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回顾
——基于距离的视角

2018-03-17 04:25赟,张鹏,乔
关键词:跨国距离科技

夏 赟,张 鹏,乔 璐

(1.石河子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9)

企业跨国并购作为快速获取资源,提升竞争优势[1]497,及时占有目标企业市场的有效途径被国际商务领域广泛研究。科技企业利用跨国并购不仅能够更快地获取所需技术知识,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今后的创新绩效[2]90。中国科技企业在进行全球技术追赶的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跨国并购,这也成为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跨国并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跨越国度,这就存在一个距离问题,不仅是地理距离,还包括文化距离、制度距离等,由于不同距离体现不同的内容,因此需要进行区别研究,找出不同的发展重点。本文重点梳理在跨国并购的研究中,地理、文化和制度距离对科技企业跨国并购之后创新绩效的影响。

一、科技企业创新绩效途径研究

与现有文献研究保持一致,本文界定的科技企业主要包括7个主要的制造企业:电子制品业、化学制品业、航空航天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仪器制造业、软件制造业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3]120-121。

关于创新绩效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有学者认为企业盈利的增加体现了创新绩效,有学者认为企业的专利体现了创新绩效,还有学者把使用新型、外观新型和发明专利进一步分为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体现企业不同的创新绩效。本研究以文中提及创新绩效作为依据,不再区分具体类型。

创新绩效是科技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科技企业尝试拓展各种可能的途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学者们通过对科技企业技术联盟的研究发现,技术联盟促进企业新技术知识的产生,技术联盟双方之间技术知识的认知距离对于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吴先华等认为企业创新有利用型和探索型两种,前者是在现有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和挖掘,因此,高科技企业双方之间的认知距离越小,越有助于利用型创新绩效的产生;后者是脱离现有技术知识,作出的全新的尝试,因此,高科技企业双方之间的认知距离越大,越有助于探索型创新绩效的产生[8]54。由于高科技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很难简单地或者完全按照利用和探索进行划分,而且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经常是两种形式相辅相成,因此,作者最后认为综合而言,企业双方认知距离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在联盟企业之间进行技术知识转移时,技术能力高的企业在联盟中获利多,双方之间技术距离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企业联盟之间技术知识的转移,因此企业双方保持适度的技术距离才能产生最佳的创新绩效[4]287。还有学者重点研究了企业联盟的地域范围[5]1489、网络多元化[6]153、国家知识产权保护[7]702对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

学者们通过科技企业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研究发现:并购双方技术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不同影响。最早进行技术并购研究的是Ahuja,她研究了并购双方技术知识的规模对并购之后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并购方企业技术知识的绝对规模与并购之后的创新绩效成正比,相对规模成非线性关系,并购双方技术知识的相关性对创新绩效没有影响[9]198。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技术并购使并购企业获得了异质性的创新知识,促进了企业的创新。Sun研究认同双方技术的绝对规模正向影响了创新绩效,却得出双方技术的相对规模负向影响了创新绩效[10]149-170。同样的Cloodt等[14]采取拓展行业范围的方式,重新验证了Ahujia等的研究思路,最终得出研发支出和专利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企业非技术并购负向影响创新绩效;被并购方的知识相对规模越大创新绩效越低;被并方知识库的相关性对创新绩效存在“U”型关系。均与Ahujia的结论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同行业对创新的要求不同,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同行业对创新的要求也会不同。郝清民和任欢欢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在不同行业的创新绩效不同,并购企业的知识基础积累推动了技术创新,并购之后资源整合却延迟了创新绩效的提升[11]63-68。刘洪伟和冯淳研究发现,在技术并购中,技术知识基础深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技术知识基础宽度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非相关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关技术并购对其没有显著影响[12]69-75。

在对科技企业并购双方知识的相似和互补对并购之后创新绩效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并购双方技术知识相似时,有助于增强知识的更新,可以更好地促进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13]337,技术知识的互补则提供了不寻常的战略型知识,互补知识通过提高企业发明的新颖性和质量而提升了创新绩效[14]620,Molina等则认为邻近外部知识的并购有助于提高创新绩效[15]246。

学者们在对科技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双方之间技术知识以及能力的差异影响了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但是双方技术知识及能力相似的企业并购之后的创新绩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发现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影响了并购的创新绩效。逐渐地,对差异(距离)的研究成为跨国并购研究的热点。现有对跨国并购差异(距离)的研究从宏观层面主要分为:国家之间制度、文化和地理差异对跨国并购的成功以及绩效的影响。

二、地理距离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

首先,学者们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地理距离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阻碍作用。通过对美国国内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Balakrishnan等认为地理距离由于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16]101,导致在市场上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即存在信息有效性随距离递减的规律[17]675,地理距离阻碍了核心生产技术知识的有效转移[18]58进而影响跨国并购之后的创新绩效。邬滋研究中国科技企业技术知识溢出效应时发现由于知识的溢出具有显著的地理有界性,导致研发的有效性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因此,地理距离明显阻碍跨国并购之后的创新绩效[19]30-35。但是Wang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并购的研究发现来源于不同地理距离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地理距离显著影响了后发国家对技术知识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地理距离增加了企业对外部知识的依赖[20]750-758。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可以利用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激励员工的创新,合理利用地理距离带来的多样化技能以及资源的异质性,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其次,学者们用组织学习理论分析了地理距离的阻碍作用。Von通过对发达国家科技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发现,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干中学和用中学的现象,都是直接接触客户、竞争者的结果[21]430-436,邻近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之间也更容易顺利地进行交往,减少企业之间进行技术创新合作的不确定性[22]502-510。但是,地理距离阻碍了企业之间有效的交往,并购双方地理距离越远,交流和协作越难,双方员工的信任程度越低,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越难建立统一的运作标准。同时,Feldmann通过发展中国家科技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地理距离与企业员工努力程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距离阻碍了企业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23]81-83,妨碍了并购方获得真实信息的努力,以及并购方管理合同关系和整合目标企业的能力,最终影响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24]193-195。

最后,学者们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地理距离的正向作用。Stuart通过对美国化工行业建立竞争优势过程中地理距离带给企业发展的机会研究中发现,由于地理距离的存在,既保持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实力,又维持了欠发达地区对经济的追赶[25]192-205。由于知识、技术的产生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集中性,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并购技术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直接获取所需技术或间接吸收技术溢出[26]580-587。马亚明等通过研究技术扩散在企业对外投资中的作用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就是为了接近先进技术的发源地,并与当地企业共享技术外溢的好处[27]11-13。

三、文化距离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文化反映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是群体成员评判事物和行为的标准,是群体内心对事物和行为优先排列的依据,体现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有学者认为人类创造的所有产品都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因此成为文化的核心,根植于不同群体之中,并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巩固和传承。国家文化差异会影响企业或组织的总体行为,使之形成不同国别背景下的企业文化。

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文化以及群体之间价值观的差异造成的冲突,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提出了文化距离的概念以及测量标准。虽然在概念定义上,制度和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在实证性文章中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之间的测量标准有明确的差异,本文所综述的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主要按照在实证中不同的测量指标加以区分。其中文化距离主要以霍夫斯坦德的文化距离测量方法为主,制度距离主要以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国家治理指数来测度。

首先,从交易成本和学习理论分析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的阻碍作用。Elsas等从权力视角研究并购企业文化的特点时得出,文化距离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阻碍了跨国并购之后的整合,降低了企业高效运作的能力[28]440-449,影响了跨国并购之后并购企业对知识的吸收和整合,不易形成管理协同效应。同时,Ellis通过对欧洲国家科技企业相关并购整合过程中文化距离的作用发现,文化距离还阻碍了跨国并购企业之间对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沟通,影响关键知识有效性的发挥,不利于并购双方的合作和承诺[29]140-158,最终影响跨国并购之后的创新绩效。因此,企业之间文化距离越小,跨国并购之后创新绩效越容易提升[30]84-85。Anderson和Gatignon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企业国外进入模式时发现在文化距离较大的东道国市场,提高控制模式会减少内部的不确定性,降低跨国交易中技术知识等信息沟通、监管和控制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31]1-15。但尹忠明等通过理论分析,利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推理分析了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在区分了不同的跨国并购绩效之后发现,文化距离对财务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32]38-40。

其次,从资源基础理论分析文化距离与跨国并购绩效的正向关系。文化距离产生异质性资源,增强了跨国并购企业之间的创新机会。两国文化距离产生的产品异质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不仅扩大了企业的销售空间,增强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两国文化距离增加了知识的新颖性,给跨国并购企业带来创新的机会。尹忠明认为文化差异会带来协同效应,因此,国家文化差异越大,跨国企业创新绩效越可能得到提升[32]39。Morosini等研究认为跨国并购融合企业文化差异的同时,也整合了双边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企业创新并开发多样化的产品[33]140-150。Claver等通过对技术创新中文化起源的研究,发现虽然原材料、资金和人力资源在技术创新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文化距离对技术创新具有核心影响[34]55-68。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了技术创新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绩效。

再次,综合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分析文化距离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文化距离带来的异质性资源既提升了进行创新的机会也增加了相互理解技术知识的困难,因此会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产生提升和阻碍的双向作用,所有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也有个别不同的结果,例如Evans和Mavondo实证结果却显示,文化距离对企业创新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35]528。

最后,学者们研究了文化距离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的调节变量。文化距离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变革型领导[36]398、并购方经验水平[37]81、进入模式[32]38、整合水平[38]167等调节作用的影响。

四、制度距离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

学者们对制度距离的研究首先起源于对制度的认识。North认为制度就是人为设计的用来约束和塑造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博弈规则,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39]58-62。Scott认为,制度是为社会活动以及资源使用提供稳定和有意义保障的管制 (Regulative)、规范(Normative)和认知Cognitive)约束。Kostova首次提出“制度距离”概念,主要用于衡量东道国与母国间管制、规范及认知层面的差异度,也可简单解释为东道国与母国制度环境的差异性[40]310-315。

首先,从制度理论分析制度距离对跨国并购的阻碍作用。制度距离阻碍了并购方对东道国制度环境的理解和正确解读[41]66-72,妨碍了并购方对目标企业当地的环境和商业运作方式的了解。制度距离还阻碍了跨国并购双方对于并购标准、目标以及获取方式等的理解[42]610-613,给企业跨国并购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李强利用全球上市公司分析库(OSIRIS)中2003—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得出,跨国并购双方之间的制度距离越小,并购之后对技术知识的管理越相似越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改善。其中,规范性制度距离与并购后创新绩效之间负相关,管制性制度距离与并购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并购时间和国家制度质量影响[43]65-75。新兴经济体国家由于对先进技术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导致跨国并购的发达国家技术先进方害怕遭受或有损失,不愿意同被并购的技术落后方分享先进的知识,进而影响跨国并购之后创新绩效的产生。

其次,综合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分析制度距离的正向作用。新兴经济体国家跨国并购的浪潮,引发了学者们对特殊制度距离研究的兴趣。中国企业有效地利用了在中国积累的特殊制度经验,成功地进入了某些东道国市场并获利。胡兵和邓富华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以及2003—2011年中国对168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时,腐败距离负向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频率[44]83-90。蒋冠宏和蒋殿春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对东道国的制度缺陷有特殊“偏好”[45]47-54。利用东道国的制度缺陷(如腐败和法制缺陷)进行跨国并购,给中国科技企业带来了特定的利益,吸引了中国资本的投入。

在综合考虑制度距离的研究中,制度距离与进入战略的匹配被认为会给跨国并购科技企业带来更高的并购创新绩效[30]90。制度距离远,跨国并购比绿地投资的并购创新绩效要好[46]230-236。也有学者认为制度距离与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和行为都相关[47]813。Chao等用财富500强的企业数据,实证了大型跨国企业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呈倒“U”形关系,发现监管的制度距离对国际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48]668-678。

五、结论与展望

现有对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主要侧重技术联盟与合作,以及技术并购的研究,其中科技企业跨国并购由于受不同距离(地理、文化以及制度差异)的影响会对创新绩效产生多种影响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主要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对象以国际贸易中的发达国家企业为主,体现对于科技知识和优势文化制度的推广,研究内容基本以某类距离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关系为主,主要结论体现了距离在产生一定阻碍的同时,也会带来异质性资源,有助于创新行为的产生,即主要是考虑科技企业并购双方之间技术知识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针对于技术创新来讲,差异性增强了企业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探索性创新绩效的产生,而相似性增加了企业的冗余资源,有利于企业的利用型创新绩效的产生。

但是,现有研究综合地理、文化和制度距离对科技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结合科技企业跨国并购的实际,通讯、交通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突破变革如何影响距离(尤其是地理距离)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值得关注。后发企业并购优势企业过程中,如何有效保留和吸收优势文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也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主体,产生了新的现象,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从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加以阐释。高科技企业作为新技术主要的研发和推广者,不仅要学会搜寻和创造最新的知识,还要学会合理有效利用技术知识取得获利。尤其是针对中国目前经济转型前提下,高科技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实际情况,如何通过新兴技术在企业中的合理有效使用,改变距离与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关系。如何利用和学习已有经验促进科技企业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有针对性地研究距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有价值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INAUEN M,SCHENKER-WICKI A.The impact of outsidein open innova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14(4).

[2]SCHULZE A,BROJERDI G J C.The Effect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Partners’Knowledge Components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2012,9(2).

[3]BERCHICCI L.Towards an open R&D system:Internal R&D investment,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J].Research Policy,2013,42(1).

[4]LIN C,WU YJ,CHANG CC,WANG W,LEE CY.The allia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R&D alliances—the absorptive absorptive capacity perspective[J].Technovation,2012,32(5).

[5]吴剑峰,杨震宁,邱永辉.国际研发合作的地域广度,资源禀赋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5,(10).

[6]吴绍棠,李燕萍.企业的联盟网络多元性有利于合作创新吗—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南开管理评论,2014,(3).

[7]李晶晶,杨震宁.技术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一个跨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5).

[8]吴先华,郭际,胡汉辉.技术联盟企业的认知距离、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

[9]AHUJA G,KATILA R.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A longitudinal stud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3).

[10]SUN Z.Domestic 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J].Journal of Chinese Ec 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14,12(2).

[11]郝清民,任欢欢.技术并购与研发的创新演进绩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

[12]刘洪伟,冯淳.基于知识基础观的技术并购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

[13]GEORGHIOU L.Post-innovation performance: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M].MacmillanPress LTD,1986.

[14]MAKRI M,HITT M,LANE P.complementary technologies,knowledge relatedness,and invention outcomes inhightechnologymergersandacquisi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6).

[15]MOLINA-MORALES F,GAECIA-VILLAVERDE P,PARRA-R EQUENA G.Geographical and cognitive proximity effec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in SMEs:awaythrough knowledge acquisition[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4,10(2).

[16]BALAKRISHNAN S,KOZA M P.Information asymmetry,adverse selection and joint-ventur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1993,20(1).

[17]CHAKRABARTI,ABHIRUP,MITCHELL,WILL.The role of geographic distance in completing related acquisitions:Evidennce from US chemical manufacturer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37(4).

[18]GALBRAITH C S.Transferring core manufacturing technlogies in high-technology firm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0,32(4).

[19]邬滋.知识溢出的局域性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地理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

[20]WANG C C.Geography of Knowledge Sourcing,Search Breeadth and Depth Patterns,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A Firm Heterogeneity Perspectiv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15,47(3).

[21]VON HIPPEL,“Sticky information”and the locus of problem solving: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94,40(4).

[22]FREEMAN,CHRISTOPHER.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5):499-514.[23]张述冠.让距离产生绩效[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1).

[24]MALHOTRAS S,GAUR A S.Spatial geography and control in foreign acquisition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 Studies,2013,45(2).

[25]STUART T,SORENSON O.The geography ofopportunity: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founding rat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iotechnology firms[J].Research Policy,2003,32(2).

[26]JAFFE A,TRAJTENBERG M,HENDERSON R.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knowledge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3).

[27]马亚明,张岩贵.技术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关于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J].南开经济研究,2003,(4).

[28]ELSAS M,VEIGA F.Acculturation in acquired organizations:A force-field perspective[J].Human Relations,1994,47(4).

[29]ELLIS K M,REUS TH,LAMONT BT.The effects of procedurural and informational justice in the integration of related acquisi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2).

[30]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J].经济评论,2009,(1).

[31]ERIN A,HUBERT G.Modes of foreign entry: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siness Studies.1986,17(3).

[32]尹忠明,袁泽波,付竹.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绩效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3,(2).

[33]MOROSINI P,SHANE S,SINGH H.National cultural distance and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29(1).

[34]CLAVER E,LLOPIS J,GARCIA D,MOLINA H.Organizational culture for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ical behavior[J].The Journalof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Research,1998,9(1).

[35]EVANS J,MAVONDO F.Psychic distanc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tailling oper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2,33(3).

[36]VASILAKI A.Culture distance and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1,5(4).

[37]DIKOVA D,SAHIB P R.Is cultural distance a bane or a boon for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3,48(1).

[38]SLANGEN A H L.National cultural distance and initial foreign acquisition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tegration[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6,41(2).

[39]North D 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0]KOSTOVA T.Transnational transfer of strategic organizationnal practices:A contextua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2).

[41]KOSTOVA T,ZAHEER S.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lexity:The cas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1).

[42]Xu D,Shenkar O.Note: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4).

[43]李强.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5,(10).

[44]胡兵,邓富华.腐败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观和行为学的整合视角[J].财贸经济,2014,(4).

[45]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东道国制度重要吗?[J].管理世界,2012,(11).

[46]KOGUT B,SINGH H.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9(3).

[47]DIKOVA D,SAHIB P R,WITTELOOSTUIJN A V.Cross-borderacquisition abandonmentand completion:The effectof institutionaldifferences and organizationallear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businessservice industry,1981-2001[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0,41(2).

[48]CHAO M C-Het al.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MNEs’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al Distance[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2,54(5).

猜你喜欢
跨国距离科技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算距离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科技在线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科技在线
爱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