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非常看重地理,过去叫史地之学。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魏源 《海国图志》,都可反映这个传统。地理在中国是经世之学。
毛泽东是当代革命家,也是著名军事家。兵家都很重视地理。他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地理。
中国所谓“革命”,本来是改朝换代的另一种说法,历时几千年。
西人所谓“革命”是近四五百年的事,含义大不一样。冲击王权,冲击教权,目的是解放资产阶级,通常叫“资产阶级革命”。近百年,世界上有另一种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俄国革命 (191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中国革命 (1911—1949年)。
地缘政治引发战争,战争改变地缘关系。到目前为止,任何革命都是在地缘政治的格局下进行。
独立和统一,对绝大多数国家,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四分五裂被人奴役的国家。
很多国家,革命都不止一次。
俄国革命分两次:二月革命 (1917年3月)和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先唱 《马赛曲》 (法国革命的遗产),后唱 《国际歌》 (巴黎公社运动的遗产)。
伊朗革命,既有红色革命(1920—1921年的波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也有白色革命(1963年巴列维国王的世俗革命和西化革命),还有黑色革命 (1979年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
现在,俄国已“告别革命”,中国已“告别革命”,但美国和北约一刻不消停,正起劲地搞“颜色革命”。“革命”已经成了颠覆的别名。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 彩虹是雨后的光学现象,每一滴水都折射太阳。
中国只有白色革命、红色革命,没有黑色革命。中国的两场革命,是由两个现代政党领导,一先一后,互为经纬,交织进行,从1911年到1949年,前后38年:
(一) 白色革命:国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1911—1949年);
(二) 红色革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1921—1949年)。
欧洲传统是小国寡民的自制传统,主分不主合,以为合必专制,分才自由,一向看不惯东方大国,以为大国一定要分,即便合,也只能是自治基础上的联邦。他们的“现代国家”是这种概念,推己及人,认为所有国家都得符合这一标准。
中国是个大蛋糕。列强认为,蛋糕这么大,谁也不可能一口吞下,最好分坐一圈,一口一口,切开来吃。当时的欧洲漫画,他们自己就这么画。西方在中国推行民主,好鸡为什么不下好蛋?原因是,民主在所有落后国家都是一味虎狼之药,实际含义就俩字:解体。
清室逊位,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由北洋军阀割据中国。北洋三系:皖系 (段祺瑞)、直系 (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奉系 (张作霖)。1920年7月,直皖战争后,皖系衰落,剩三大军阀:吴佩 孚(直系)、孙传芳 (直系)、张作霖 (奉系)。
民初,中国学美国,纷言“联省自治”。“联省自治”等于军阀割据,首先提出者是梁启超。
毛泽东说,“辛亥革命后,一切军阀,都爱兵如命,他们都看重了‘有兵则有权的原则”,“中国也有些不要军队的政党,其中主要的一个是进步党,但是它也懂得必须靠一个军阀才有官做”(《战争和战略问题》)。进步党是梁启超的党。
革命,离不开钱和枪。中国的政客都是从西方列强借钱筹款买军火。
列强选择代理人,从来都是强者优先,谁有实力承认谁。
弱国无外交。同样,弱国内部的政治势力也如此,没有实力的政党和政治家,不可能得到列强承认。凡是失去控制能力的政客,说蹬就蹬。
中国的北方挨着俄国,西边是新疆,中间是蒙古,东边是东北。四大边疆占了三个,两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这决定了中国与俄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清朝的理藩院,除了负责处理与蒙、回、藏三族有关的民族事务,还负责处理与俄国有关的外交事务。
中国的东北方向有日本,日本是靠打中国(甲午战争)、打俄国 (日俄战争)起家。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主要瞄準两个方向,一是夺取临近中国沿海的第一岛链,二是夺取中国的满蒙,前者对英美的利益有直接威胁,后者对俄国的利益有直接威胁。
俄、日、德,利益偏重北方,英、法、美,利益偏重南方。
俄、日都在北方,俄国和日本互为克星。英、美宁愿坐山观虎斗,让它们死磕。
抗战初期,德国一度帮助中国,目的是阻止日本南下,诱使日本打苏联,但诺门罕战役(1939年)后,日本改为南下,剑锋直指英美。英美见死不救,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苏联支持中国革命,既有共产主义运动的考虑,也有战略安全和地缘政治的考虑。孙中山说,中国之革命必以俄为师,国共两党都曾师事之。但中国革命反而有点像美国革命。
中国革命的目标:第一是民族独立 (中国的独立战争),第二是国家统一 (中国的南北战争),这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
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它们领导的革命都是民族主义 (或国家主义)性质的革命,跟苏联的革命不一样。其实,被压迫民族一直是世界的大多数,民族解放运动比社会主义运动更有基础,也更有普遍意义。
中国早期,重心在西北。西北是个“高压槽”,风是上风,水是上水。
中国有四京,西京 (长安) 比东京 (开封) 早,北京 (燕京) 比南京 (金陵) 早。
兵法,西北为阴,东南为阳,讲究“右倍 (背)山陵,前左水泽”(见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引《兵法》)。兵家一向以西北伐东南为顺势,以东南伐西北为逆势。
武王克商、周公东征是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周人是从陕西崛起。
秦灭六国和东西周是中国的第二次大一统,还是从陕西征服中国。
历史上的统一,成事者皆以西北伐东南,只有项羽的反秦复楚和朱元璋的反蒙复汉是例外。项羽麾师北上,一把火把咸阳烧了,定都彭城 (徐州),一心想的是衣锦还乡,不足成大事。刘邦兴于蜀汉,以长安为都城,才是明智之举。朱元璋取天下,从安徽起事,定都南京,但燕王朱棣发动政变,还是迁都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方,位置突前,守着长江天堑,对江浙很重要,对东南沿海很重要,从孙权起就是南方最重要的古都。朱元璋之后,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都曾把首都定在南京,但没有一位真正统一过北方。
古人说金陵有天子气,被始皇东巡镇住,500年后才能抬头 (《晋书·元帝纪》)。500年后,正好是晋室南渡,定都建康。南京不能统一北方,这不是因为秦始皇把它镇住了,而是因为中国的重心,早期一直在西北,周秦汉唐都是从陕西、山西取天下。它的北方有个非常广阔的骑射游牧带,时刻威胁着整个中国,离它太近不行,离它太远也不行。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不断朝南方(南京、苏杭) 转移,但政治中心反而往北挪,最后竟然挪到长城线上。此不可不察也。
中国的版图不是一下子形成,而是靠通婚通商、文攻武卫,长期来往逐渐形成。种地的安土重迁,不爱主动出击,但骑马的时来袭扰,总得备战应急。
中国的领土扩张多半是被动扩张。特别是元代和清代,汉地被满蒙兼并,领土是这样被扩张的。
蒙古人和满人统治中国时期,中国版图最大,那时谁最想独立,肯定是汉族。但蒙古人也好,满人也好,都不让汉族独立。反过来,道理一样。
孙中山靠会党起家,会党志在反清复明,因而提倡“种族革命”。《苏报》 案,邹容 《革命军》 的革命就是这种革命。我记得,章太炎在日本演说,慷慨激昂。他说他打小就知道明亡之耻。排满,南人比北人更激烈。同盟会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口号出自朱元璋 《喻中原檄》,据说是宋濂起草,很符合“汉胡不两立”的思想传统。但满去则蒙离,蒙离则回、藏去,等于自动放弃四大边疆。这对模仿满蒙统治模式的日本来说,可谓正中下怀。
中国不等于汉区,但直到今天,很多西方人仍坚持认为,中国的版图只限内地十八省 (他们叫China Proper),四大边疆应从中国分离,像奥斯曼帝国那样,干脆大卸八块。
1911年,孙中山倡五族共和,其 《临时约法》宣告中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不仅包括青海省和东三省,也包括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宣布,中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和三大属地,十八行省之外加四个行省东三省和新疆省,三大属地是蒙古 (内蒙古和外蒙古)、西藏和青海。今之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西藏是来自三大属地,广西、新疆是改省为自治区,宁夏是从甘肃分出]。
北方的口号是“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列强”代替“鞑虏”,“军阀”等于“列强”的帮凶,深入人心。虽然中国的军阀,无论新旧,都是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几乎都恨日本,也未必爱西方。(如吴佩孚、张学良、阎锡山、杨虎城、盛世才都恨日本,蔣介石对德国的魏采尔、英国的丘吉尔和美国的史迪威都很有意见。)
长征,既摆脱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也摆脱了过去的革命思路。从此,革命从南方转到北方。
长征,蒋介石希望,红军和沿途的割据势力互相消耗,有助于他的统一大业。但红军转一大圈,先是从东到西,去 《禹贡》 梁州,后是从南到北,去 《禹贡》 雍州,离开的是现代的风水宝地,去的是古代的风水宝地,终于脱离险境。
毛泽东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三国时期,刘备为“帝室之胄”,诸葛亮 《隆中对》劝他模仿汉高祖,割据蜀汉,从蜀汉取天下,讲得很好。但付诸实践,他为什么失败了?史念海先生 (1912年生人,山西平陆人,历史地理学家) 说,一是无用关羽,大意失荆州,不能东出三峡,从荆州北上襄阳、南洋、洛阳,夺天下,被吴国堵在里面,出不来;二是六出祁山,不能越秦岭,向秦川,东出崤函,夺天下,被魏国堵在里面,出不来。
红军重获生机,关键是从四川去了陕北,又从陕北进了山西。
陕北是秦代的上郡。黄河两岸一带,汉代叫西河郡。
陕北进山西有六个黄河渡口。
1.陕西府谷,对面是山西保德。这是山西人走西口的渡口。
2.陕西佳县,对面是山西临县。1948年3月,三大战役前,毛泽东从陕西去山西,就是从佳县、吴堡之间渡河,从临县去五台,从五台去西柏坡。
3.陕西吴堡,对面是山西柳林和吕梁。
4.陕西清涧,对面是山西石楼。1936年2月,红军东征西山,就是从清涧渡河。
5.陕西韩城,对面是山西万荣。1937年8月,八路军东渡黄河,就是从韩城渡河,进入山西。
6.陕西大荔 (蒲津关),对面是山西永济 (蒲津渡)。
利玛窦说,中国人很怕倭寇。日本人,陆军学德国,海军学英国,走在中国前面。中国近代学军事的,很多都负笈东瀛,如蒋百里、阎锡山、蒋介石。
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 《田中奏折》 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全面征服中国在十年后。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是1941年,中间过了整整十年。蒋介石一味忍让,认为中国肯定打不过日本。东北丢就丢了吧,华北保不住也不用保。“安内攘外”,主要是安东南沿海。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国北方的军阀,感受不一样,张学良、杨虎城的最初考虑是联阎 (阎锡山)、联共 (共产党)、联俄 (苏联),在陕西、山西成立抗日的北方联合政府,这跟共产党的想法正好撞在了一块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八一三”淞沪抗战。当时,蒋介石押宝于国际干涉,英美无动于衷。宋美龄游说美国,泪洒而还。1937—1941年,除了苏联,没有一个强国施以援手。
有一个例外,大家想不到,德国曾援助中国抗战 (德国帮助中国抗战,可以拖住日本,吸引日本北上,从东面包抄苏联。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粉碎了日本北上派的选择。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 签订,使苏联免于分兵作战,专注于西线。日本终于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
蒋介石有五个德国顾问,最后一位是亚历山大·法肯豪森将军。此人当过驻日武官,对日本了如指掌。1935年8月20日,他在 《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 中曾提出忠告,中国政府“断无不抵抗而即承认地方要求,沉默接受。鄙意民气即是千百万抵抗,故不容轻视。苟领袖无此种意志,则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他考察过中国的海防江防,参加过台儿庄会战和淞沪会战,对中国抗战有全面部署。北方,务必先保沧州、保定一线,次保黄河、陇海一线。北方守不住,可决黄河阻敌。南方,封锁长江,退守南昌、武汉、长沙,最后撤到重庆。
日本灭亡中国路线图:先取东北、华北,然后沿海路和津浦、平汉二线,分三路南下。
蒋介石想隔江而治,不可能,结果是东西对峙。日本占了中国东部的半壁江山,潼关以西未能入,四川未能入。
这场战争是千军万马大会战,但同时也是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两位战略决策者之间的大博弈。蒋的方针是“由点来控制线,由线来控制面”,点是城市,线是铁路,基本上是鬼子扫荡的办法。毛的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有生力量”,其战略切割和包围是围绕这个目标,不斤斤于一城一地之得失。
1926—1927年,共产党是傍着国民党的核心地区在江浙,共产党的根据地在湘鄂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1927—1936年,国民党围追堵截,把共产党从湘鄂赣撵到云贵川,再撵到陕甘宁,共产党是因祸得福。
1937—1945年,日本从华北南下,把蒋介石赶到云贵川。日本占中国东北,国民党在中国西南,共产党在中国西北。
1945年,日本投降后,鹿死谁手,关键在战后接收。中国的接收是以世界的接收为背景,这是冷战的序幕。张恨水的 《五子登科》 就是讲接收。国难之后,很多人发国难财,国民党成了发财党。
战后,两党争天下,美国调停国共,希望在中国搞两党制,但条件是缴枪,加入国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当时,美苏争霸,制约全局,前途未卜。作为底线,毛泽东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法国共产党的道路,但形势比人强,美国支持国民党,中共的选择只能一边倒,倒向苏联。
共产党在北方接收,有地利之便。八路军从四川进陕甘宁,从陕甘宁进山西,以山西为中心,向河北、察哈尔、山东、河南、东北扩军,这是古代王者取天下的路线图。
周取天下、秦取天下、汉取天下,莫不如此。
共产党取天下,大体上是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占领北京;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占领南京后,毛泽东写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与他的 《菩萨蛮·黄鹤楼》 形成强烈对比。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是写1927年春的武汉,“四一二”“七一五”之前的武汉,意境苍凉。作者自注说,当时的他,情绪低落,不知如何是好。
1927年,他才34岁。他根本想不到,22年后,中国会翻天地覆。
解放战争重复了日本占领中国的路线:东北—华北—华南,蒋介石再次退守西南,希望从西南打回老家,像抗战中一样。但这回不一样,他被彻底赶出中国大陆。
新中国为什么把首都定在北京,关键是华北背后有东北,东北背后有苏联,苏联对美国有威慑力。共产党是依托北方,从北方统一中国。
中国革命是一场南北战争。革命从南方到北方,又从北方到南方,转了一大圈儿。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离开成都,从飞机上往下瞧,万水千山,不胜依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蒋介石去台湾,共产党说要打台湾。蒋介石怕台湾守不住,曾考虑流亡菲律宾或日本 (日本有他的很多战犯朋友),宋美龄劝他上美国或瑞士,他觉得丢不起这个人。朝思暮想,还是踩着东南沿海的小岛,有一天打回老家去。
国民党迁台,不是一两个人流亡,而是军警宪特一大批,连同他们的眷属,约两百万人出逃,除了台湾,没一个地方可以收留这么多人。
抗战中,蒋介石不听话,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想干掉他。现在大势已去,失了人心,丢了江山,美英等国不可能支持他。宋美龄求杜鲁门,被拒绝;求马歇尔,也被拒绝。现有档案材料为证,美国中情局策划的孙立人兵变,原定动手时间是1950年6月底。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他才绝处逢生,前后只差三五天。
现在,蒋介石仍端坐在台北的中正堂里,面朝北方,脚下刻着他的遗嘱,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但他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一寸土地。
司马迁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史记·六国年表》)。辛亥之后,山河破碎,中国的再统一,竟然还是从北方统一南方,再次应了司马迁的话。
常任侠先生有诗,“东南王气沉幽家,西北浮云隐玉关”。
徐悲鸿先生有诗,“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选自《我们的中国·思想地图》/李零 著/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 2016年6月版)