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大学改革探究

2018-03-16 21:45梅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改革

梅花

摘要:作为认知心理学重要分支的构建主义,不仅对当代教学方法、教育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就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大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020-02

引言

近些年,构建主义理论备受关注,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构建主义具有特殊的知识观、师生观与学习观,它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理应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构建主义理论对我国大学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一、构建主义概述

构建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者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提出,通过和四周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逐步对外部世界产生认知,从而促进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基于皮亚杰理论基础,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对认识结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尤其是其特征和发展条件;斯腾伯格等人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个体主动性,同时用心探索了个体主动性发挥的方式;维果斯基则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学生身处社会文化历史大背景中的意义与作用。毋庸置疑,这些研究进一步优化与丰富了构建主义理论,为构建主义理论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铺垫了基础。

构建主义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构建主义角度来看,学生除了是学习知识、加工信息的主体,还是意义不可或缺的构建者,并非是被动接受者。构建主义教学涉及构建性、主体性与相互作用教学原则,具体来说:构建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灌输,而是应该注重学生认识结构构建的启发;主体性原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以更加主动的态度进行认知结构构建;相互作用原则是将活动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这种相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如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域推动我国大学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构建主义理论越来越重视,究其缘由,构建主义的理论构想可以帮助我国教育界处理阻碍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促使教育理念有效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即过于注重升学、成绩与考试,对教学目标认识存在偏差,将其与考试目标混为一谈。虽然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小,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教师过于注重考试内容,甚至依据考试内容制定教学内容,将完整的知识分解成多个独立知识点,竭尽全力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将讲授法视作主要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学评价也较为简单,将分数视作主要的评价标准,其结果使教师成为了课堂主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仅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种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所以借鉴构建主义理论转变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从而为大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铺垫基础。

2.转变学生角色。构建主义对学习的理解是,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经验的重要过程,即有效结合原有知识和现有经验,并通过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进一步改造、补充自身知识经验,而并非简单的传播、转移知识。可以说,学习是一个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就表明学习是自主的,并非是对外来知识的被动接受,面对外部信息,学生要以主动的态度对其进行选取与加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引导者。

3.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构建主义角度来看,学习是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实施意义构建的重要过程,学习是否进行取决于学生本身是否学了,而不是教师是否灌输了,所以构建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教学应是平等、开放、自由的,将学生视为中心,与其相对立的则是将教师视作中心。构建主义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观,这里所提及的“以学为主”,除了指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人,其本意是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和“学”的比重,从而达到完美的平衡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制定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即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师的地位,将教材视作模板,学生视作灌输对象。从理论上说,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不再是简单的主导,而是变成了“掌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基于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是知识的绝对掌握者,对学生实行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考试成绩,学生只能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进行机械性练习,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新时代就急需这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主义理论在此方面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所以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处理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如师生与教材等要素,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5.设计对话式教学情景。构建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化教学,这样才便于知识运用,而案例教学是实施情境化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既真实又繁杂的知识背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现象,这种独白式教学较为常见,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是一种“交流”和“协作”的活动,既需要教师独白,又需要师生、生生间的多向对话,对构建主义者而言学习除了是学生个体的构建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共同体协作构建的过程。波依尔是美国一位著名学者,他认为学校理应是基于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一种合作文化氛围中,各成员间理应具有更多的协作和关心,通过诚恳交流、人人参与、相互信任促进合作精神的发展、知识经验的分享。

为此,大学教育改革要注重教学交互性的提升,师生、生生间沟通和合作的加强。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应创建学习小组,为学生沟通合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各学习小组一起分析信息,探究问题,获取共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交流,友好协商;同时还应创建愉悦自由的对话情景,在此对话情景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增进与教师的感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同龄人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构建知识;学会尊重他人,聆听他人的想法与建议;掌握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方法。

6.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不可否认,构建主义理论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想转变、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利于推动大学改革,甚至可以说,它对整个教育界具有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但我们也要知道任何理论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并非十全十美的,构建主义理论自然也不例外,存在一些局限性。为此,我们应注重现实,认清构建主义理论在我国大学生改革过程中的可行性,在具体改革过程中,除了要明确掌握构建主义的内在涵义,避免出现因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而产生负面效果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运用,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大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结论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启示,我国大学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引起重视。基于构建主义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大学课堂应是平等、开放、自由的,师生互相尊重,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08).

[2]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大学改革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