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猪地方性支原体肺炎(EP)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根据发病情况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通过病理检测即可确诊,利用抗菌素或疫苗即可防控。
猪场一般都存在肺炎支原体,但有些猪群没有肺炎支原体,依然会表现出地方性肺炎症状。肺炎支原体在猪群中较为普遍,并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数猪群呈地方性流行。病原可通过带菌猪移动或空气传播。如果气候条件允许,空气传播可达3 km。该病原在猪体外会迅速死亡,特别是在干燥环境下。但是在潮湿、凉爽的条件下,病原可存活2~3 d。该病在呈现临床症状前,有2~8周的较长潜伏期。如果猪舍条件和管理水平良好,无继发感染,那么该病对猪群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如果存在其他病原感染,尤其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或猪流感病毒,肺炎会比较复杂且对猪的影响较严重。肺炎支原体总是攻击每个肺叶的下方阴影区域(尖叶、心叶、附叶、膈叶),导致组织实变。根据肺叶受影响的情况按5分制或10分制对每个肺叶的实变程度进行评分。因此,若某头猪的所有肺叶都受到严重感染,最多会有55分。膈叶偶尔也会发生实变,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时。如果>15%的肺被感染,该猪群很可能发生了(地方性)支原体肺炎。在没有肺炎支原体的猪群,很少有超过1%~2%的肺脏发生实变,即使存在也是非常小。这个评分系统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猪群的影响。如果生长猪群不存在地方性支原体肺炎,其他呼吸道病原的影响会明显减轻。因此,肺炎支原体被认为是打开肺脏其他病原感染门户的主要病原体[1]。
急性型。急性型病例通常只发生于猪肺炎支原体首次进入猪群时。在感染后的6~8周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急性肺炎。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各年龄段的猪均出现高死亡率。临床症状差异极大,有的病例损失是毁灭性的,但有时病情轻微或不明显。
慢性型。这是病原在猪群存在相当长时间情况下的常见类型。母源抗体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7~12周龄开始母源抗体消失,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常见持续性的无痰干咳,每次咳嗽至少7~8声。有些猪呼吸困难.并表现出肺炎症状。30%~70%的猪在屠宰时会有肺部病变。
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症状、剖检或屠宰时的肺部病变,也可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然而,上述措施无法提供特异性的诊断。对于种猪供应场或在特殊情况下(如诉讼),可能需要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检测进行确诊:免疫过氧化物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荧光抗体试验(FAT)、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与鉴定。极高的肺部病变评分可能预示着肺脏最近急性发病。
肺尖叶的轻微实变可能是由其他呼吸道病原引起的,包括: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原及其他支原体。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此外,上述所有病原或某些病原可能会与猪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
对于支原体肺炎呈地方性流行的猪群,应基于以下几条决定是否在饲料中加药:10~20周龄的猪生产速度不均匀;猪群中>2.5%的猪需要持续性地进行肺炎个体治疗;肺部病变评分超过15;损伤部位活跃,病变部位高于肺表面且潮湿。
急性型(整个猪群暴发)。考虑下列因素:使用500 g·t-1的金霉素或土霉素对断奶~16周龄的猪群连续性加药4~8周,之后将剂量降低至200~300 g·t-1。或使用200~400 g·t-1替米考星添加15 d或100 g·t-1泰妙菌素添加14 d。对于病情严重的猪,个体注射长效土霉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替米考星或泰拉霉素。如果猪在断奶后不久发病,考虑在断奶时或预期发病前1周注射长效土霉素。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对支原体无效。但青霉素对控制巴氏杆菌等继发感染非常有效。
慢性型。识别发病的时间点并进行策略性给药。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拌料给药、饮水给药或注射给药。对于策略性用药,应在预期发病时间点前1~3周开始加药。可使用500~800 g·t-1四环素、220 g·t-1林可霉素或100 g·t-1泰妙菌素,连续性用药7~10 d,或200~400 g·t-1替米考星连续性给药10~15 d。
高效的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可以减少95%的肺部病变。有些疫苗可在第1周与第3周免疫,并在生长期和易感期提供良好的保护。母源抗体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但是如果母猪群未免疫过支原体疫苗,疫苗就能够克服所有的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小。如果考虑到风险,支原体肺炎阴性群也可以使用疫苗。在呼吸道疾病复杂的猪群使用肺炎支原体疫苗可彻底改变呼吸道疾病的控制,特别是在结合使用整批断奶和部分清群控制技术时。后者适用于配种育肥一体的猪场。支原体疫苗可以与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联合使用,以便减少免疫次数及免疫仔猪所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