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张易
冠心病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作用直接应激源,易出现多种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故在围术期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74例本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手术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均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10.4)岁,冠心病病程1.5~11.2年,平均病程(6.5±2.7)年;干预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4±11.2)岁,冠心病病程1.7~11.0年,平均病程(6.4±3.0)年。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①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并评价其心理状态,针对性给予心理指导,同时向其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保持平稳心态接受治疗;在沟通过程中,向其讲解病情、治疗措施,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缓解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术前护理:做好手术相关准备工作及抢救准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手术可以顺利开展。③术中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操作,促使手术顺利进行。④术后护理:术后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注意患者皮肤,实施相应的皮肤护理,有效预防及降低压疮发生概率。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恢复血液循环。a.生理护理: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感与负面心理,从而影响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休息与病情的恢复。故护理人员应耐心回答患者疑问,告知手术后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指导其睡眠措施,促使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b.基础护理:术后要求患者多饮水,帮助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减少机体损伤;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提高体质,进而提高预后效果[1]。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总评分>85分)、满意(总评分在70~85分)、不满意(总评分<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分析,采%表示、行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出现烦躁不安1例、术后腰背部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5.4%(2/37);对照组出现烦躁不安4例、术后腰背部疼痛5例、排尿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29.7%(11/37),组间对比有差异,x2=7.559,P<0.05。
2.2 比较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非常满意28例、满意7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4.6%(35/37);对照组非常满意22例、满意6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75.7%(28/37),组间对比有差异,x2=5.232,P<0.05。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故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多种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易出现多种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故在冠心病围术期内实施优质护理,对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是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优质护理应用在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可使其病情尽快康复。通过针对性心理指导,疏导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给予相应的术前准备护理,促使手术顺利开始;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的同时配合医生操作,促使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全面监测,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2]。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