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3-16 23:37张瑜沈玉洁段其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对策研究教学质量

张瑜 沈玉洁 段其伟

摘要:當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部分问题,影响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就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既存问题进行研究,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举措,以期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真正助力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高校教学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028-0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基于教育目的及教学评价标准,针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活动效果进行的价值性判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并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既存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并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人员的参与与支持,属于系统建设工程,也是当前各大高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在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引入教师教学情况质量评价,这被认为是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雏形。到1995年,我国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组织课堂教学质量考评,在考评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其对应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也更加清晰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多个方面,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评估,还有教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而教学质量评价也具有系统性特征,涉及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评价方式方法的创新、评价数据的整合分析、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等。我国各大高校也设立了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管理部门,负责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其中副院长为领导,对应的有教务处的支持,有督导组督导及教师学生代表监督。专家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及教师评价相兼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不可忽略的方面。最终的评价结果由教务处统一收集并综合权重给出统计结果。最后通过一定途径反馈给教师和管理层,以此作为教学考核与奖惩的依据。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国高校现有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经呈现出滞后性,无法发挥其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引导优势,也不利于高校教师自我发展潜力的激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高校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新形势下做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足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问题

1.评价的意义不明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形式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激励机制,以此形成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质上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导向性、诊断性、激励性、反馈性及鉴定性五种特点,但是多数高校对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评价工作的意义不明确。其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同于结果鉴定,往往转化为“评优”与“末位淘汰”,忽略了评价的诊断与反馈功能。在评价结果问题上,处理方式欠科学,结果反馈不及时等,也没有科学有效的反馈制度为支撑,对于教师来说获得的只是一个评价结果,对自己教学指导意义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教师与管理者的矛盾,也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评价的标准单一化。教学评价标准的统一明确是教学质量评价有效性的前提。其主要解决“如何评”的问题。没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评价其实效性与说服力将大打折扣。我国各大高校却普遍存在评价标准单一化的倾向,描述性及量化性的单因素评价指标占比过大,评价标准程式化及固定化趋向明显,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师的教学亮点被抹杀,特色的教学活动被忽略,严重抹杀了课程评价的专业性,不利于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也对教学质量评价准确性造成负面影响。

3.评价的主体未体现多元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除了有依据参考外,还需要评价主体的支持。主要是解决“谁评”的问题。我国各大高校现行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领导等。但评价始终在校园内部,缺乏企业对实践性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缺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很多学校在将毕业生推向社会后就不再跟踪与调查,甚至被动地接受用人单位提供的反馈信息,以此作为依据提升改进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多元性不足,影响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

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既存问题的应对举措

1.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对于高校来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上下必须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实性意义。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反馈优势,导向优势和激励优势。及时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明白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教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专家及管理者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在后期的教学中改进,引导教师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饱满的热情组织教学。通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果的反馈,也为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评价主体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层面的判断。因此要想确保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有效,必须有合理的评价标准为参考。明确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顺利推进的前提。不同高校教学实际略有差异,即使是同一高校其内部不同学科与专业教学中也有差异,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也具有学习的差异性,因此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更侧重相对性与灵活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必须契合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与目的必须保持一致。重点突出,那些有影响但是属于次要的指标相对弱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尽可能全面但是又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必须简明扼要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同评价主体水平与层次不同,对应的指标评价标准不同,评价主体必须理解指标的内涵并且基于评价指标能收集分析并量化数据,保证评价的有效性与客观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高校的评价标准,也不能完全排外,借鉴学习,兼容并包,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实际,综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3.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丰富化,对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来说,评价主体应尽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结果的全面化成正比。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往往被局限于教师与学生,小部分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主体的局限使得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够全面。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与就业的联系日益密切,教学中更侧重学生实践技能与工作适应性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必须引入行业协会和用人单位,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丰富,提升评价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劳动部门、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使得评价指标实现了由单一静态向多元动态的转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升。

四、结束语

当前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现代化、信息化与科学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保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科学有效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具有现实客观性与必要性。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课堂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人才的输出,直接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而我国高校课堂质量评价中的既存问题也警示我们质量评价改革任重而道远。基于这样的背景与形势,各大高校必须关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稳步推进,选取可行性的评价举措,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做好高校教学评价管理,让高校教师充满教学热情与责任感,让高校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瑞.我国民办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朱媛媛.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白敏.高校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4]吴婷婷,徐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0,(41).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对策研究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