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2018-03-16 00:26权宇彤杨艳李帅杨雪薇刘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命科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

权宇彤 杨艳 李帅 杨雪薇 刘艳

摘要:生命科学专业的药物分析实验是以药物分析学的技术、方法原理及其在生物类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过程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为重点,采用现代生物药物分析新技术,加强生物类与天然药物质量控制、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应用等实验内容,并扩展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重视药品质量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严格训练,加强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培养。

关键词:生命科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20-02

生命科学专业的药物分析实验是以药物分析学的技术、方法原理及其在生物类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过程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为重点[1]。通过掌握原理、引导思路,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重视药品质量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严格训练,同时加强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培养。

一、药物分析实验发展方向

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大多是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其实验教学更多的是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现代药学前沿的发展脱节[2]。为此,打破传统药物分析实验的观念、理论和授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线,以前沿发展为重点,改变实验内容及授课方式。引入热点研究问题,增加实验的深度和广度,由传统的静态分析实验扩展到动态分析,由传统的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由传统的人工分析发展为计算机辅助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分析实验技术,了解药物分析的发展前沿。吉林大学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药物分析实验中结合课程发展趋势,探讨符合该课程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几年来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现代生物药物分析新技术

传统药物分析技术,应用局限性大,往往不能满足现代生物药物分析发展的新需求[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药物分析联用技术,如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C-MS)、液相色谱与核磁共振联用(LC-NMR)等。LC-MS是目前分析复杂成分的最佳手段,集高效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于一体,广泛应用到医药研究的相关领域。

以前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开设过采用外标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含量,将被测物和杂质分离开测定,用外标法、对比法测定药物含量。2007年结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抗肿瘤药物Triptorelin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研究”在药物分析实验中检测学生制备的缓释微球,检测其包封率和释放率,即其包载药物的含量,随后还开设了罗替戈汀成膜缓释凝胶剂、银杏叶提取物类脂质体、非诺贝特脂质体等多个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相关联的药物分析实验项目。这种与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相结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生物类与天然药物质量控制

生物类药物多组分有效成份含量多、差异大,各组分结构复杂,长期以来,由于研究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以及中医药理论的特殊性,在生产、药效研究、评价等方面存在壁垒,严重制约了医药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通过药物分析技术,使人们对其复杂体系有了新的认识,如波谱技术、中药指纹图谱、可视化技术等技术可用于中药组分的定性研究。此外,光谱技术及联用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和专属性,为传统的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4]。药物分析的教学和实验内容也要紧跟科学技术前沿,不断充实生物类药物与天然药物的相关研究内容[4]。融入先进的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紧密结合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综合多学科交叉,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中药质量控制的新理论,并掌握可用于传统药物研究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四、加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应用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涉及临床化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知识以及分析技术的应用[5],主要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以往的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单一,以演示实验为主。根据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在原有药物分析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加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应用,并相应扩展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与方法认证。学生在学习体内药物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以往所学,始终围绕药品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先进的分析技术,研究和探讨药物在生物机体内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6]

五、扩展实验教学方式

实验课程是学生巩固并加深药物分析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但是这种实验模式相对被动,学生按照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和仪器使用方法操作,极大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弥补验证实验的不足,在有限的实验学时中扩展设计实验和实践实習等。设计实验主要是学生自主参与,利用实验室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融合药物分析的基本操作,通过选定实验内容、查阅文献,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及实验操作来独立完成实验,并得到实验结果。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强调正确的结果,而是强调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利用假期的时间,带领学生去相关的医药企业参观学习,熟悉一线的检验场景、工作要求,使学生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环节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化,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既有基本技能培训,又有综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了教学气氛,也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独立从事药物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晖,冯建芳,李瑞芳,等.“药物分析”课程中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156-157.

[2]庞榕,付丽娜,杨小云,等.从理论到实践:浅谈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7,41(23):174.

[3]朱超.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西部,2014,(5):126.

[4]申丽.《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4):66-68.

[5]熊魏,韦国兵,廖夫生.基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1(2):168-169.

[6]常军民,美丽万·阿不都热衣木,王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建设思路[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3):274-275.

猜你喜欢
生命科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