对症治疗。发现中毒后立即停止饲喂被污染的饲料,在饮水中加入高渗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B1以增强肝脏解毒机能。
抗球虫药中毒以食欲降低、腹泻和运动障碍为特征。莫能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防治雏鸡的球虫,每吨饲料添加此药90~110 g,产蛋期禁用。盐霉素的理化性质与莫能菌素相似,每t饲料添加此药60 g,休药期5 d。马杜霉素抗球虫谱广,每t饲料添加5 g,休药期5~7 d,产蛋期禁用。马杜霉素安全范围很窄,每t饲料添加此药6 g,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影响饲料报酬,每t饲料添加此药7 g,即可引起蛋鸡不同程度的中毒。
家禽对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因为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很接近,因此极易因添加过量而引起蛋鸡中毒。饮水减少或腹泻引起的脱水,可增加中毒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高温环境和闷热的圈舍中水消耗增加时更常见。家禽饲料中添加0.3%~0.5%磺胺类药物,连续饲喂5~8 d即可中毒。磺胺药中毒以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出血为特征。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中毒以中枢神经机能紊乱、肾脏损伤为特征。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洛美沙星等。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用量添加使用,否则,即可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